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台灣穩懋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目前台當局尚無信息披露大陸的出口限制對台灣半導體行業的影響有多大。圖為砷化鎵材料製造的半導體晶圓。
中國在 7 月初宣布將於 8 月 1 日起對鎵、鍺礦物及相關材料實施出口限制,這兩種金屬對於半導體、電信和可再生能源行業至關重要。《彭博》 26 日報道,美國國防部正計劃在 2023 年底前向美國或加拿大公司簽訂回收鎵的合同。
報道稱,五角大樓擁有鍺的儲備,但沒有鎵的儲備。發言人尤爾根森(Jeff Jurgensen)對《彭博》表示,計劃利用《國防生產法》下的權力,在今年底之前將「從其他廢棄品中回收鎵」列為優先項目,使國防部能以應對國家安全為由,為相關的美國國內工業關鍵領域提供資金。
五角大樓稱,目前規劃的鎵回收項目,包括對尾礦或精煉廢物流進行再處理,「這種回收而非開採是讓美國更容易、更快獲得這些材料的方法」。不過,《國防生產法》下的資金目前尚沒有被授予礦物回收項目的先例,國防部官員也拒絕透露將投入多少錢或將與多少家公司簽訂回收合同。
《彭博》報道擷圖
世界上仍未發現有獨立的、可規模化開採的鎵、鍺礦,兩者都屬於伴生性金屬礦物。鎵可以在煶煉鋁時獲得,鍺則是從煶煉鋅時獲得。若無規模化的鋁、鋅產業鏈,加工和精煉鎵、鍺的成本很高,因此它們經常被西方公司視為廢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鋁、鋅生產和銷費國,因而也主導鎵、鍺的全球供應。
半導體材料從第一代的硅(Si)、第二代的砷化鎵(GaAs)至目前已到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為主的第三代。相比於以往的半導體材料,鎵有著更寬的帶隙,帶隙越寬則越能耐高溫、高壓、高頻、高電流,能源轉換效率也較好,因此氮化鎵集合了散熱佳、體積小、能源耗損小、功率高四種優良特性。
在民用產品上,通訊產品的高頻率器件、LED 燈的發光器件、以至手機及電動車的大功率充電器件,都離不開鎵,暫時也沒有研究出其他可替代鎵的材料。《彭博》的報道也認同,限制出口鎵和鍺,是中國與西方國家「針鋒相對的技術貿易戰的一部分」。
報道指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淨進口依賴度超過 50% 的 47 種材料中,中國是其中 25 種材料的唯一或主要進口來源國之一,當中就包括鎵。
報道援引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稱,五角大樓應對中國出口限制的策略是合理的。鎵回收可以來自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廢料以及使用過的或有缺陷的鎵設備,並將回收的鎵提煉成更高純度的等級。例如,日本目前生產的鎵就嚴重依賴回收,其技術也是世界領先。因此隨著美國及其盟國減少對中國鎵的依賴,回收是一種可靠的過渡戰略。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