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對俄烏衝突結局之合理推估

2023-07-31 00:01:36 最後更新日期:2023-07-31 10:54:2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F1AAA編按:7月27日南頓涅茲克拉博堤諾地區,烏軍再次發動衝鋒,但尚未到達防線,即已被俄軍準確砲火轟得東歪西倒,圖中至少有6架M2A2步兵戰車被擊毀或擊癱。(TWITTER片段擷圖)

 

俄烏戰爭陷入僵局,年初開始被西方媒體所再三吹捧與宣傳之烏克蘭反攻計畫,顯然是進展無法獲得預期戰果。儘管烏克蘭確實投入西方各國所支援軍備系統與儎臺,同時運用2022年2月24日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各國秘密為烏克蘭所訓練與配備武器之精銳部隊,但顯然俄羅斯部隊還是能夠頂住壓力,戰線亦未遭烏克蘭部隊所發動攻勢突破,看來此場衝突距離真正落幕還將有相當時日,才能看到結局。

筆者曾經在2022年9月9日《輕新聞》【軍事博評】專欄以「觀察俄烏戰事後續發展之指標」為題,判斷未來戰事發展狀況,如今看來該文所述論點與預估狀況尚屬正確。俄烏衝突究竟能夠在何時結束?確實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切議題;儘管去年冬天歐洲氣候狀況未遭嚴寒侵害,再加上挪威能源產品能夠增產,美國亦適時調撥天然氣支援歐洲需求,因此俄羅斯能源斷絕供應,並未成為莫斯科壓迫歐洲各國停止支援烏克蘭有利因素。但正因如此,更使得戰局對峙無法獲得突破,戰事繼續延續結束衝突無望。

622f30f5cf3f7編按:西方到現在為止最始料不及的,是俄國經濟的韌性。俄國自2014年後經過一翻經濟調整,已放掉國內大部分美元資產,加上開戰後一系列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操作,穩住經濟及國內物資之餘,更增加了出口,變相反而加強了持續戰爭的資源和能量。(網絡圖片)

 

此外原先俄羅斯預估大量烏克蘭難民流入歐洲後,將對西方國家產生社會壓力,成為介入斡旋調停俄烏衝突重要誘因。但在實際發展狀況則是當戰火未繼續延燒至烏克蘭西部後,相當數量外逃之烏克蘭難民已經呈現回流現象,此因烏克蘭政府不准年齡適當能夠動員參戰之精壯男性離境,因此外逃婦孺與年長者無法自行支撐流亡在外家計,因此不得不回流至烏克蘭,此亦明顯紓解西方各國壓力,構成繼續支持烏克蘭對俄奮戰重要誘因。

但是反過來說,儘管西方世界在美國主導下,分別對俄羅斯進行貿易封殺、金融杯葛、科技封鎖與排除參與國際社會活動等措施強力施壓,但是看來周延性顯然不足,莫斯科在多個面向上都找到管道與通路突破困境,因此俄羅斯政府支持其在烏克蘭繼續進行軍事行動之誘因與動機並未崩盤,因此雙方戰場發展態勢,更是嚴重陷入僵局,沒有任何退讓和解妥協跡象

F1AAC按:7月下旬開始,俄軍投入大量兵力於北線庫普揚斯克至利曼及塞弗爾斯克一線進行猛攻,部份地區有相當大的進展,烏軍防守在這線明顯偏弱;相對而言,烏軍似乎放手一搏、甚至不顧其他地區(尤其北線)兵力不足,投入優勢兵力誓要奪回阿特穆,即使俄軍奪回北線失地或烏軍奪回阿特穆,戰事都似乎不會就此完結(當然如果俄軍奪回利曼及賽弗爾斯克地區,甚至組織到兵力進攻中線烏軍後方的斯拉夫揚斯克,那在阿特穆外圍的烏軍將十分危險)。(圖片來自【俄烏沙盤7月28日】片段內容)

 

依據傳統兵學理論,能夠達成終止戰爭之客觀條件,基本上僅有三項:首先是某方獲勝能夠完全宰制戰局,其次就是某方落敗毫無繼續執行具有組織性抵抗行動能力,最後再加上任何一方認為,儘管未來戰局發展不致於到前述兩種情況,但其繼續透過武裝衝突所能獲致之戰爭衝突結果,已經遠低於可能必須付出之代價時,才會有可能積極尋求終止戰爭,停止軍事衝突之道。而前述三種狀況,亦是國族在面對衝突,儘量先行草擬終戰指導時,所需考量客觀狀況先決條件。

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2月20日發起軍事行動,進軍克里米亞,再加上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時,都未曾明確設定戰爭目的,並且依此思考假若要達成軍事衝突所追求目標,並且預期終止戰爭與衝突時,將會面臨何種情態;換言之,就是所謂「止戰狀態」(End State)。

934編按:俄烏戰爭的終局,很有可能就是在雙方妥協下,簽訂一條停戰條約,並設立如同三八線的停戰線。(網絡圖片)

 

所以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無法理解莫斯科或是普丁政權,究竟要打到什麼地步才會罷手。唯一可信指標,就是俄羅斯希望烏克蘭願意宣示不再加入北約組織,但此項期待恐怕不論佔領多少烏克蘭領土,都很難讓烏克蘭讓步而如願以償,因此根本就很難推測與估算俄烏衝突究竟要到何種狀況才會終止。

回過頭來,儘管烏克蘭面對俄羅斯全面入侵後,基輔曾經多次宣示要透過戰爭收復所有失土,但此種政治宣示,各方都理解光是仰賴烏克蘭本身之軍事實力,確實是很難達成。所以在國際社會對俄烏雙方所追求之戰爭目標都難以掌握,同時依據目前戰況發展,沒有任何一方會全面獲勝或是完全潰敗之前提下,唯有等待某方認為繼續衝突下去,最後必然得不償失時,才有可能獲得終止衝突之契機。

 received 243893498253608編按:俄軍曾指出需要消滅烏軍有生力量,而在缺乏空優、無人機、反砲兵和反地雷能力的情況下,烏軍仍然主動進攻,結果連續多月都受到嚴重損耗,甚至可能有超過5倍於俄軍的傷亡(實則可能更多),但烏克蘭傾全國之力似乎尚餘超過500萬男性適合上戰場,而俄軍及俄國社會似乎也難以承受超過50萬的傷亡。最終俄方雖然有人口優勢,但雙方都可能承受不起這傷亡,最終還是選擇停戰。當然,戰爭過後烏克蘭的人口 / 人才損失可能較俄國嚴重很多。(網絡圖片)

 

依據未來終止衝突所可能採用模式來說,基本上誠如《輕新聞》所曾刊出「觀察俄烏戰事後續發展之指標」稿件所述,可概分為「停火」(cease-fire)、「休戰」(truce)、停戰(armistice)與媾和(peace-making)四種狀況。其中「停火」是為便於從交火區中營救傷患或疏散平民,只要雙方軍事指揮官透過相互約定,就可以達成極為短暫約制軍事衝突行為之局部或全面停火狀態;但此種情態不是國際社會所關注,能夠恢復長期穩定和平狀態所可用模式。

其次就是所謂「休戰」,嚴格來說,在俄烏衝突過程中,特別是在俄羅斯2022年升高衝突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曾經分別在2022年4月以及2023年1月兩次試圖達成休戰協議。2022年4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出面倡議雙方在復活節間休戰,其所建議時間為2022年4月21日至4月25日,儘管獲得烏克蘭政府同意,但卻遭致俄羅斯當局因為軍事考量因素而拒絕,最後無法達成休戰協議。

The Christmas Truce編按:紀念1914年一戰早期的聖誕日停戰銅像。歷史告訴我們,若戰爭肇起於民族主義間的血仇與衝突,則這種體面停戰就愈難實現。(圖片來自連結)

 

隨後在2023年1月5日,俄羅斯正教會領袖,亦就是莫斯科大牧首基里爾(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Гундяев)出面呼籲雙方在東正教聖誕節期間協議休戰;俄羅斯方面隨即主動宣布從2023年1月6日中午12時至2023年1月8日午夜,在雙方戰線實施36小時全面性休戰,但此次則是烏克蘭方面拒絕停火,最後雙方還是繼續進行戰鬥。從俄烏雙方在復活節與聖誕節兩個宗教節日,都無法達成暫時休戰協議,可見未來達成終止衝突困難會有多高。

但是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後,並隨即在當年3月16日在當地舉辦公投,並且依據公投結果,分別在3月20日與21日通過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ду́ма)與上議院(聯邦委員會,Сове́т Федера́ции)完成併吞克里米亞法定程序。再加上2022年2月升高衝突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經過各項波折,最後還是在2022年9月23日至27日以同樣手法,在原屬烏克蘭盧甘斯克、頓內次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個州內分別舉辦公投,最後在9月30日,透過與當地領導人士簽訂加入俄羅斯聯邦條約,完成正式併吞前述領土之法定程序。

008cc編按:俄軍現時所佔領之烏克蘭領土。基於這些地方都是烏克蘭俄裔主要聚居地,戰爭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俄裔而打的,俄國在現時情況下要放棄,相當困難。(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所以嚴格來說,除非烏克蘭願意放棄前述領土,否則俄烏最後必然無法輕易進行戰後媾和,以便解決領土紛爭獲得政治協議程序。其實此種衝突中止停止軍事敵對行動,但卻無法達政治妥協之懸案確實存在;例如二次大戰後,蘇聯與日本就因北方四島無法獲得政治解決,所以到現在未曾簽訂和約。同樣目前在朝鮮半島,韓戰後僅簽署停戰協議,韓國與朝鮮最終政治地位亦未獲得媾和程序,徹底解決達成任何各方所能接受之政治安排。

361402303 3442289666085851 2525011109714896607 n編按:根據一些未證實的消息,烏軍已開始動員女性甚至高中生上戰場,且已有殉國的案例,烏軍的人力損耗似乎比俄軍還要巨大得多,但要用什麼代價把烏軍人力資源削弱到不得不接受和平條約的程度,恐怕俄國自己心裏也沒底。(網絡圖片)

所以吾人必須務實理解,俄烏雙方衝突發生後,由於俄羅斯已經正式併吞烏克蘭領土,儘管國際社會普遍表態不接受此等政治安排,並且透過各項宣示或是聯合國大會正式決議案(2022年10月12日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議所通過第ES-11/4號決議)表達異議,但真正當事國烏克蘭才是關鍵,只要烏克蘭不願意接受,最後和平協議就是無法達成,同時亦會成為國際社會領土紛爭另項懸案。

所以盱衡當前俄烏衝突情勢,最後很可能僅能獲得停戰協議,終止軍事衝突狀態,維持某種程度和平穩定;但烏克蘭是否會承諾不加入北約,或是雙方能夠達成領土讓渡協議,看來機會相當渺茫。儘管人類歷史充滿無法事先預判之意外發展,但依據目前所能獲得合理推估,恐怕意外發展機會並不太大。

 364165347 3445380825776735 6812219227446647304 n編按:現時俄軍所虜獲的第一架瑞典製CV-9040步兵戰車。雖然援烏西式裝備損失也很巨大,但現在還沒有看到歐美各國退出支援烏軍軍火的勢頭,加上俄軍軍工根本沒受影響,軍火供應還持續加強,更難談得上全面停戰的環境。(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7-3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