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生育率低只是經濟問題?

2023-08-18 13:09:47 最後更新日期:2023-08-18 15:05:22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每五年進行一次的《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近日公布。調查顯示,家庭平均子女數目由 2017 年時的 1.28 名,跌至 2022 年的 0.91 名。沒有子女的家庭由 20.6% 急升至 43.2%。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由 38.3% 下降至 27.4%。有二個孩子的家庭,亦由 33.8%下降至 25.2%。

幸好,在婦女生育意願方面,五年前想生或想再生的有 15.3%,去年最新數據升至 22%,不想生或再生孩子的由 67.8% 減至 55.2%。不知道是否想生的就由 2.7% 升至 16.4%。由此可見,雖然過去五年香港家庭平均子女數目下跌,但婦女的生育意願其實有所提高 [註1]。

世界各個已發展地區中,生育率低的問題不是今時今日才浮現,根據 2021 年 CIA 世界概況 [註2],以每千人出生人口計算,全球出生率最低的 10 個國家及地區如下圖:

螢幕截圖 2023 08 18 下午12.02.50(圖片來源: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另根據《Statista》的數據 [註3],以每名婦女生育子女數,2023 年生育率最低的 20 個國家及地區則如下圖:

螢幕截圖 2023 08 18 下午12.44.50(圖片來源:statista.com)

美國雖然榜上無名,但情況也不容樂觀,2014 年以來美國生育率平均每年下降 2%。自 2007 年起,美國已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即每天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 [註4]。

當我們打開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的網站看看出生率的世界地圖,就會發覺這個星球上出生率最高在非洲,其次是中東、中亞、南美,其他地區出生率都很低。

螢幕截圖 2023 08 18 下午1.40.20(圖片來源: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英國經濟學學者佩廷格(Tejvan Pettinger)歸納了 7 點出生率低的原因 [註5]:

  • 經濟發展
  • 教育的改善
  • 對未來的焦慮
  • 社會態度的改變
  • 撫養孩子的成本
  • 養育子女缺乏吸引力
  • (容易)獲得避孕措施

螢幕截圖 2023 08 18 下午1.23.19(圖片來源:economicshelp.org)

他提出來的 7 個原因,主要都是圍繞經濟上的;而今次家計會的調查中,亦有調查各種鼓勵生育政策的支持率,所有列舉的鼓勵生育政策亦是圍繞經濟,其中最獲受訪女性支持的措施是「買/換樓、租屋資助」,達 67.1% ,其他獲超過 60% 受訪女性支持的措施排序分別是容許彈性上班時間、醫療資助、有薪親子假、教育資助、提升教育質素。具體數據也如下圖:

Untitled 1圖片來源:《2022 年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第 28 至 31 頁。

一般來說,世界各地為提高生育率的措施都是從經濟資助入手。例如台灣於2021年陸續提高育兒津貼、補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加速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等 [註6]。

日本就更積極,政府對生育婦女的資助由分娩時就開始,把分娩費用納入國民保險,並提高分娩和育兒的一次性金額支援,未入學的兒童可入育兒所暫托。每月定額子女資助至高中畢業,不用資產審查,第三胎起再增加資助金額。另外,對有子女的家庭提供居住貸款,及在申請公營房屋給予優先。目標是到 2030 年代,保生育支出增加至 9.4 萬億日元 [註7]。

但問題是,生育率是否只是經濟問題?是否只要有經濟上的資助就可解決低生育率問題?

在經濟已發展地區生活成本高,所以生育及養育子女的成本亦高,但貧窮的西非地區養育子女又很容易嗎?為何那些地區生育率那麼高?他們又不怕養不起嗎?為何貧窮的年代或地區出生育反而高呢?貧窮人家對未來沒有安全的焦慮?不是經濟發達地區比貧窮甚至隨時有飢荒的地方更有安全感嗎?

所以經濟原因只是其中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另一個不應忽略的是社會態度的改變。

現代化社會,隨著個人主義的盛行,傳統價值觀的解體,減低了人們生兒育女的意願。甚至生兒育女是影響了個人的生活質素,如嬰兒時期的餵哺,不只讓你減少私人時間,甚至是減少睡眠休息時間。子女成長時期中,更因見解不同,例如學業上的問題,管教上的問題等形成夫妻衝突。即使在經濟上養個小朋友沒有問題,甚至有經濟能力可以一家大細去旅行,但不是有時間就可以去,也要顧及小朋友的學業,甚至要安排好興趣班時間才能出發 ⋯⋯ 總之,怎樣講也沒有無小朋友的家庭那麼自由。

那如果只從經濟學來看,應該沒有人再生子女了,那為何經濟已發展地區雖然生育率低,但仍然有人生育呢?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布魯姆(Paul Bloom)就曾出書探討這個問題。他認為從心理學來看,可能是「記憶失真」現象造成生育率低,「當我們回想過去經歷時,我們往往會記住巔峰,而忘記了過程中那些槽糕的日常」(即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所探討過的「峰終定律」)。人們生兒育女過程很辛酸,但總有高光時刻,例如幫小朋友辦生日會、小朋友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子女參加表演、大學畢業、子女結婚等,這些高光時刻的喜悅不是快樂那麼簡單,是一種深層、經歷過辛酸而獲得的一種喜悅 [註8]。

另一個願意生育的原因,是依戀現象。依戀現象是鮑比(John Bowlby)提出的,他認為依戀是演化上的產物,小孩一出生為了生存免受外在威脅,會依賴身邊的人(通常是媽媽)並學習參與社會關係 [註9]。但很多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相向性,小孩依戀父母,父母都會依戀小孩。就筆者的經驗,在失眠時和小朋友一起睡就很快入眠,而且睡得很甜,因為抱著小孩睡有一種溫馨感、安全感,所以小孩依戀父母,父母其實亦依戀小孩。

最後一個原因或許生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快樂,布魯姆說「當我們說養育孩子是我做過最棒的事情時,並不是說孩子在日常生活上給予多少快樂,也不是說他們對婚姻經營有什麼好處,我們在乎的是更深層次的事情,像是滿足感、目的與意義感。」[註8]

因此,人會生育是因為人的心靈需要與外界建立關係、建立聯繫。即使在經濟已發展地區,人們為了經濟原因不生育,為了人際關係原因不結婚但仍然會找尋伴侶、要談戀愛。即使不談戀愛,也會養寵物,和寵物互動,甚至有些人會以人形偶像來做傾訴對像或者與AI聊天。

談戀愛、養寵物,不是一樣減少了個人自由嗎?不是和養育小孩一樣經濟上需要額外支付嗎?但生育不只是和外界聯繫、建立關係,更是在外界留下了自己基因的延續,這是一個和外界有更深層的聯繫。

香港政府面對生育率低的問題,應參考日本有一套整體完善的資助生育政策,並且在宣傳上突出人們在生育上的心理和心靈需求,以吸引香港人增加生育。否則,生育率長期過低,一定會影響香港未來的發展。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生育率】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跌至0.9名屬歷史新低 無孩家庭成主流 2023/08/15 經濟日報

2.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3. The 20 countries with the lowest fertility rates in 2023 Statista

4. 美國 2020 生育率下滑 4% 創新低點 2021/05/07 中時新聞網

5. Reasons for a falling birth rate - Economics Help 2021/10/24 Tejvan Pettinger

6. 少子化是什麼?台灣少子化原因/影響/政策一次看懂 2022/07/26 親子天下

7. 日本公布「異次元級少子化對策」拼生育 大幅增加生育及家庭支援 2023/06/13 香港01

8. 生孩子會更幸福嗎?耶魯心理學教授:恐怕不會  2021/12/28 天下雜誌

9. 依附理論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 依附理論系列 (一) 2016/09/26 泛科學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8-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