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隨著北溪管道洩漏 歐洲岌岌可危?

2022-10-09 02:07:48 最後更新日期:2022-10-10 10:51:01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52391265357 5df0a1fbe6 b丹麥海軍拍攝到北溪2號氣體外洩,發生於丹麥波恩荷爾摩島(Bornholm)東南方海域。(圖片來自丹麥國防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7日消息,「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強烈水下爆炸,造成大量天然氣洩漏。同日丹麥軍方也證實,「北溪」天然氣管道海上管線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洩漏。另據路透社描述,「北溪2」天然氣管道洩漏處的氣泡上升到波羅的海表面,形成直徑超過1公里的「氣泡圈」。

52393286580 edf22b5204 b北溪一號(綠色)與北溪二號(藍色)天然氣管線與外洩位置。現時所知,北溪還能輸氣的就只有2號B線。圖片來源:berria(CC BY-SA 4.0)

 

人為破壞

「北溪1」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全長1000多公里,是幾乎平行的兩條天然氣管道。東起俄羅斯,經丹麥瑞典海域到達德國,正常輸氣時可滿足歐盟國家約1/4的天然氣需求,可謂是歐洲能源的臍帶。受俄烏戰事影響,這兩條管道目前都不在正常輸氣狀態。然而,管道內充滿了高壓天然氣,一經破壞,災難是毀滅性的。

天然氣其主要成分為甲烷,研究表明,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導致氣候變暖第二大原因。此次事件估計有約11.5萬噸甲烷洩露,非營利組織環境保衛基金估計,若按95%的甲烷含量計算,此次爆炸對氣候的衝擊約等於96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200萬輛汽油車一年的排放,或者2.5座煤炭發電廠一年的排放。

187483編按:北美洲北部及俄國凍原區地底有大量冰湅甲烷累積,而不少地方的洋底也有可燃冰(甲烷水氣合物,可視為液態化的水合天然氣),一旦地球溫度過高,地層的甲烷會先蒸發為地球加溫,然後海水跟著暖化也會讓可燃冰昇華加遽暖化,這是一個正回饋,最終可能令大部分可燃冰都昇華,造成另一次急遽升溫與極熱事件。事實上,天然氣大規模洩漏會有類近效果。(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在訪問波蘭期間表示,丹麥政府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洩漏非常重視。根據弗雷澤裡克森的說法,「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不排除被蓄意破壞的可能性,但她強調「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洩露絕非意外,因為海底輸油管並不脆弱,設計施工時對各種極端地況都有預計,一般的地震都無法震斷管道,何況兩條管道同時洩露,最大的可能就是人為破壞。事後瑞典測量站公佈,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生洩漏的同一水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

Nord Stream 2 pipeline installation vessel編按:準備鋪設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工程船。就俄國政情而言,北溪能維持俄國可觀的收入,國內的歐洲認為借此可維持歐洲與俄國的聯繫,保守派則認為管道對俄國有利之餘也可作為制約歐洲的籌碼。破壞管道對俄國完全沒有好處可言。(圖片來自連結,由Axel Schmidt拍攝)

 

利大者疑

誰是「北溪」破壞的黑手?事發後有人指責俄羅斯,目的是向歐洲施壓,然而,管道被毀歐洲最大的受益國是烏克蘭,因為通往歐洲的陸路管線穿過烏克蘭,俄羅斯斷斷不會在戰事吃緊的當下,自廢武功幫助對手吧。何況「北溪」是俄羅斯聯繫歐洲的重要管道,該管道的掌握權在俄羅斯手裡,想施壓只要關閉就行,何必大費周章去海底炸毀它?以後重修費時費力更費金。

9月30日,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稱,莫斯科掌握的材料表明,西方參與了破壞北溪海底輸氣管道。如果不是俄羅斯,其他歐洲國家就更不可能了,歐洲很多國家現在都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寒冬將至,豈會為鬥氣自己搧氣喉?既然不是俄羅斯也不是歐洲國家,那麼破壞者幾乎昭然若揭。

 lng fuel on ship 1編按:天然氣利用管道運輸在方便性上遠高於液化天然氣船,一來可以24小時不斷運送,二來船運液化天然氣也需要可抵受足夠壓力的球型運輸箱,且船上空間也不像運油船,無法用盡。(圖片源自連結)

 

俗語有道「利大者疑」,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後,美國的行動隨即開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9月28日發文就「北溪」管道洩漏事件表態稱:「不應當讓事態更加嚴重,願意『帶頭組隊』,促成俄烏和平談判。」白宮宣佈支持歐洲,並準備「每天向歐洲供應100萬桶石油」。看似美國在仗義幫助歐洲,不過在歐洲最需要的天然氣時,由於限於LNG船隻接收裝置、運輸能力的上限,所以美國並不能滿足歐洲現在的實際需求,頂多就是滿足歐洲對民生能源的需求,工業的能源缺口根本無法保證。

 

lng fA編按:冷戰時期波羅的海可是著名的水下諜戰場,不過主要發生地點是在蘇聯與瑞典交界水域及列寧格勒 / 加里寧格勒的外海。雙方不時聲稱發現宜似間諜潛艇在海底前進時劃出的履帶痕跡(見圖)。不過在波羅的海出海口的丹麥幾個大島的水域就似乎較少出現,有可能這裏是丹麥及西德海軍的重防禦區有關。另方面,近十年來無人潛艇載具的發展愈來愈厲害,破壞由某國的無人潛艇執行也不足為怪。(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美國試圖通過能源摧毀歐洲製造業、掠奪歐洲工業之心昭然若揭,長期高昂的能源價格,確實會實現歐洲的去工業化,歐洲製造業在經濟上將不再具備優勢,在其他地方購買產品只會更便宜,這些製造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會轉移到美國。但是這將只是非常短期的行為,因為對製造業的投資,創造了對製成品的需求,製造業在歐洲創造就業機會,工人購買產品,由於沒有製造業工作,歐洲人的購買力將大大降低,歐盟市場約占美國出口的10%,美國將很快意識到其出口市場也將崩潰。

 lng f編按:有一個觀點認為,美國本身想將全球化分割成西方體系與其他,尚在進行(但未十分見效)的就是切斷中美經濟關係,其次就是切斷歐俄能源關係。然而這種割裂事實上會重創歐洲經濟,西方全球化市場一開始就會出現過度削弱,同樣會將歐美陣型打進不利地位。

 

就算短期內部分製造業轉移到美國,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將牽涉到熟練工人、配套基礎設施、上下游產業等等。而在這方面,美國本土毫無優勢,是赤裸裸地追逐利益的。在歐洲的能源價格一路衝高的時候,很難想像美國國內還能維持一個合理的能源價格,自由經濟的國家,政府管控能力畢竟有限。粉碎歐洲製造業只會在歐洲製造一個黑洞,這個黑洞吸收了歐洲的一切,將導致歐洲經濟枯竭、債務危機爆發,最後還是會損害美國自身。

 

割盡禾青後

基本上,歐洲應對唯一的策略是關閉進口,並將其高價產品強加給其居民。但這可能伴隨著加速的能源投資政策,再疊加西方正深陷的通脹危機、飲鴆止渴的貨幣政策,將給西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混亂。而不斷加碼的俄烏衝突,加深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這場愚蠢的歐洲能源戰爭,將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經濟政策錯誤之一,變成壓垮歐洲乃至整個西方經濟最後的一棵稻草

Próby morskie ORP Kormoran編按:如果依據誰得益最大誰就是主謀這個邏輯,事實上烏克蘭和波蘭都有嫌疑,不過烏克蘭在波羅的海區域沒有領土,故幾乎可以不論;波蘭的話倒不是沒有可能,其部分激進份子甚至有想借俄烏戰爭嚴重削弱俄國並乘機奪回烏西大片國土的,而且該國仇俄傳統強烈,過去華約時代也承擔了不少波羅的海防務,在俄烏戰爭白熱化這段時間,的確有想在混水摸魚的動機。當然,是否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又是另一回事了。圖為波蘭新型佈 / 掃雷艦鸕鶿2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令人諷刺的是,2016年特朗普上台時,歐洲有人指出了這個隱患,同時警告美國不要採取這些政策。而在拜登上台,整個歐洲的政壇猶如受虐一般,在這條道路上卻把油門踩到盡,渴望著美國人來宰割自己。

誰是破壞北溪管道的兇手,預計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確切答案。目前來看美國似乎達成了目標,不過長期來看,美國不會是最後的贏家。過去的美國,曾出現過宏大到影響歐洲大陸幾十年的「馬歇爾計劃」,如今可能是對手「弱雞」,美國只剩下「割禾青、剪羊毛」的手段,而且鐮刀已經揮向自己的盟友,這種除了搵錢不做他想的手段,無異於自毀長城。

 Próby mor編按:現任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中間偏左社民黨人,大學時代一直就參與左翼運動及吃社運飯,然後以此踏入政界。相比起物理學及量子化學專業及具約10年科研經驗受十多年科學教育培訓及長居科學部門首長的麥克爾「博士」,差距相當明顯。另一方面,剛上任就遇著歐洲冷戰後最大危機,他明顯也沒有經驗駕馭情況並在外交上發揮任何作用。(圖片來自朔爾茨的官方Twitter)

 

在這場美國殘酷對待盟友的大戲中,盟友的表現足以說明問題。除了被称为「那个美國人」的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已經興高采烈地感謝美國的波蘭之外,丹麥、挪威、瑞典、德國都拒絕指責「俄羅斯製造了這一切」。9月最後的一個周末,歐洲多國爆發示威遊行,抗議因能源緊缺導致的經濟危機,指責歐盟、北約制裁俄羅斯的行動導致民眾的生存危機。

尤為重要的是,對北溪管道的破壞發生在極其敏感的時間點上。事發當日,烏克蘭4個俄占地區加入俄羅斯的公投進入了最後一天,同日梅德韋傑夫再次發出可能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警告。破壞北溪管道,為這場戰爭擴大升級帶來令人不安的預示。之前戰事只限於烏克蘭境內,現在它的破壞性驟然延伸到波羅的海,而且變換了場景,歐洲的撕裂正在加速。

5239編按:其實最可怕的是,此例一開,一旦發生國際衝突,甚或和平時期兩國關係緊張一下,民用設施可能就受到肆意破壞,尤其是一旦意外就影響極大的民用設施,諸如核電廠之類。那麼所有民眾(不論敵我)都會陷入危險之地。(圖為俄控扎波羅熱核電廠,圖片來自GOOGLE MAP的附圖)
   

2006年時面對強大的美軍,塔利班的副司令官拉赫曼曾經說過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你手錶的電池會耗盡,錶針終會停下。但我們戰鬥的時間,將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將會勝利。你們有手錶,我們有時間。」現在留給歐洲的時間還有幾多?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10-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