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輝律師分享】香港是否殖民地?烏克蘭的啟示

2022-08-26 10:58:38 最後更新日期:2022-08-26 15:19:29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220826 1輕新聞圖片

從2022年9月1日開學後,「香港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將明確寫入香港新版教材當中,在社會上引起不少討論。《香港輕新聞》邀請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國際法碩士、香港執業律師楊銘輝先生為大家剖析「香港是否殖民地」的問題,第二部分將回應社會輿論上的觀點,並從近日烏克蘭問題解釋殖民地自決權。

完整文稿如下:

上期節目介紹了國際法上確立所謂「殖民地」的「自決權」,其創立目的在於解決「各民族之受異族奴役」問題,重點是要「去殖民地化」,「自決」是手段不是目的。「自決權」在確立伊始便強調不應用來分裂一國的領土完整,而行使「自決權」的單位是民族。另外,歷史上新中國政府否定香港是殖民地的立場是一貫的,從來沒有所謂「篡改歷史」的問題。

今日則主要是想集中回應一下社會輿論上的一些觀點,並從近日國際熱點的烏克蘭問題來解釋「殖民地」的「自決權」其實只是國際社會為解放被帝國主義奴役的民族的權宜辦法。

我注意到社會上有人用大量港英時期的所謂「史料」,來說明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未任港督彭定康借此機會又回應說:「我確實存在,我不是想像中的人物」。甚至有自稱「歷史學者」的人更得出「香港不是殖民地」是「百分之百篡改歷史」的結論,更有人藉此要求英國政府「出來澄清」等等。

我認為必須明確一點,中國政府否定的是香港是「殖民地」,這個在國際法上已經被賦予特殊含意的名詞來表述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地位,而從來沒有否認香港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事實。中國政府的依據是中國從未放棄對香港的主權,香港是被英國非法侵佔的中國領土。

由於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對同一個事件每個國家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並產生不同的立場。由於「不論國家大小,主權平等」的原則,這在國際法原則中又是允許的。以目前的克里米亞、頓涅斯克及盧甘斯克問題為例,當地親俄羅斯的群衆希望獨立或者歸俄,但對於烏克蘭來説,是領土被俄羅斯佔領,不論該地區被佔領多長時間,在當地舉行多少次公投,由烏克蘭不承認其合法性,就依然是有爭議領土。這種各説各話的情況在國際事務中經當發生。

我一直對一個簡單粗暴的「自決」能否妥善解決帝國主義長久以來形成下來的殖民問題存有疑問。像我上期節目裡所舉北美原著民被大量清洗的例子一樣,「自決」對解決任何一個被佔領地區的原有居民被大量驅趕甚至已被清洗的地區根本無能為力。即使行使了「自決權」,很多地方也由於過於倉促導致產了不少邊界、民族問題,像非洲近代以來一直存在的武裝衝突及種族屠殺便是例子。1960年才被國際社會確立的所謂「殖民地」「自決權」,實在有太多未盡人意的地方,我認為這個「自決權」充其量只算是為儘快解放被帝國主義奴役的民族的權宜辦法。我個人從來都沒有將「自決權」視作解決殖民主義問題的金科玉律。

既然中國承認英國過去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只是否定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的法律地位。那港英時期的大量文獻又如何解釋?

引用剛才介紹過的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由於主權國家之間都是「咁高咁大」,因此,不可以因為英國認為香港是「殖民地」就能否定中國的立場。回歸前的香港受英國影響,接受英國的立場可以理解。但回歸後的香港已經是中國的一部份,自然應該跟從中國的立場。

此外,我要補充一句,中國承認英國過去在香港的殖民統治,但香港從來都是中國領土,只是不承認香港的「殖民地」地位而已。因此,中國的立場的爭議點理應只是針對「殖民地」的定義。正如上面所講,「殖民地」在國際法上會衍生出不同的法律後果,因此我認為整個問題都是法律問題,不是歷史事實問題。更不能因為中國的立場與英國不同便得出中國「篡改歷史」的結論。

例如我們譴責日本右翼修改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是「篡改歷史」,是因為無論是我們還是日本右翼都沒有對「屠殺」的定義產生疑惑,而是有人要否定這個屠殺行為的發生。所以我們才說否定南京大屠殺,是在篡改歷史。由於中國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只是不承認香港是「殖民地」地位,因此這頂多是一個歷史觀點或法律定義的問題,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後我想回應一下,有自稱「歷史學者」的人以鄧小平對香港的十六字方針,當中提到「收回主權」的表述,來說明中國政府立場變幻不定,本身就是在根據自身利益不斷在修改立場。

如果我們同意香港是否「殖民地」是一個在國際法上有特殊定義的法律概念,那我建議我們的討論應該要分清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張和那些已經經過法定程序落實的法律。

例如,一國之內的法律會隨著新事物的發展或者人民觀念的改變而變遷。近日出現的虛擬貨幣、電子煙等新事物,都需要透過修改或增加立法以填補法律漏洞。而過去認為是刑事犯罪的同性戀行為,到目前一些國家承認同性婚姻,都可以看出一些法律原則可以是動態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變遷透過立法改變。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先出現政治主張,再通過當地的法定程序落實為法律。政治人物的主張可以不嚴謹,因為不會對其他人的權利義務造成影響,而法律條文則講求準確清晰,因為法律是有約束力的行為規範,會影響人們的權利和義務。

因此,對於一個有嚴謹意義的法律用語,我們要看有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文,要查找歷史時期的該用語的狀態,亦應先了解定義該用語的條文有沒有經過法定程序修改。回到中國政府不承認香港的「殖民地」地位的問題,其核心是建基於中國一直對香港享有主權,香港是中國的領土這一認知上。除了查看中國政府的官方法律文件外,還可以國家一直以來在處理香港事務及對待香港市民的權利義務時是如何處理。

實際上,新中國一直都將香港視為其領土的一部分。這從影響國家甚至每一位香港市民的一些法律執行都得到佐證。例如自1954年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廣東代表團便有香港代表在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是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即是說從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始,香港代表便參與討論並制定國家事務。加上上一期節目所講我們香港市民回歸前已獲簽發的回鄉證及在海外享受的領使保護權等。都顯示出國家在對待香港及香港市民的具體權利義務時,都是把香港視為中國領土,香港市民是中國公民來看待。

相反,不管一位政治人物的政治地位有多高,如果只以個別政治人物的政治表述來確定法律狀態,那是不專業,也是不負責任的。

【楊銘輝律師分享】香港是否殖民地?聯合國決議應該如何解讀?

【楊銘輝律師分享】香港是否殖民地?聯合國決議應該如何解讀?

從2022年9月1日開學後,「香港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將明確寫入香港新版教材當中,在社會上引起不少討論。《香港輕新聞...

發佈於 特稿
By 2022-08-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