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由ChiLam神劇看近代史上的敵後水下作戰

2022-09-19 07:33:52 最後更新日期:2022-09-19 09:21:3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Screensh《終結杉計劃》劇照,假設這是早期的黑頭魚雷,舢板還有能力搭載,但這樣橫放,魚雷的重量會嚴重偏向左舷,不是自己掉進海,就是加劇舢舨的橫搖,最終只會沉沒。(YOUTUBE擷圖)

 

話說因為ChiLam(張智霖)關係,某齣叫「終結杉計劃」的老抗日神劇又被人拉出來恥笑了。雖然劇情真的莫名其妙,但以一個軍迷角度去看,恥笑者的嘲諷角度似乎也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人由技術角度去看這是否合理。就讓在下今天犯傻,認真看待一下一個原本就不太認真的話題吧!

1890年代以前的魚雷,直徑只有12至13吋,大約只有200-300公斤,舢板要載著倒不算很大的問題。要放下水潛伏攻擊也不是問題,但最大問題是……當時魚雷的動力是加壓空氣推動引擎(稱為冷動力魚雷),就算較後期的還是要加壓空氣加燃料燃燒的熱動力魚雷,魚雷加壓與定深工作不但要先在岸上完成,啟動作業更要在發射前進行,要在水裏啟動根本不可能,直接說一句:遊擊隊要運用根本不可能。這裏已不講這類早期的輕型白頭、黑頭魚雷有多少還在1937年能運作了。

40d11d418328d25470e0d58c7904545e兩種黑頭魚雷,右一種是北洋海軍魚雷營的魚雷,黑頭魚雷其實是德國軍火商Schwartzkopff設計及製造的高壓空氣魚雷的統稱,採用抗腐蝕性更好的青銅製造,最大射程大約600米左右。(圖片來自連結1)

 

但需要講的是,抗戰歷史中並非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不對稱作戰」,而是用更現實的方法去完成,例如敵後人員帶備爆炸物(如帽貝水電)游到目標水下,再布置在艦體上並利用定時裝置引爆。這種作戰的特點是易隱藏、伏擊可能較容易得手,但水中引爆所需技術並不低,一般較落後國家都難以製造甚或保養這種爆炸物,故直接用魚雷頭來造可能更為「划算」,而且雷頭或水雷本身就有現成的引信(早期魚雷的雷頭就大約20-40公斤重而已)。不過,缺點當然很大,例如自己要改成定時引信、爆炸物重量和對方巡邏力量很易影響成功率。

d57a143b左為抗戰時駐華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海防艦(原為裝甲巡洋艦)出雲號,圖片拍攝時間為七七事件前兩個月。右為電雷學校使用的英式木制魚雷艇,這種雷艇屬滑航型,沒有任何魚雷管,魚雷是由艇尾落水並向前前進的,也方便用來投水雷。只可惜當時國軍海軍似乎沒留意到意大利的人操魚雷,否則這魚雷艇也似乎很適合用來作為母艇,因為意大利方面也有用類似的快艇作為人操魚雷的母艇。(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中國抗戰期間的確有用水雷或大小爆炸裝置攻擊日軍艦船的紀錄,但主要是在長江佈置繫留水雷或飄雷,少數是人力遊到停泊的艦艇附近,用自製小型爆炸物固定艦底損毀日軍江河上征用的運輸貨船、內河炮艇 / 裝甲艇而已,對大艦的攻擊主要還是在上海。

出雲號是一艘日俄戰爭時代的舊裝甲巡洋艦,作為長期駐上海的第三艦隊的旗艦,在侵華戰爭期間長年泊駐上海,自然多次成為國軍或民間團體嘗試攻擊的目標,海軍電雷學校的官兵即曾以簡單魚雷快艇進行攻擊。也有抗戰義士擬以水雷、爆炸物等發動水下攻擊,甚至曾傳出重創出雲號並在外海沉沒的戰時宣傳,但史料沒有證據顯示出雲號受過類似創傷。

W TopSecret 2 HT Jan11特戰隊員正在英國水域內練習使用帽貝水雷,以攻擊維希法國境內商船的情況。(圖片來自連結)

 

水下特戰—傳統的打法?

事實上,不單抗日時期的中國,差不多同期的英國,二戰時也以類似的手段偷襲德軍船隻,例如在1942年試探式登陸法國的「迪耶普戰役」慘敗後,英軍就試圖派出敵後破壞小隊,乘坐獨木舟前往吉倫特河河口泊地,準備以爆炸物(帽貝水雷)附著在當地船隻的船體進行襲擊。最後只有數艘船被炸傷(大都未載貨),行動不算成功,且12個隊員最後只有兩人生還

 This phot右圖是USNS Card在西貢港內坐沉的情況。由於該港水淺,運輸艦並沒有完全沉沒,但明顯已向前嚴重傾斜,且艙內進水甚多。左圖為該船運載F-102攔截機前往越南的情況,時間大約是1966年,該艦早已修復並重歸現役。(網絡圖片)

 

戰後最著名的一場水下特戰在越南發生,1964兩名越共潛入西貢港口,然後在夜晚帶備定時炸彈游泳接近飛機運送艦USNS Card(曾是戰時護衛航母及直升機航母)。安裝好在艦底後兩人即游回岸上。炸彈雖然小,但因為USNS Card也只是商船結構,爆炸後船艙很快進水,最終在港內著底,五日後浮揚然後拖回菲律賓修理。這算是越戰中相當少見而成功的水上襲擊戰,雖然戰果其實不大就是。

Viribus UniA特攻兵器伏龍的基本作戰方法,以及其潛水服的基本設計。這段歷史小事件更間接激發包括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在內眾多日本科幻動畫名著的誕生—根據富野由悠季先生憶述,高中時他翻閱老爸的資料(當時老爸已轉職成化學教師),方才發現戰時老爸一直參與戰鬥機抗壓服的設計,伏龍的潛水服其實他也有份研發。然而對這些「威水史」老爸卻絕口不談。抗壓服的設計讓他很嚮往類似的太空服,而且伏龍的不仁和老父對戰爭的不願再提,也使他更進一步理解戰爭的殘酷,日後富野在科幻作品中展現的戰爭殘酷及平民的慘況可說前無古人,更說得上是日本動畫內涵昇華的開始。當然,初代高達那支可以用來反艦用的光束矛,也不知是否和這些回憶有關了...... (圖片出自連結1日文版維基百科連結2)

 

當然,還有更「不人道」的特攻方法—二戰末期,日本的正規軍力已被盟軍打七零八落之際,盟軍也開始規劃日本本土登陸戰,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也打出一億國民總特攻的全民本土決戰口號,自然也搞出很多決戰兵器,例如木製特攻機、自殺用小型潛艇、刺突爆雷等等,但有種水中特攻兵器就特別喪心病狂:伏龍是指潛水蛙人潛伏水底,有登陸艦經過便以帶長桿的水雷刺向艦身再行引爆。由於桿只有數公尺長,水壓效應下攻擊者必死無疑。而且之前的實驗亦顯示就算在潛伏期間,潛水設備也因容易出狀況,特攻隊員隨時「出師未捷身先死」......

 

 Viribus Unitis sinking左圖是聯合力量號沉沒時所拍照片,右圖是「螞蟥」式人操魚雷及其可拆下作爆破裝置用的雷頭。(圖片來自連結1及連結2

 

水下特戰—真的用魚雷?

不過不得不說,「終結杉計劃」這抗日神劇的編輯中似乎也有資淺軍迷,因為結局橋段明顯是參考以下要說的事:以魚雷當水雷發動特戰,當然不划算,畢竟雷身是很大的死重,調整又太困難,不適合什麼遊擊隊用,不過意大利的人操魚雷就將雷身直接當成前往目標的載具,在雷身上安裝駕駛座後就可以進行基本操控。

當突擊隊員接近攻擊目標船底,就可以啟動定時引信並將雷頭附在船身上,然後讓雷身和雷頭脫離,再駛回岸邊逃脫。這種模式在一戰及二戰期間曾為戰功不彰的意大利海軍創造不少戰果,例如一戰時的瑪蟥的和二戰期間的SLB豬式。意大利投降後,集中使用人操魚雷的意軍第十突擊載具分隊隊員大半也投奔英國,更協助他們建立英國自己的人操魚雷突擊隊,繼續用於亞德里亞海對墨索里尼傀儡政權及德軍的作戰。

Viribus Uni豬式人操魚雷在意大利手上有不少戰果,其集中部署在Xª MAS部隊(第十突擊載具分隊)中,首個大型戰果是1942年5月克里特島戰役時將約克號重巡洋艦炸至報廢;同年12月19日同隊又潛進亞歷山大港,把剛勇號、伊利沙伯女王號戰列艦及一艘艦隊油輪炸沉在淺水區。由相片所見,女王號甲板至少還在水面,而剛勇號的後甲板就沒入水中。這兩船稍後浮起並給送到南非及美國大修,剛勇號用了7個月就回到現役,但女王號直至43年中才修好,時意大利已差不多投降了,(圖片來自連結1及連結2)

 

真的要評價這種弱方海上力量對強大敵人,或者需要孤軍深入敵方勢力範圍展開的不對稱作戰,和陸上作戰不太一樣,不是沒機會得手,但戰果往往相對較小或未夠關鍵,除加強宣傳效果外未必有太大幫助,有時甚至賠上相當大損失(例如突擊隊損失嚴重甚或全滅),例如英軍曾出動X艇(超小型特戰潛艇,概念來自豬式)襲擊挪威深灣內的德國海軍,並成功重創提匹茲號戰列艦(維修只用了半年左右),但除一艇因故障中途返航外,其餘五艇俱沉......真正有系統、並能在戰時取得較好成果的,似乎只有意大利,而意方也是潛心研發相關技術多年,有專用載具配套且以統一的部隊集中運用,才有如此成果。這似乎也顯示就算是水下特戰,也是要有較完整的系統工程才成。

 

回過頭來,只想說什麼抗日神劇,手法雖不敢恭維,道具也相當搞笑,但並不代表當中劇情全是虛構的。當年中日間的軍事技術差距實在太大,就海軍而言更是無法正面對抗,才會有這種特戰出現(只是成功機會率很小)。別以為你覺得神奇荒誕,就覺得是作古仔,好嗎?

 20170110044507725抗戰時基於杉計劃製造的偽鈔。幾可亂真,但因為國府自己都在狂印銀紙,杉計劃的影響變得十分小,這算是最大的諷刺了。(圖片來自連結1)

 

PS. 「杉計劃」其實真有其事,事實上也是重慶戰時政府破壞掉的,不過過程有點不知想哭還是想笑:基於1938年後收入大減,國府只能依靠外國援助、僑民捐款甚至暗地裏不再禁種鴉片,以增加出口至海外甚至日佔區。除此以外唯一解決財力枯竭的方法,就是狂印法幣「解困」,速度甚至遠超日軍的印刷,結果完全抵消「杉計劃」的效果—因為這是自己引發的超級通貨膨漲。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9-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