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納卡地區大局已定 亞阿之戰五點看法

2020-11-18 13:31:56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1990年一名106歲的納卡地區老婦拿起AKM準備保衛家園。她很可能是經歷過1915年大屠殺的倖存者。照片來自Rare Historical Photos

前言:

至上周為止,納戈爾洛.卡拉巴克地區(下稱納卡地區)戰爭的勝負已分,亞美尼亞已接受長期停火協議並撤出納卡南部農業地帶,以及94年佔領阿塞拜疆的五個區都一併交回,同時接受俄國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北部至少五年。若考慮亞美尼亞部隊重裝備損失泰半且損失數千士兵,可謂損失慘重,多年來的優勢在一戰中消耗殆盡。同時納卡地區亦爆發難民潮,部分納卡亞族居民也逃回本土。

停戰協議簽訂後,大量納卡地區亞美尼亞居民因為懼怕阿塞拜疆士兵報復,已經收拾細軟逃回亞國本土。照片來自FB專頁Defensionem - The WarBible的片段截圖。

 

要訴說這次戰爭的背景,可要至少追溯到700年前,且坊間不少文章已可資參考,只能簡略地說:經過700年亡國及20世紀初的種族屠殺慘痛經驗,亞美尼亞人培養成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收復國土意願,並直接導致他們對於新生國家阿塞拜疆境內兩族混居區(即納卡地區,蘇聯成立後這區歸阿塞拜疆管轄,但成立自治共和國)的爭奪。然而納卡的爭奪不單是兩族利益的爭鬥,地緣上更涉及世界與區域強權的爭持,可能納卡爭奪的結束,代表更曠日持久的衝突即將展開……以下是在下在留意本次戰事時所得到的五點認識。

90年代初期納卡戰爭中亞美尼亞軍的合照。雖然兩邊都是前蘇軍軍人為主,但因為阿美尼亞人多置屬到戰鬥部隊,整體技巧其實較阿軍純熟。照片來自Marut Vanyan

1. 失敗由勝利開始?

1994年雙方達成的停戰協議不但讓納卡獨立成阿爾察赫共和國,再加上實質佔領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中間的無爭議地區,共佔該國達14%土地,不但阿塞拜疆人不可能忘記,1990年代的國際社會更不可能視而不見,結果阿爾察赫共和國及亞美尼亞所佔地區一直沒有得到包括五強在內的國際有效承認,一般都只視為亞美尼亞在戰爭中所佔領的領土而已,無任何法理依據。這點對亞美尼亞與納卡地區都十分不利。

阿塞拜疆是伊斯蘭教什葉派教徒為主的世俗國家,卻有外高加索地區最豐富石油資源(供應土耳其及以色列)、高加索地區最大金融中心,以及南俄地區石油運輸要衝(巴庫-第比里斯-傑伊漢油管),地緣形勢十分優越。種族、宗教迴異,以及歷史仇恨,令阿塞拜疆必然以其經貿實力拑制亞美尼亞的發展。圖片來源:Freetour.com

 

更大的問題是亞美尼亞戰後受到土耳其、阿塞拜疆及伊朗加緊合圍與制裁,長期壓抑原本已體量不足的經濟;反之,阿塞拜疆得益於宗教意識形態與中近東相當,加上石油、礦業、境外投資及服務型經濟發展,GDP在獨立後20年間大幅膨漲,至2019年已達亞美尼亞接近4倍(2014年原本更達6.5倍),工業又比它強得多,人均所得也比亞美尼亞高(即使人口是其4倍),經濟實力與人口的差距令阿塞拜疆在軍事建設及動員能力上擁有優勢。在國仇家恨而形勢卻又比人弱的情況下,亞美尼亞及阿爾察赫共和國的處境其實相當危險。

 

作為納卡地區的前軍頭,前總理薩爾基相若在其任內就納卡地位和阿塞拜疆展開談判,無異於政治自殺。(網絡圖片)

 

2. 亞美尼亞人的盲點:

1994年的勝利由今天看來,似乎是「弊多於利」,但更大問題是亞美尼亞的執政者與民眾並未意識到這點:前總理及總統塞爾基·薩爾基相就是出身納卡地區,且是納卡戰爭期間前線部隊的領軍人物之一,順理成章的成為一位反阿塞拜疆領袖,而且他2007年大選的高得票率,似乎和其戰爭英雄的形像也有很大關係;現任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雖是自由派,早年也指出納卡地區不能無了期不解決,但上台後可能迫於普遍民眾的立場,只能對土阿兩國一如以往的強硬;而由民眾得知戰敗而圍攻議員的並叫嚣撕毀求和協定,可見民眾也未具備切實審時度勢的理智。就外交而言,這幾年內最成功的莫如突破了與伊朗的關係,為封鎖網減輕壓力而已。

作為2018革命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繼而在同年選舉中高票成為新總理,帕希尼揚(左)即使作為一個自由派政客,也被迫作為一個有民粹色彩的領袖上場。亦因為此,在納卡地區問題上他也沒有選擇,因為充滿激情卻缺乏理性的民眾,根本不會讓他有選擇。圖右者為亞美尼亞宣布求和後衝入議會搗亂並毆傷議長(卻似乎沒有勇氣衝向前線和阿軍「死過」)的群眾……(照片來自Youtube視頻截圖)

 

另方面,亞美尼亞領袖對於俄國態度與處境的誤解也造成相當大的問題:靠2018年群眾運動上台的帕希尼揚並不算反俄派,頂多只像前蘇聯加盟國常出現的疑俄派,而且早年就算嘴上反對與俄國的空防聯防協議,但上任後仍然維持。然而,他顯然未有留意到若果衝突範圍是發生在納卡地區,俄國的立場會變得很尷尬:畢竟納卡在國際上都是被視為亞塞的領土,亞美只係佔領軍,若俄羅斯直接介入會得失阿塞拜疆,同樣對俄羅斯高加索地區不利,甚至可能刺激區內伊斯蘭教徒倒向土耳其陣營。

阿塞拜疆軍購自以色列的哈比自殺無人機發射車,哈比也在是次戰爭中大派用場。亞美尼亞和以色列的關係比較友好,皆因兩者都是種族滅絕的受害者。但這種同病相憐似乎沒比阿塞拜疆的天然資源來得重要。在天然氣及石油的吸引下,以色列賣了更多先進武器給更付得起錢的阿塞拜疆。(照片來源:阿塞拜疆邊防軍)

 

但更大問題和「國仇」有關-亡國感令亞美尼亞在處理與土耳其及阿塞拜疆的關係上缺乏靈活性,任何與兩國談論納卡問題的意圖都被視為通敵,而偏偏兩國比亞美尼亞強大太多……外交上雖取得伊朗的認同(主要是伊朗不滿同為什葉派的阿國行世俗主義且親土耳其),但要伊朗在納卡問題上支持亞國也不現實,因為這不但影響伊朗境內阿塞拜疆族對德黑蘭的支持,要為這個飛地和兄弟為敵也是不敢想像的事。

由是可見,納卡不但變成了亞美尼亞的雞肋,更變成了讓他們內外交困的「苦果」,94年的大勝利帶來更大的不利甚至慘敗。這看似荒謬,但又和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高度契合。

基於財力更雄厚,阿塞拜疆有更多以色列及歐制的制式裝備 / 以西方技術更新的俄式裝備。圖為他們所擁有的捷克製152mm SpGH DANA式輪式自走砲(左)及以色列制LORA短程高精度彈道導彈。照片來自TwitterAzerbaijani Vision

一幅相信來自亞美尼亞的諷刺漫畫,但和實際情況很相近:亞美尼亞對著兩大強權而沒人協助,勝算很低。(照片來自Twitter)

 

3. 亞塞拜疆陣營選中時機:

無可否認的是,阿塞拜疆陣營在經濟上對亞美尼亞取得決定性優勢、軍力又早已大大超越,加上土耳其的強大支持,早就可以嘗試奪回納卡地區,不過他們似乎故意選擇本年9月底才動手,時機上頗為特別:首先,俄國仍在為白羅斯的反政府浪潮而頭痛,且西部軍區也在備戰,未必有空理會納卡情況;其次,美國進入大選最後倒數,難以抽身向阿塞拜疆施壓;另外歐盟也在為抗疫而奮戰,亦無暇他顧;最後,今年下半年敘利亞亦難得的平靜,各方面都停止大規模攻勢,亦令土方可將親土耳其的反對派伊斯蘭武裝調到納卡地區協助亞塞拜疆部隊。

俄國製作的11月初納卡戰爭戰況圖,可見北部戰線沒甚大變動,但南部早已被阿軍奪回大半,突出部是攻陷舒莎市的軍隊,而舒莎南部通向南亞美尼亞的通道亦已被截斷。由於地形及無人機關,亞美尼亞軍根本無法組織攻勢切斷這波攻擊。(圖片來源:阿塞拜疆國防部)

 

由現時所知,亞美尼亞軍事前未收到有效的預警,而且阿塞拜疆軍第一輪攻擊雖在多點發起但未算強烈,然而致命的是第二天開始,無人機開始空襲前線各機動目標外,也滲入到亞美尼亞到納卡地區的要道上,轟炸增援的亞美尼亞軍,令亞軍傷亡慘重。最初的攻勢是在北部進行,不過後來的進展似乎顯示北部攻擊只是佯攻及牽制更多亞美尼亞軍,真正的攻勢是在南面。由於未清楚亞軍的移防情況,只能由戰線的推進速度猜測:北部攻勢在最開頭幾天吸引了不少亞軍的支援部隊,然後十月初開始北部戰線相對固定下來,但南部戰線攻勢加劇,而且基於地勢較為平坦的因素,阿方推進更快,亞美尼亞防線不斷被滲透切割(可見連結附圖)。

俄軍維和部隊治被阿塞拜疆奪回的納卡東南部一直前進至舒莎市附近,沿路都是亞軍被擊毀的軍備與士兵遺體,可見亞美尼亞軍在最後階段基本是潰敗。(照片來自FB專頁Defensionem - The WarBible的照片)

 

至11月初,納卡南部及亞軍原控制的佔領區南部已大半被佔領,亞軍已明顯無法阻止南線的崩潰,至11月8日時,納卡中部第二大城市舒沙已被攻陷,由於首都斯捷潘奈克特(Stepanakert)就在北面10公里之外,基本已經守無可守,亞美尼亞最終只好宣告停戰求和,同時交出納卡南部農業區及94年佔領的阿塞拜疆土地,並接受俄國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北部及餘下與阿美尼亞唯一要道,以留下對納卡的最後一點控制權。

雖然塗裝非常醒目,但阿塞拜疆空軍的Mig-29S已是頗老的機型,電子系統老舊、航程太短且只有十二架,難以抵得住高強度戰爭中的消耗:亞美尼亞也「半斤八兩」,現時只有4架Su-30M,大家的SU-25攻擊機也只湊夠一個中隊。照片來源:Military Watch

 

4. 傳統空權不足下的「有限空權論」?

撇開數量及武器質素上佔優的阿塞拜疆軍,一般軍事觀測家看到的是土耳其TB-2輕型無人攻擊機系統及以色列哈比式自殺無人機在戰場上的大放異彩,甚至認為無人機群的攻擊已經成為未來陸戰的關鍵武器,戰場上的各類戰甲車都飽受其威脅。

土耳其軍的TB-2小型無人攻擊機,其升限早就超越手提防空彈甚至短程防空彈之類,武器射程亦已超越大部分短程防空彈。照片來自Army Technology

 

然而在下感覺到部分軍事評論家似乎過為武斷,也沒有留意納卡地區的戰場環境。毫不諱言無人機在敘國內戰中已大放異彩,在今次戰役中更幾成勝負關鍵(有報告更指TB-2無人機打掉亞軍大半坦克),但需要留意的是,兩國空軍規模也很小,擔任本土防空已很吃力,能作為對地攻擊主力的只有十多架MI-24及一個中隊的SU-25,這點兵力攻擊實在有限,也很容易被地對空導彈消耗掉,故整場戰爭中存在感很低。

俄軍的9K35M4(SA-13)短程防空導彈,也是亞美尼亞軍主力。這類80年代中後期的戰場防空武器多使用都卜勒雷達搜索目標,但為避免系統過載,都卜勒制式雷達會將移動緩慢的目濾除,結果就連飛得慢的中小型無人機都會「看不見」。照片來自Air Power Australia

 

另方面,雙方的防空基本上是半斤八兩,都是前蘇聯的戰場防空武器,伴隨少量冷戰後的型號,然而這些東西對付現代化戰鬥攻擊機可能還有些機會,但對RCS訊號不高且飛行速度也相對很慢的無人機,則好像沒有什麼辦法。更為麻煩的是,雙方均沒有較完善的空中預警及指揮導引系統,連戰場防空也欠缺中央統籌能力,防空系統及其雷達無法做到不同單位互相支援,要對付小型無人機群其實是非常困難,甚至會給它們單向獵殺的機會。加上TB-2及其觀瞄無人機系統早在敘利亞戰場上驗證過,成熟可靠,故才能在今次戰役中發揮功效,重創亞美尼亞軍。

TB-2對於阿軍而言,不但是有效空中支援力量,且也讓他們獲得「另類空優」及通常只有軍事大國才擁有的精確攻擊優勢,徹底瓦解亞美尼亞軍的重火力與防守。

 

不過,這種低階無人機的效用,還是要視乎對方有沒有一定的防空體系,而且現時並非沒有類似的武器(不幸的是,這又是以色列的出品),例如號稱「低階中程防空系統」的鐵穹系統,一個空防單位的價格就相當於一架新戰鬥機或兩架TOR-M1的價錢。這系統對付的是砲兵火箭系統,對付超音速戰鬥機與戰術飛彈其實比較一般,但若是對付中低價而速度不高的無人機,其足夠的保護範圍(70公里)、多目標攔截能力及彈數(兩個發射器共40發)則更易對付類似的無人機群,而且每次攔截成本只需5萬美元,很多國家都能負擔。

另方面,基於已有鐵穹作參考,加上亦不需要重新發展新型攔截器,較有技術的國家可透過修改防空及預警系統以防範中低空無人機,而且各大軍火商也肯定會積極開發相應的攔截系統讓各國軍方購買,可預見中低價無人機在沒有基本空優的國家橫行天下的局面,未必長久,除非這種無人機系統能與時俱進,或者對手使用更高級別的無人機,如飛翼隱身無人攻擊機或忠誠伴侶無人機。

埃爾多安用來在總統府禮賓的儀仗隊,打扮成奧斯曼帝國各年代的士兵形像,明顯有民族主義的願望,但就被當地媒體嘲笑成遊戲世紀帝國II當中的排場。照片來源:Skynews

5. 土耳其影響力更進一步進入高加索地區?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東北疆土,高加索地區至1830年代已完全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管治。但就算是對今日的俄羅斯而言,南俄及高加索部份伊斯蘭教盛行的地區仍受當年的突厥化所影響,而這點似乎正被土耳其默默利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近年推行的伊斯蘭化及多次干涉奧斯曼帝國故土地區的內政、支持內戰中的其中一方,被指為是想透過增加影響力,重拾昔日帝國美夢。不過近年埃爾多安的對內對外步伐其實屢屢碰壁,國內近兩年正值經濟衰退,又因介入敘利亞內戰受到制裁,對外的軍事支援干涉都呈膠著狀態,更因與希臘的邊境糾紛與法國鬧翻。

2017年開始,土耳其的「左右開弓」並沒帶來多少收獲,反而處處遇上阻滯,所支援甚至直接干涉之處都遇上膠著狀態,只有對阿塞拜疆的支援最為成功。照片來源:土耳其網上電台Acik Radyo 95

 

然而,今次支援亞塞拜疆的勝利卻可能改變這一形勢。即使阿塞拜疆軍的陸上武力在質與量上都較亞國好,但因為缺乏空優,也難以短期內佔有優勢,今次可說是土耳其提供的無人機軍事支援,讓兩軍對壘出現幾近一面倒的勝利。阿國有可能從此不只更依賴土耳其(與以色列),甚至連對俄國有異心的高加索地區自治共和國(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都可能借土耳其去抗衡俄羅斯的管治。

再講,借阿塞拜疆把手插進高加索,也可能提升土耳其在北約中的地位,畢竟北約更想要一個更能有效拑制俄國的實力玩家,而不是東歐一堆腦裏只有和俄國深仇大恨,卻往往不自量力且隨時誤了大局的「中二」。北約及美國有可能因此再拉攏土耳其,這對埃爾多安擺脫當前極端不利的國內外環境十分有利。

原駐亞美尼亞的2000名俄軍輕機械化旅士兵已轉移至納卡地區負責監察條約遵守情況的任務。若阿塞拜疆執意短期內收回納卡北部,俄軍可能會遇上伊斯蘭教徒的遊擊戰。照片來自Defence Blog

後記:

亞美尼亞雖有收復故土之志,但以其人口與實力,連維持現有國土都不容易,如果亞美尼亞人尚保有些理智的話,可能會逐漸放棄納卡地區。不過這不代表本區形勢會有緩和,反而土耳其影響力的增長及可能與俄國的衝突,有機會主宰這區未來的安定;而由於高加索地區是山地,不同種族的聚居點又縱橫交錯,更是恐怖活動的溫床。因1996年車臣戰爭引發的區域不安定及恐怖活動,才剛被俄國壓服了7-8年,這樣一來,又可能死灰復燃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1-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