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談中國反潛飛機

2020-06-27 18:33:07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近日,中印在加勒萬地區的對峙引起一片熱議,然而軍迷們的關注點又開始轉向一則來自海上的新聞:中國第一代固定翼遠程岸基反潛巡邏機——「運-8Q」(也叫高新6號或KQ200)已批量化入役,顯示其戰鬥力正在快速生成,也說明中國的海防能力晉階升級。

二戰期間1943年開始服役的美軍PB4Y-2型長程反潛巡邏機,其實是陸航B-24的平民垂尾修改版本,配備水面潛艇搜索雷達AN/APS-2及各種反潛武器,包括火箭、深水炸彈和初代電推反潛專用魚雷Mark 24 mine,這種魚雷雖然於43-45年只有少量生產及使用(共只投雷204枚),但已擊沉37艘軸心國潛艇並擊傷另外18艘。(網絡圖片)

填補海防短板

大型反潛機作為現代反潛作戰體系化時代重要一環,卻一直是解放軍裝備的空白點,在期待多年後,終於迎來好消息,「運-8Q」入役使中國反潛體系再無漏洞,該有的裝備已經盡數擁有,而且伴隨著批量生產的開始,也逐步達到足夠的裝備規模。

早期有反潛巡邏機特質的解放軍軍用機,就只有70年代研制的水轟5水上轟炸及巡邏機。只有五架的水轟五,至少其中一架裝上磁探,但據所知性能未如預期,和擺設差不多。(網絡圖片)

1949以來,中國海防上的軍事力量一直有所欠缺,自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水下防禦終於從中國海防中的次要地位,被國家寫入了重點建設的名單中。中國逐漸擁有一批強大的艦船,也有了世界一流的潛艇,後來更有了象征著強大軍事實力的航母。然而,相對而言中國的海上巡邏機還是略遜一籌。這也沒辦法,中國限於技術和經濟能力,對於海防還是以對抗敵方的水面艦艇和飛機為主,對於本來就難的水下潛艇防禦能力,之前確實照顧不來。

網上曾經流傳過多張外國的潛艇跟蹤拍攝中國軍艦的照片,從圖片來看,國外的潛艇當時應該距離中國軍艦非常近,可見當年中國的反潛能力確實有限。不過有句話叫做:「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反潛反潛越反越殘。」自從潛艇誕生之日起,因為它的特性,全世界對它的防範都比較頭疼,畢竟它能潛入海裏難以找到,可以做到從出海到返航都不「露面」,對於反潛部隊來說,沒有過硬的「水下功夫」確實是防不勝防。

回到1990年代,解放軍是將發展一種以運七為基礎、級別接近貿易風與S-2的中型反潛巡邏機,後期發展成運7-200BF計劃,不過最後沒有搞成。(網絡圖片)

攻防兼備的潛艇殺手

歐美國家從二戰面對納粹德國的潛艇戰中不斷總結經驗,從反潛驅逐艦,到偽裝的Q艇,再到護航航母,最後發現還是飛機的效果最好。因為航空反潛的效能非常高,一架大型岸基反潛機的反潛效率超過三艘專用的反潛水面艦。而且大型反潛飛機滯空時間長,可對搜索海域進行大面積深度搜潛,一天可以巡邏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岸基大型反潛機在作業時,通過雷達、磁異常探測器、聲呐等電子設備探測隱藏在海水中的潛艇,還可以搭載魚雷、深水炸彈等攻擊武器,對潛艇的威脅很大,因此被稱為「潛艇殺手」。所以,二戰後歐美國家主要發展的反潛力量就是各種反潛飛機,特別是面對蘇聯龐大的潛艇部隊,北約國家更是把反潛機作為第一選擇。北約特別是美國,最好的反潛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P-3」系列反潛機。

冷戰時東西方兩大反潛及海上巡邏機-蘇聯的TU-142(左圖,圖為印度海軍租借機)及P-3C(右圖,日本海目授權生產版)。前者內載油航程達12500公里,後者也達9000公里。(網絡圖片)

跳躍發展的機遇

說起新中國的反潛機的歷史,就不能不提當年的中美撞機事件,2001年4月1日,美國「EP-3」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偵查,中國海軍航空兵派出2架「殲-8II」戰鬥機進行監視和攔截,其中一架僚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美軍飛機發生碰撞,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後被中國確認犧牲,而美國軍機「EP-3」則未經允許迫降海南島陵水機場。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EP-3E的機員在迫降前都早已銷毀機密資料,但該機硬件及相關操作軟件據知卻為解放軍很多早期類似研究中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直接加速了解放軍對長程海上巡邏機及電子作戰飛機的誕生。(網絡圖片)

關於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了解,對於這架飛機的故事網上眾說紛紜,雖然中方對於這架美軍飛機在中國滯留的這段經歷一直沒有明說,不過既然你貿然而來,那就別錯失良「機」。總之自此以後,中國在特種飛機上面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各種高新系列特種飛機噴薄而出。分別在「運-8」和「運-9」運輸機的基礎上,開發了各種衍生機型,被稱為「高新系列」特種作戰飛機。這其中高新系列主要種類有電子情報偵察機、電子戰機、預警機和反潛巡邏機等,而「運-8Q」就是「高新系列」的代表,直接對標美國的「P-3C」反潛飛機。

運-8Q機鼻凸出情況和一般反潛機很不同,天線範圍包涵前及下方。由於解放軍已普遍使用相控陣雷達,這部雷達不排除也是陣列外形同時針對前方與下方,並同時具備搜索水上潛望鏡的X波段雷達。(網絡圖片)

後發優勢有先機

那麼「運-8Q」反潛巡邏機的性能到底如何呢?首先作為巡邏機,最被人看中的自然是它的探測能力如何。在探測的廣度上,由包裹在「運-8Q」飛機機頭下整流罩中的雷達負責,這個雷達並非傳統的火控預警雷達,而是可以360度環視海面的高性能搜索雷達,其監視廣度上遠遠把美國「P-3C」甩在了後面。在探測的深度上,則由「運-8Q」上最顯眼的部分——尾刺來負責,這根長達七米的尾刺就是「運-8Q」反潛的殺手鐧:磁異常探測儀,只要飛機與地磁場保持有效的距離,不管是偽裝得多麼好的潛艇,都難逃它的法眼。

長程反潛機由於無法懸停半空吊放大型吊放聲納,所以唯有使用聲納浮標,以陣列形式進行定位。和美式大部分反潛機不同,運8Q只有四個投射孔,故機身內可能有半自動或全自動的快速裝填裝置,避免在機身開太多洞。(網絡圖片)

不单是潛艇,「運-8Q」還可以把遠端水面上的航母等大中型水上艦艇一舉一動盡收眼底,起到預警偵察機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機身上還有許多高頻的天線,用來接收海上聲呐信號,這對探測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幫助。「運-8Q」的航程和航速都可以和美國「P-3C」相媲美,更別說與速度本來就是短板的水上艦艇了。公開的資料表明,「運-8Q」一天可以巡邏幾十萬平方公里海域,在巡邏效率上高出安裝了同款雷達的水面艦艇500倍!

運-8Q甚至可以不帶武器,純粹為新型程反潛巡航導彈作目標指示用。該種導彈據所知射程有200公里遠,到達目標上空就可施回到最適合位置投放魚雷。(中央電視台視頻)

筆者以為,最近大量的曝光「運-8Q」反潛機,除了該裝備技術已經成熟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恐怕和美軍有點關係。大家都知道近期美軍因為新冠的原因航母紛紛「宕機」,為了維護自己的海上霸權,美軍把各種艦艇都拉上來充數,估計美軍的核潛艇應該也頻頻靠近中國海岸了,所以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高調曝光「運-8Q」,想必也是劍有所指。

筆者相信,作為一種大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運-8Q」完全有能力配合其他部隊執行海防任務,對敵方潛艇起到有效的震懾、搜索、打擊作用。未來,對掃清近海甚至第二島鏈內的敵方潛艇,為解放軍核潛艇部隊突破島鏈封鎖,提供全方位、立體、有效的保障。

運-8Q型雖然服役,但美日兩國已進入噴射型反潛巡邏機時代。其中美國以737-800為基礎的反潛機P-8A海神在長航程及較高航速下,仍能保持很不錯的低空低速性能。且近年時不時出現在我國周邊海域巡邏。(美國海軍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6-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