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老兵親王與馬塔潘角海戰80周年

2021-04-11 22:50:3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4-14 08:35:45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h97486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剛勇號(HMS Valiant)是一戰時著名的伊利沙伯女王級戰列艦,亦算是第一種高速戰艦。本艦聯同其他同級艦在日德蘭海戰時已發揮出強悍火力與防護力。本艦在1930年代後期進行改裝及現代化,艦橋及船舯結構基本承襲喬治五世級新戰列艦的樣式。右小圖是剛剛進入皇家海軍的希臘與丹麥王子菲臘。(照片來源:美國海軍資料庫及Youtube擷圖)

 

 

英國王夫菲臘親王剛剛逝世,高壽九十有九。關於一個基本沒有政治功過可以講的王室人物,其個人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論,外人沒必要作過於情緒化的感情投射,更沒必要矯情得如喪考妣般(畢竟,他又不是你們父母)。

 

早前見到一篇文好像在頌揚他「貢獻香港重光」,更令人不明所以,畢竟他當年官只到中尉軍階,又不是其舅父路易·蒙巴頓伯爵般貴為東南亞戰區總司令及近代英國海軍的傳奇人物,盡的也只是一般軍人的職務而已,有沒有必要給一頂那麼大的高帽(更何況他所屬軍艦只是跟隨美國第三艦隊去了東京灣受降,至9月中才趕來港參加香港日軍的正式投降儀式)?不過由此說起,菲臘親王作為一名二戰退伍老兵倒還有更多可以稱道,他還是希臘「王子」(註:Prince可以指親王或王子)之時,即投身英國海軍並以初級軍官的身份參與過多次戰役,甚至在最前線見證英國海軍至現時為止最後一場「水面艦隊」決戰,更巧的是,這場戰役才剛過了80周年紀念

 was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ur really an unprecedented surprise 2020 1 orig塔蘭圖戰役是海軍史上首次實施航空攻擊港內敵方主力艦隊的計劃(雖然英美日三國在戰前的演習中就測試過),並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在只動用18架飛機的情況下,兩艘戰艦需維修半年,而一艘戰艦更因需要打撈,到停戰時仍未修理完成,形同報廢。只是奇怪的是,吃了大虧的意大利海軍這時仍未有加速開發雷達。(網絡圖片)

 

戰前準備

 

單就艦隊決戰而言,1941年3月28日早上爆發的馬塔潘角海戰(The Battle of Cape Matapan)可能是英國至現時為止最後一場大型水面艦隊決戰,也是地中海戰役其中一場關鍵海戰,經此一戰,作為軸心國一翼的意大利,其海軍對英國人的威脅已大大減低,餘下的,只有德意空軍的航空攻擊力量及潛艇才能構成威脅。

 W Matapan 3 4C Mar07戰前演習中的波拉號重巡洋艦,以及同框且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扎拉三姊妹」(是役只有一條沒參戰的逃過一劫)。本艦防禦理論上是條約型重巡中最優秀的,相應地,水下防護就弱得多。另外為減重,其兩門主砲共用一台俯仰機,因為為砲管靠得太近,齊射時互相干擾比較嚴重,導致本艦射擊時彈著散佈較大。(圖片來源:連結12)

 

 

這場戰役其實源自1941年3月德軍開始開入南斯拉夫及支援意大利在希臘膠著的軍事行動,以保障德軍對蘇聯攻擊的南線側翼安全。英國當時已開始進一步支援駐留於希臘的盟軍,以加強防守。當時意大利海軍雖仍未在之前數次戰役中完全復原,但在收到情報指地中海艦隊只有一艘戰列艦能行動後,司令安傑洛·亞基諾中將執意出擊,準備以塔蘭圖港的主力艦隊及墨西那港的第三戰隊(合新型戰列艦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7艘)截殺向希臘投送物資的補給船團。

 

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是英軍於本土艦隊以外最大的分艦隊,但同時要應付地中海護航戰、支援南歐及北非、防範意大利及維希法國的海軍艦隊,以及南法的德軍空中力量,兵力可說捉襟見肘。雖然如此,但當時地中海艦隊仍有比較充兄的水面力量及航空母艦,仍有一定優勢;更有甚者,如同破譯德國的啞謎機(Enigma),X電台(布萊切利園)一名年輕女性解碼員亦於40年底破解了意大利海軍的啞謎機,然後於意大利海軍出發前三天截收到通訊,在地中海艦隊司令康寧漢海軍上將親自指揮下,除了留在亞歷山大港休整的鷹號航母與進行船團支援的巡洋艦部隊,餘皆出動,共計一艘航母,三艘戰列艦、七艘輕巡洋艦及十七艘驅逐艦。

 W Matapan MAP 4CMar07馬塔潘角海戰形勢圖,基本上是由上午的砲戰、下午的航空攻擊阻滯戰及夜戰組成。(網絡圖片)

 

 

戰鬥經過

1941年3月28日清晨,兩艦隊的前衛部隊正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邊(即斯巴達附近)的馬塔潘角外海及克里特島西南外海之間的水域相遇,隨即展開戰鬥。事實上,整場戰鬥在上午時仍然是20公里以外遠距離砲戰,雙方幾無損失可言,而且意大利海軍也失去攻擊船團的機會,在未發現船團及擔心午後英國海軍其他增援及航空攻擊到達下,亞基諾中將決定班師回朝,似乎又是一場和局。

 maxresdefault 271940年開始接替劍魚式的大青花魚式雷擊機,不過除換成金屬硬殼機身及可封閉式艙罩,這機性能沒有明顯進步且仍相當慢(只有250公里 / 時,比很多雙翼水上機還慢),只是因為意大利海軍空中及防空力量更差,才可生存並發揮戰果。(YOUTUBE擷圖)

 

不過轉機總是出現在日落前的最後階段:當時剛服役三個多月、並臨時派到地中海接替嚴重受損的光輝號的艦隊航空母艦可畏號(HMS Formidable),當時反艦雷擊能力只有14架魚雷機,航空攻擊力量偏低,而且早上他們已進行一次沒有什麼實效的攻擊,但下午兩次機數同樣少的空襲卻間接改變戰局:第二波空襲在下午3時發生,只有三架的魚雷機群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滲透進當時正進行高空防空警戒的意大利艦隊中間並突襲了旗艦威內托號的船尾,導致其兩個大軸被炸掉並大量進水,及後雖然恢復一定航速,但仍影響艦隊的指揮;第二輪雷擊在入黑前發生,8架雷擊機突襲了重巡洋艦波拉號,一枚魚雷擊中中央主機艙,令該艦大量進水,輪機完全停頓。亞基諾中將讓第一戰隊部分艦隻留守,其他就繼續撤回塔蘭圖港。

Eyh8Rt8WEAIUD45馬潘塔角海戰的夜戰可說是單方面的屠殺,而且亦反映雷達在夜戰中的優勢-在沒有月色的情況下,沒有雷達的一方有可能連敵艦潛伏至近距離都未能發現。說回來,當時親王就是剛勇號上探射燈組的軍官,由於英軍還未裝備夜間可直接提供精確射控數據的射控雷達,所以仍要由探射燈探照已被雷達捕捉的目標,然後開火。(圖片來源:)

 

然而,晚上的攻擊才最致命,菲臘親王當時服役的剛勇號戰列艦,以及更為著名的厭戰號(HMS Warspite)及巴咸號(HMS Barham)在晚上10時以雷達捕捉到意大利海軍三艘重巡洋艦的身影,並潛伏至三公里處,對兩條重巡洋艦及驅逐艦展開零距離射擊,結果在不到五分鐘時間,各艦就至少給命中十發以上的戰列艦主砲砲彈,成為浮動的殘骸,最後三艘重巡洋艦連同兩艘驅逐艦都被擊沉,決戰以意大利海軍一面倒慘敗告終。

 

unnamed AAA二戰時海軍最理想的艦載對空防禦火力,是有齊大、中、小口徑三種防空砲。當中意大利擁有90 mm/50 Ansaldo Model 1938大口徑速射砲(圖左), 37 mm/54 Models 1932/38/39速射砲(圖右)及20 mm/65 Models 1935, 1939 / 40 (Breda)小口徑高砲組合,算是二戰早期最佳防空組合,不過在沒有對空雷達及早期射控雷達的情況下,這種高性能的意義其實很有限。(圖片來自NavWeaps)

 

缺乏航空母艦肇禍?

整場戰役意大利海軍在大部分時間其實並沒處於很大下風,亞基諾中將日間對於戰局判斷也沒有大問題或錯誤(除了為在晚間為照顧波拉號,留下第一戰隊兩條重巡及驅逐艦,又不先做航空偵察,無視後方可能追來的艦隊),錯就錯在意大利人實在欠缺航空戰力;要知道二戰初期英國航空母艦的載機數及戰力普遍不強,且剛巧地中海艦隊航空戰力處於最弱時期,14架魚雷機所能得到的攻擊力並不強,若面對美日海軍根本就不是什麼一回事;然而意大利海軍在間戰期的航空力量開發卻出現嚴重偏差,空軍諸多阻撓,結果一直沒有搞成;加上墨索里尼也同意由於意大利海軍活動範圍集中地中海,都在岸上機支援範圍內,對於意大利海軍發展航母也興趣缺缺。這最直接的結果是意大利雖然在五強海軍發展中多有自己創意,艦艇性能與防空能力也很好(甚至可能是二戰早期最好的),但在幾乎零制空權的情況下,單單面對幾架艦載機還是有可能破功的。

formation sm.79 sparviero一戰時意大利將軍杜克提出空權論,同時提出以空制海的概念,意大利可說是其先行者,也是第二個成立獨立空軍的國家。不過早期空軍發展可說相當「專橫」,常壓制海軍的航空力量發展(英國方面亦然),例如空軍應擁有軍中一切航空攻擊力量,就是意大利空軍初創時訂立的。這亦直接阻礙意大利海軍航空力量的發展。SM-79(上圖)原初設定是「制霸」地中海的長程轟炸 / 攻擊機,概念和性能上也十分類似日本後來的一式陸攻。這種思潮無疑很超前,可這是超前到連當時的通訊、偵察甚至航空科技發展根本追不上,這類長程攻擊機在海軍最需要支援時,總是無法及時到達現場……

 

 unnamed 76當時英國海軍已普遍使用的Type 284型雷達,原本就是主砲用火控雷達,但當時還有些技術問題未解決,夜戰時仍只能提供較精確的目標距離與方位,故仍需要探射燈作為近距離砲戰的目標指示用。圖上是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用的Type 284。(照片來自連結)

 

欠缺雷達下的單向屠殺?

但最大問題還是電子戰力上:雷達當時只開始引入艦艇上大約兩至三年,意大利亦早於1936年就開始研發工作,但及後因資金不足而大幅放緩,至1941年3月時,意大利海軍根本沒有一部對空或者水面雷達可用,甚至連原型機都沒有,可是列強海軍中最慢的了。結果嘛,其優秀的防空火砲配置在有預警時可能還有好些作用,但稍不留神,幾架小飛機編隊就可如入無人之境,偷襲得手,這在太平洋戰場上可說難以想像;更有甚者,意大利在是次戰役中一口氣失去全艦隊一半重巡,也是因為沒有水面搜索雷達又沒有有月色幫助(當日是三月初一),加上意軍瞭望人員似乎也沒有格外留神,結果被三艘大型戰艦滲透至三公里內實施零距離射擊,也是海戰史上空前的。

 Lit意大利第一部實用型雷達EC.3貓頭鷹(Gufo),其最初的原型機是在馬塔潘角海戰後才趕製出來並於一個月後裝上一條拖船試驗,正式的量產型更是拖到年半後的42年9月。(照片出自”100 years of Radar”, 2016)

 

本次戰役可說比幾個月前的塔蘭圖空襲更打擊意軍,除人員傷亡大了近四倍,巡洋艦戰隊更是受到無法補充的重創,更重要的是意軍對於出動大型艦更為疑慮。及後由於希臘及克里特被佔領,英軍再沒有過份前出的必要,反而因為北非戰事吃緊,意大利更需要現存的艦艇進行高速運輸的支援作戰,更難抽身與英軍主力進行正面交鋒;同一時間英軍更多使用空軍、潛艇輕巡洋艦/驅逐艦編隊以雷達進行夜襲,結果不少意大利海軍巡洋艦及驅逐艦就在夜戰中被消耗掉;更要命的是1942年開始意大利海軍艦用燃料開始缺乏,大型艦在缺乏燃料的情況下更少活動,無異將東地中海的海權拱手相讓。

 

是次戰役後,英軍面對德軍水下及空中攻擊,損失更大,但因為已能得到快速補充,加上本土艦隊壓力稍減,已可加強支援。英軍至少能守得住地中海優勢及對於北非軍隊的補給。片段為8個月後被德軍潛艇擊沉的巴漢號沉沒影片。

 

 

當然,把意大利海軍順利壓制的英國也不好過,德國空軍轟炸機聯隊、潛艇及意大利的人操魚雷特攻團對於地中海的英國艦隊造成更大損失,馬爾他島更遭德意聯軍猛烈空襲,不過這段時間基於意大利海軍甚少大規模活動,地中海艦隊除繼續護航任務外,已有餘力將艦隊調到印度洋進行短期作戰。加上英美聯軍在1942年底登陸突尼西亞,德國非洲軍於1943年初被肅清,地中海海權形勢旁落,軸心國再無能為力了。

Mussolini Reviewing Italian Navy墨索里尼建設的海軍看上去很強,但30年代後期的擴展計劃及戰前準備卻落後列強,尤其是新船艦裝備的補充、燃油儲備等問題均未解決就貿然參戰圖利,結果意大利海軍在缺乏充足準備下應戰,失敗可想而知。(Istituto Luce Rome photo)

 

八十年後,這些事只能是軍事史學者的研究範疇了,並作為對參戰老兵的致意紀念,畢竟不出十年,二戰參戰老兵應該也會全部隨風而逝。作為一名二戰老兵,親王接受眾人這種紀念,也應是最沒有爭議之事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4-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