【多方觀點】「鶳」使「和理非」陷矛盾?遏止暴力要靠甚麼?

2019-10-18 12:59:3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日前遇襲後,有不同立場背景的人士,紛紛發出對「各路人馬」鳴金收兵的勸告。有意見指,即使是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參議員克魯茲亦呼籲最好停止一切暴力,否則有人以街頭暴力的畫面抹黑香港,導致其失去國際支持;亦有意見認為,不想暴力蔓延是民意最大公約數,只要政府執法公義,切實回應民間訴求,重建警方公正形象,「鶳」(私了)自然會被消滅。

民主派內部亦瀰漫著恐懼

《明報》10月18日「聞風筆動」李先知文章指,岑子杰前晚於旺角遇襲倒臥街頭,「民主派內部亦瀰漫恐懼」,文章引述民陣中人評估,事件是反映有人希望製造白色恐怖令人擔心外出,「以至不出席周日的遊行,可是過往遊行集會亦見有人遇襲,但市民仍然走出來,甚至只會更憤怒」,相信即使遊行被禁,許多人仍會上街,本身希望守法的市民會「被迫不守法」,預計周日遊行料多「和理非」老弱市民出席,因此認為除非警方刻意挑起,相信不會出現衝突。

李先知文章引述建制派表示,陣營內對岑子杰遇襲有不同解讀,甚至有「陰謀論」,「部分陰謀論質疑有人認為現時社會對政府的怒火開始減退,故要有事端繼續撥火」,認為以現時的社會氣氛,即使沒有發生岑子杰遇襲一事,民陣後日的九龍遊行「點都人多」。文章引述泛民中人表示「有人很希望藉近日暴力事件製造藉口,順勢取消區選,但此舉不合理,因最終市民將無體制內的宣泄方法,只會更加訴諸街頭」。

重建警方公正形象是關鍵

《信報》10月18日「金針集」金箴文章指,「近日不同陣營透出煞停歪風、與暴力割席的姿態」,包括主導反送中輿論戰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理非」代表人物岑子杰,都表示應以參加周日和平遊行爭取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就連深藍建制人物亦展現同理心,「曾攻擊岑子杰同志身份的民建聯蔣麗芸」、「辦公室遭『裝修』的經民聯梁美芬」,都就岑子杰遇襲事件表示強烈譴責暴力及促請警方嚴肅跟進。

金箴文章認為,要消滅「鶳」這頭兇獸,「不能得把口,而是要各方重歸理性」,「像立法會大樓重開後的激烈抗爭亂象,大學校長與學生對話變成紅衞兵式批鬥等場面,只會令社會撕裂傷口無機會癒合」,都是為嗜血的「鶳」提供養分;要消滅「鶳」,其中一大關鍵是重建警方公正、執法公義的形象。

停止暴力是社會最大心願

《信報》10月18日社評表示,「當暴力得到默許、姑息乃至縱容,漸漸會變成一頭不受控制的暴戾怪獸」,「這種亂局持續下去,香港的經濟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大翻轉,反修例運動也弄不出結果」。社評指,使積極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美國參議員克魯茲,「雖在訪港期間曾聲言沒見過街頭暴力,但在臨別贈言中呼籲最好停止一切暴力,否則或會有人以街頭暴力的畫面抹黑香港,導致其失去國際支持」。

《信報》社評認為,各方停止暴力,相信是當前社會最大心願,「惟反修例市民仍同情激進示威者拒與割裂,中央和特區政府繼續讚賞警隊的鐵腕執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一件大家都想而暫時成不了的事」,政府雖然暗示待社會恢復秩序才有得商量,然而「人人都嚥不下血淚相搏多月這口氣」,雨過天青真不知從何說起。

香港政治大染缸正是亂源

《星島日報》10月18日「大棋盤」社良謀文章表示,岑子杰遇襲事件有其古怪之處,「民陣強烈譴責兇徒行為,更質疑兇徒是要散布政治恐慌,製造寒蟬效應」,「民主派多個政黨除了發譴責聲明外,亦隨即借此呼籲支持者周日參與民陣遊行,大有借事件進行政治動員之意」,「自從反修例運動展開後,民陣舉辦的遊行前夕,多次出現暴力事件」。

社良謀文章引述民主派會議召集人陳淑莊表示,「過去兩個多月很多民主派人士遇襲,岑子杰在八月尾亦曾經受襲擊,都是民陣預備舉辦大遊行之前發生,質疑有人對『和理非』看不順眼,希望香港愈來愈亂,藉機說不能舉行公平的區議會選舉,押後甚至取消選舉」。陳淑莊亦認為,「幕後兇徒是『亂港』分子,不過就含沙射影將矛頭指向民主派的對手」;社良謀文章認為,「民主派未至於喪心病狂至買兇襲擊自己人,最多都是借機動員而已」,然而香港混亂亦有其他得益者,包括台灣民進黨、內地通緝的「望北樓」人士,在「香港這個政治大染缸龍蛇混雜,可能正是亂源」。

反對暴力是公民權利責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在10月18日《東方日報》撰文表示,「香港的止暴制亂只靠警察是事倍功半」,而止暴制亂是香港整個社會的責任,「不能全推諉於政府和警隊」;「若以為抱着一定政治理想便可以為非作歹,不是無知腦殘,便是反對法制法治,不相信法律的功能與價值」,「法律可以修改,卻不是即時便可否定與推翻,不經任何法律的原則與程序」。

陳文鴻認為,全民參與反對暴力是公民權利和責任,「但並不是替代特區政府與警察的工作,而是輔助和補充」,然而「全民參與是有所限制的,一是不涉及公權力的行使,不能像暴民那樣私了,或截查車輛與途人。二是要保證市民的安全,在當前的暴亂裏已經如黑社會一樣隨意破壞、隨意傷人,市民捍衞法治、公義都有可能被惡意攻擊,保證人身財產安全便是首要」。

香港走出困局的最後機會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10月18日於《明報》撰文表示,不想暴力蔓延是民意最大公約數,然而暴力已成為今天城中常態,而市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暴力行為能夠迅速減少,甚至消失」。周永新指,「7.21白衣人事件,輿論差不多一致的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特首卻稱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而拒絕」,「就是特首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錯過化解紛爭的機會,令市民期望和解的願望落空」。

周永新認為,政府要走出困局,最有力的是民意支持,「事實證明,制定禁蒙面法並沒有止息暴力,若然進一步宵禁或戒嚴,看來只會將香港推向毁滅的深淵」;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把市民不想暴力蔓延的最大公約數化為解決目前困局的動力,單純依靠武力鎮壓只會增加仇恨和對抗,唯有順應民意、切實的回應訴求,政府和市民的關係才可復和,這可能已是「走出困局的最後機會」。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10-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