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魚雷、水雷、帽貝水雷,什麼都搞不清?

2019-06-19 10:12:28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6月13日當地時間早上6時及8時(香港時間上午10時及正午12時)左右,兩艘分別名為「Front Altair」號(懸掛馬紹爾羣島旗)及「Kokuka Courageous」號(懸掛巴拿馬國旗)油輪於波斯灣霍爾穆茲海峽東南的阿曼灣遇到不明來歷的攻擊,一艘舷壁破壞,另一艘則燃起大火。由於美國與伊朗兩國因核協議問題及美國嚴厲制裁,消息傳出馬上令波斯灣的局勢進一步升溫。

現時對於爆炸的說法愈來愈多,由最初的魚雷攻擊、水雷伏擊、美方指是伊方革命衛隊在舷側布置爆炸品,以至租用船隻方的日本公司所堅稱受到飛行物攻擊等均有,現在對於襲擊方及手法仍沒有更有理據的論斷。無論這次襲擊是由何方策動,都肯定會為近期已經十分繃緊的中東局勢更添變數。

 

澳洲一艘作為靶艦的已退役12型護衛艦(利安達級),可見泡沫噴射效應的猛烈。泡沫噴射效果加上浮力減弱的情況下,船身往往會於中彈部分及分段焊接處斷裂……

 

二戰時的美軍明尼阿波里斯號重巡,塔薩法隆加海戰中給日本的93式魚雷擊中,整個船艏斷裂沉沒,主體因為損管優良、及時進行水密而沒事,此艦及後回到西岸重新安裝艦艏……如果是輪機艙斷裂,艦長唯一可做的只有棄船了。(網絡圖片)

 

3.船底命中,衝擊波及造成的噴射效應先衝擊船身,把船身抬起,之後的泡沬令浮力大減,船身中段被「拉回」水中,之後爆炸氣泡被水壓壓潰後形成的噴射再撞擊船體,終令船體斷開。

 

圖左是不同布置方式的水雷,1及2是飄流式水雷、3及4是繫留式水雷、5是沉底水雷,6及7分別是反潛魚雷式水雷及高速沉底上升水雷。圖右是MK 67潛射機動水雷 (SLMM),其實就是可自航到潛伏區,並在磁探/聲探收到訊息後再起動攻擊的MK-37魚雷。(網絡圖片)

 

至於水雷呢?水雷的歷史可比魚雷更久遠了,不過毀傷效果和魚雷類同。水雷在分類上可由布置形式來劃分,分別是繫留式水雷、飄流式水雷、沉底水雷(或可再分為沉底上升水雷與魚水雷);由引爆方式劃分則分成觸發水雷、感應水雷及遙控引爆水雷。不過為容易部署,大部分水雷的裝藥都沒有同期大型魚雷裝藥那麼多就是了。對上一次美軍被水雷襲擊的,要回到兩伊戰爭時期在護航戰中觸雷的USS Samuel B. Roberts (FFG-58),以及波斯灣戰爭期間觸雷的的黎波里號直升機登陸艦。

 

左圖及中圖是直升機登陸艦的黎波里號中雷位置及其損害情況,右圖則是USS Samuel B. Roberts於阿曼維修時的情況,其中雷位置比的黎波里號更為危險。(網絡圖片)

 

無論是魚雷或者傳統的水雷,都是破壞船舶的水下部分,這才能在物理上產生最大的破壞力並破壞船艦的浮力。現代油輪為防止漏油污染,都建有所謂二重底,即兩層船殼,以防擱淺時漏油。這兩層船殼大約用20-40MM的鋼板建成,但水下結構對於魚雷 / 水雷的巨大雷頭則沒有什麼防禦力,加上內部隔艙不算多,一旦被擊中很容易造成大面積漏油與進水,進水嚴重加上衝天大火,十分容易翻沉;若果魚雷 / 水雷在龍骨下方爆炸,則幾乎肯定船體會因泡沫噴射效應而由焊接處斷開。

 

現代油輪的基本結構,二重船殼已經是標準配備,在這情況下,一般的小型水下爆炸物都未必能對其造成重大傷害。(網絡圖片)

 

然而,今次的攻擊行動,兩艘船暫時水下結構並未受破壞,很明顯並非什麼傳統的魚雷或水雷了。無線新聞報道引用美軍的說法,指是受到伊朗革命衛隊所施放的「帽貝水雷」所攻擊,並發放一段由P-8海神式反潛巡邏機所拍攝的片段,指稱伊朗人正在收回一枚未爆炸的「帽貝水雷」,以掩飾攻擊是由伊朗發動的證據。

這段聲稱仍未可證實,且疑點也不少,但所謂帽貝水雷(Limpet Mine)究竟是什麼?事實上帽貝水雷算是一種特殊作戰兵器,是一種用磁鐵或者其他方式吸附在船殼上、然後引爆並讓船隻入水沉沒的水雷;

 

左圖是聯合力量號沉沒時所拍照片,右圖是"螞蟥"式人操魚雷及其可拆下作爆破裝置用的雷頭。(網絡圖片)

 

 

這種武器算是不對稱作戰中的特種作戰兵器,帽貝水雷早期其中一次最大的戰果,是意大利潛水人員在一戰完結前沒多久,為免聯合力量號戰列艦落入剛誕生的克羅地亞手上,意大利人利用小船帶著四個人和兩枝可拆式魚雷,把帶有200公斤炸藥而且可拆下雷頭固定在船底。結果在11月1日上午6:20水雷被引爆,該艦在幾分鐘內翻轉沉到灣底

一戰後意大利海軍繼續改良這種水雷,並組成Xª MAS部隊(第十突擊載具分隊)。該分隊在二戰中以同樣手段擊沉了停泊亞歷山大港淺水泊位的剛勇號及伊利沙伯女王號戰列艦,令兩艘船需時一年維修才能重新服役。意大利投降後,該隊部分成員亦投奔盟軍,除繼續伏擊德意艦船外,也協助英國改良X型潛艇及所用的突擊水雷,最終令德國海軍戰列艦提匹茲號被炸癱在挪威狹灣內,解除納粹對北極航道的最大威脅。

 

右圖是USNS Card在西貢港內坐沉的情況。由於該港水淺,運輸艦並沒有完全沉沒,但明顯已向前嚴重傾斜,且艙內進水甚多。左圖為該船運載F-102攔截機前往越南的情況,時間大約是1966年,該艦早已修復並重歸現役。(網絡圖片)

 

戰後類似的活動並未減少,當中最大戰果是越戰前夕1964年5月美國軍事海運部飛機運輸艦(前身是博格級護衛航空母艦) USNS Card於越南西貢港內被越共特攻以水下爆炸物炸沉。該艦稍後雖給浮起並迅速拖回菲律賓修理,但作為美軍戰後首艘被特工炸沉的軍艦,還是令美國海軍相當警惕;三個月後美軍故意挑釁越共海軍並謊稱受攻擊,並成為越戰真正爆發點的北部灣事件,和USNS Card被擊沉不無關係。

 

雖然美軍已放出更多照片,而且已講明是MH-60近距離拍攝的,但襲擊的詳情仍是一片模糊,前後兩批照片有不少矛盾及不明的地方,例如,吃水深度水尺忽隱忽現,三角形黑色物件(首張照片中所謂疑似炸彈)並沒有在最新影片(左圖)出現;所謂伊朗革命衛隊人員發現直升機都沒有任何避忌;更有甚者,這個炸彈更像湊併品而不是工業產品,連磁鐵都是用雙面膠紙固定的……(網絡圖片)

 

已知兩伊戰爭期間,雙方都用更先進的武器(如艦砲、攻擊機或反艦導彈)去攻擊對方運油輪,鮮有使用特工隊放炸彈,這可能由於容易被船上人員發現或更容易受到攻擊所致。至於今次被懷疑所使用的「帽貝水雷」也和過去的大不相同:雷體並沒有放於水線下,而是謀求破壞/洞穿船舷並引燃大火。為方便運送及於水面 / 近水線位置放置,通常造得較小較輕。

 

右為德軍二戰反坦克磁力吸著雷「Panzerknacker」,中為2015年伊朗公開的帽貝型水雷,明顯有能旋入螺絲以固定磁鐵的結構,而且彈身也十分接近一般反坦克的成形裝填炸藥結構;右為被美軍發現的水雷磁鐵,奇怪的是,原爆炸物只是用雙面厚膠紙和磁鐵連結。(網絡圖片)

 

而正如上面所述,現時油輪普遍都是布置雙重船殼,重量不大的帽背水雷亦難以保證能洞穿,故該雷可能參考類似二戰德軍反坦克雷「Panzerknacker」的設計,使用強力磁鐵及成形裝填炸藥設計,務求轟穿雙船殼,但至少難以造成整船沉沒,難以對波斯灣及阿曼海造成極嚴重的污染。

由此可見,施襲者似乎並不是要將事件釀成無可補救的生態災難,只是想製造更緊張的氣氛或宣示某些主張而已。由於美軍只是拍到這班疑似伊朗革命衛隊的人似乎只是將一些東西拆走,故亦未有辦法徹底證明他們放炸彈(再講,船公司一直堅稱是被飛行物擊中)。

總結:

事件最終會如何發展,現時幾乎仍在五里霧中,中東未來是否再次陷入戰爭也未可知。只是,現今世界局勢其實愈來愈緊張,軍事衝突亦愈來愈多,香港傳媒雖然沒能搞軍事專業記者,但也請他們「惡補」一些軍事(以至其他專業)的知識,好能作出更佳的報道,否則弄出什麼笑話來,就只要丟臉而已。

 

 

PS. 這班「伊朗革命衛隊」似乎早就發現了直升機,不過他們仍然不慌不忙的拿走東西,更沒對鏡頭有避忌,不像在做必須保密的事。更奇怪的是,相片是他們剛剛拆下東西並離開油輪時拍的,那發體積應該不小的「水雷」究竟跑到哪裏?甲板上那兩盒東西其實也像充氣救生筏啊。(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6-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