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某年度的環太平洋演習。事實上環太平洋演習連中國都有邀請過,但當中真正的戰鬥演習通常只有美日韓三國及其他密切盟友參與。(網絡圖片)
最近國際局勢變幻加速,俄烏衝突步向拐點,烏克蘭戰敗就是時間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周邊事端頻生,朝鮮半島的火藥桶似乎到了臨界點,南海圍繞仁愛礁的衝突也有隨時燃爆之勢。拜登政府妄圖打造東北亞版「北約」也在加速,各路消息匯聚,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亞太北約」初現
8月初,菲律賓借著即將開始的美菲軍事演習在仁愛礁搞事,緊接著訪問美國的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宣佈,蒙古國開始和美國在「稀土和關鍵礦產領域」展開合作,並將為美國提供3100萬噸的稀土出口。雖然後來蒙古國宣佈暫時取消稀土出口美國的計劃,但該合作並未完全取消。接著,又傳出朝鮮又在深夜閱兵和試射洲際導彈的消息。
編按:日本排放已"處理"過的核污水,過程中日美韓三國領袖明顯經過協商並有一致立場。這也某度上反映亞洲北約體系的存在。(圖片來自東京電力公司)
8月18日,美日韓領導人在美國馬里蘭州總統度假地大衛營舉行會晤,這是美日韓領導人首次在國際會議以外場合單獨舉行的三方會談,也是美國總統拜登自2021年就任後首次邀請外國首腦訪問大衛營。在會晤前,三國領導人就已將這場會晤置於「歷史性」的高度。這次大衛營會晤可以看成美國所謂的「亞太北約」的設想正逐步落實。在美日韓大衛營會議後,白宮再度傳出消息,稱拜登將於9月份開展對越南的訪問。
編按:這就是「亞洲北約」的所謂「核心」。不過三位領袖現在民望都不見得很穩就是,繼任者有沒有興趣這樣搞,是個問題……相對於五眼聯盟已有60年以上歷史,這個亞洲北約嘛……(網絡圖片)
美國做的這一切動作都在基辛格和耶倫訪華後,這說明美國對這兩位的訪華成果並不滿意,現在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美國精心準備的後續動作。目前,美國國內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貨膨脹,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現在增發新的美債,連利息都還不起,如果沒有足夠體量的經濟體接盤債務,它遲早會引爆經濟危機。既然歐洲不堪重任,那還是要找中國「買單」,所以,這段時間圍繞著中國周邊的國家,美國落足了功夫。自古以來國與國間所有的鬥爭過程,無非就是遠交近攻,政治上孤立對手,軍事作為最後的手段。
編按:不過和當年馬竭爾計劃不同,美國現在除能給日韓軍事聯盟的利益外,經濟上卻是嚴重損害其利益,尤其因為芯片戰爭,令兩國IT行業賴以生存的對華高科技出口大減,令其出口暴跌,財政更陷入嚴重困難;另一方面,芯片貿易戰似乎又迫出中國高精度芯片生產線達到重大突破,兩國IT高技術生產似乎更為困難……圖為7nm晶元芯片麒麟9000S的封裝測試照片。(網絡圖片)
韓日的小算盤
美日韓三方關係中,日韓的關係一直是其中的短板,為破局美國算是蟄伏已久,為此美國一直耐心地等待韓國和菲律賓的總統換屆。過去文在寅和杜特爾特在任時,嚴格恪守不參與大國博弈的政策,所以當初美國雖然努力推銷,但「亞太北約」收效甚微,除了鐵杆的澳洲以外,連日本對加入美國對華的戰略包圍圈都不甚積極。
去年,韓國以及菲律賓的親美人物尹錫悅和小馬科斯先後上台,美國等待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正式邁開構建「亞太北約」的步伐。最近的美日韓會議充分說明,為什麼尹錫悅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外交政策上重大的調整。為了美國的價值觀,不惜更改自二戰以來韓國歷屆政府一直執行的對日本政策,使得歷史矛盾深刻的韓日關係出現重大突破。這也使得美國戰略架構中最核心的國家——日韓能夠迅速的走到一起。
編按:由於梨泰院事件處理不力,加上很多韓國人民都覺得在殖民歷史問題上都覺得他太軟弱,加上他贊成福島排污,尹錫悅的民望宜接跌至歷任第二低,由於南韓總統只能任一屆,沒有連任壓力的他難保會更進一步.......(照片取自윤석열臉書)
此前有文章指出,尹錫悅的上台為的就是服務於美國的國家戰略。這也說明為何尹錫悅會在2019年成為韓國總檢察長僅僅一年多後就主動辭職,2021年匆匆宣佈加入韓國總統競選,並且以一鳴驚人的黑馬姿態擊敗眾多熱門人選當選韓國總統,不少人士指出這背後與美國的支持分不開。
韓國的檢察系統就是在美國的協助下建立的,不少檢察官員都有留美背景,接受過美國的培訓,韓國的檢察系統也是獨立並不受韓國政府管理。因此也被人稱為美國駐韓檢察院,每當韓國總統有「脫稿」行動,檢察院就會出手,比如迫使親華的朴槿惠總統下台。
就岸田文雄在自民黨派系勢力(宏池會)而言不算主流,而且岸田文雄民望也不在高位,加上持續經濟衰退及預期巨大軍事計劃開支所造成的財政壓力,也引發民眾甚至黨內其他派系的質疑,他的「相位」也未見得很穩固。(網絡圖片)
日本本該在美國的「亞太北約」計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日本還是選擇謹慎行事,利用美國的戰略構想撈取自己的好處。首先就是反制在二戰問題上一直揪著不放的韓國,因為尹錫悅開了頭,未來即使韓國換了個總統重提戰後賠款、慰安婦這類話題,日本也可以利用尹錫悅來做擋箭牌,而不至於像以往除了避而不談沒其他招數。
最重要的是利用美國急於建立反華聯盟的機會,儘快處理福島的核廢水排放。8月18日大衛營會議,8月24日日本開始正式排放核廢水,整件事上美國選擇裝聾作啞,這其中美日必然有台下交易。
編按:日前中菲兩國海巡 / 海警船在仁愛礁附近的對峙。(網絡圖片)
菲、蒙、越三國入局
再看回東南亞,自從作為一個國家和地理名稱出現以來,菲律賓一直都是歐美的殖民地:早期是西班牙,後來是美國當菲律賓的宗主國。可以說親美一直是菲律賓政壇的主旋律,從未改變。反而此前的總統杜特爾特是個另類,也正是因為有杜特爾特,這次菲律賓在仁愛礁上叫囂,讓普羅大眾產生錯覺,感覺菲律賓叛變了。
其實,親美反華才是菲律賓政壇集團的一貫態度。自從新中國建立以來,菲律賓很少表現出親華的一面,即便是當年有中國血統的阿基諾夫人上台,在對華上也是緊跟美國政策走的,所以小馬科斯上台後菲律賓迅速走上親美之路毫不稀奇。
編按:今年四月中蒙邊境上中方一邊防火帶看過去的蒙古草原嚴重大火.......看到的羚羊是蒙古草原那邊的黃羊。片段中看到較遠處有不少黃羊跳過國界欄柵(那裏似乎有個開口)逃進內蒙境內,但鏡頭前這批就被大火完全包圍,由於狀況太慘烈,故沒辦法只有PS掉.......由於這十多年來蒙古過度放牧,漠北草原環境已變得極為惡劣,沙漠化極端嚴重。對蒙古而言,改善情況才是第一要務,而不是外交上靠邊站自找麻煩。(BILIBILI片段擷圖)
而蒙古國總理這次訪美後的親美態度也有依據,奧雲額爾登作為國際政壇的一名80後,此前在美國留學,2015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管理專業碩士,回國後擔任蒙古國各個要職,2021年成為蒙古國的總理。
蒙古作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內陸國家,地域上被中俄兩國包圍。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蒙古再也無法享受蘇聯的紅利,它一直在尋求所謂的第三條通道。日本、歐洲和美國都是他們渴望的目標,雖然奧雲額爾登在訪美期間一時頭腦發熱,簽署了出口稀土協定。不過回國後經過全盤考量還是暫停這個協議,因為地理上蒙古是真的找不到第三條通道。
編按:單純戰爭行為或者可以有放開的一天,但美軍對越南人的屠殺,以及橙劑對大面積森林與農田的破壞並造成數以萬計家庭悲劇,不見得越南能輕易忘記。(YOUTUBE擷圖)
基於歷史的原因,越南對於美國是完全不信任的。此前布林肯訪越時,越南總理對其的輕視基本是可以稱之為外交侮辱。而目前越南的總高領導人阮春福更是和美國人有著殺母之仇:阮春福12歲那年,美軍闖進他家帶走了他母親,從此他和母親就陰陽兩隔。所以在這次美國的戰略計劃中,越南是美國不能放棄的一枚棋子,但這枚棋子的心機跟日本差不多,謹慎表態儘量撈實惠。
總體來看,這次美國精心打造的「亞太北約」計劃裡,最積極的毫無疑問是韓國。蒙古對這件事顧慮重重,加入的可能性不大,而日本、越南小算盤打得響亮,全都是在為自己撈著數。至於菲律賓,只能說這個國家的存在感實在不強,美國的這桌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編按:2019年11月,前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於曼谷舉行會晤。這幾年因為台海問題,兩軍交流幾近中斷,爆發嚴重軍事衝突的危機並非不存在……(圖片來自解放軍網)
中美之間的矛盾看似很難調和,雙方在經濟、科技以及意識形態上訴求差異太大。這幾年下來,兩國對此達成的唯一共識就是:這事談不攏,所以很遺憾中美還是陷入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修昔底德陷阱」。所以未來的歲月,什麼大事都可能發生。但就如歌謠所唱: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財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相信中國既然能突破台海危機、島鏈封鎖,也有智慧和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