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黃金周又到 談談十一國慶的意義

2023-10-07 09:37:51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07 15:26:34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1126567242 16015382917171n編按:今年國慶節的升旗儀式,照例全場滿員等待。(圖片來自新華網)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日,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74個國慶日。因為生日臨近十一國慶日,筆者對每年的國慶日都會比旁人更多一份期待。金秋十月,天氣晴好,恰逢各種農作物以及時令海鮮河鮮上市,以及內地的「黃金周」7天長假,所以國慶日對於中國人又意味著豐收與團聚的雙重喜悅。

從「洋火」到智慧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74年裡,經歷了風風雨雨和各種磨難,建國初期百業蕭條,百廢待興,連基本生活用品都難保供應的局面,是我們生活在今日的人們難以想像的。

 v2 7bb4d352ce266fba68255012735312cc 1440w編按:由於中國第一間持續經營的火柴廠—泊頭火柴廠始於民國剛成立時,所以清末全中國所有火柴供應都是來自外地,最大宗者為日本。無怪當時絕大部分人都稱為洋火。圖為民初以來各種國產火柴品牌。(網絡圖片)

 

筆者的婆婆是生於清朝小康人家的小姐,她雖然裹過腳又不太識字,但在當年的吃穿用度水準也高於勞苦大眾,是見過一定世面的農村婦女。筆者記得,小時候婆婆對家裡的火柴視如珍寶,總是要把它們收好藏好,還不許子孫亂動和浪費。她一直都堅持將火柴叫作「洋火」,這是早年中國人對火柴的稱呼,也有地方稱「自來火」。

清朝的孫玉璋所撰寫《異聞瑣錄》(同治九年四月刻本),有這樣一段文字:「道光間,英夷所貢雜物,多謠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以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廳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

外國火柴輸入中國的最早官方記錄,見於是1865年的天津海關報告。其後三年,才陸續見於其他地區的海關報告。在近代的中國,自己沒有什麼工業生產能力,很多日常用品都是從國外買來。所買的外國進口的東西都要加個洋字,在此條件下就應運而生了很多帶洋字的貨物,比如火柴叫「洋火」,單車叫「洋馬兒」。

w700d1q75cms 2編按:電燈也是晚清時就進入中國,但因為電廠建設緩慢又稀少,且大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上,有清一代,電燈仍相當稀少。亦可以說,亦是中國當年民族工業落後,導致這些當時在西方的生活必須品,都成為中國的稀缺品且幾乎全控制在洋人手中。(網絡圖片)

 

筆者小時候住的大院,有個老工人負責大院日常維修,他管所有的釘子都叫「洋釘」,管水泥叫「洋灰」,就連我們習以為常的搪瓷餐具也有人叫「洋瓷」,細紡的布料叫「洋布」。因為在這些老人的眼裡這些東西都是進口的,來之不易,這些事說明過去中國的工業化是多麼的孱弱。

1949年以來,中國從無到有,經歷了70多年的建設,從模仿到超越再到創新,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之路。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開幕,智慧化城市的概念以及開幕式和運動場上一系列的科技元素,讓與會人士大開眼界。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廣州亞運會、南京青奧會、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每每在中國舉辦的大型賽事,都在刷新世人對中國的認知,這歸根於中國基本完成了全套的工業化體系建設。

w700d1q75cms 4編按:1984年正式公開的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是1990年代前中國戰略威懾力量的絕對主力。(網絡圖片)

 

難忘1984閱兵

1984年國慶,筆者還在讀小學,當天被家長早早叫起,收看國慶閱兵。當年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閱兵,早上十點電視上出現了天安門,金水橋的鏡頭,莊嚴肅穆的氛圍以及整齊威嚴的軍隊開始出現在電視鏡頭裡,筆者被深深的吸引了。鄧小平威嚴地檢閱部隊,整齊劃一的儀仗隊過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和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以及民兵共一萬多名官兵,以及作戰飛機117架,導彈189枚,坦克裝甲車205輛,火炮126門,火箭佈雷車18輛,輕武器6429支(挺),汽車2216輛,組成46個方(梯)隊。

整個閱兵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筆者雖然在部隊大院長大,卻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先進的坦克和飛機。尤其是最後出場的那些導彈,確實讓人震驚。而解放軍的分列式行進中完成的那個三段式劈槍動作,霸氣和帥氣直到現在都是中國軍迷談論的人們話題。這是筆者第一次感受中國閱兵式的震撼,接下來連續幾天,筆者和小夥伴們最愛做的,就模仿電視裡軍人那樣踢正步,很長時間筆者都認為這是最威武雄壯的一次閱兵。

w701953和56年的國慶閱兵,更多是為朝鮮戰爭結束回國的老兵舉辦的(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還有部隊駐紮朝鮮和輪換,直到1958年底才全部撤走)

 

直到後來看到1956年國慶閱兵的錄影,在滂沱大雨中解放軍走出來肅殺的氣勢更讓人震撼。這一批軍人剛從抗美援朝戰場下來,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在暴雨中淩厲的眼神,充滿威武不屈的氣勢。

曾有人不理解中國的閱兵,說是流於形式勞民傷財。實際上,中國的閱兵卻是為了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也體現了國家的威嚴和民族的浩然正氣。正如網民深情的留言:「願先烈借一雙眼睛回來看看,這盛世是否如你所願。」

2009002在2010年以前,陸軍仍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核心,由2009國慶閱兵的陸軍裝甲部隊規模就已可見之。不過2010年後,重心就逐漸轉向海、空軍及戰略部隊了。(網絡圖片)

 

感受閱兵的氣氛

2009年9月22日,筆者恰逢出差在北京。當天中午左右,忙完工作準備出去吃點東西,剛走到路邊就被手臂戴紅袖章的人攔住,被禮貌告知因為下午要進行國慶閱兵實裝彩排,不能往前走了。筆者當時很想去街邊圍觀一下,人家也很客氣地告知:「您著急啥啊,過幾天電視裡都能看到了。」

但是有些事不知道尤可,知道了就心郁郁想一探究竟。筆者還是忍不住找到了一個能夠從一條樓宇間縫隙裡遠遠看到建國門大街的地方,彼時周邊也有不少同好已經占位,警員和街道人員在維持秩序。晚九點以後,隱隱約約能聽到遠方傳來了一陣有節奏的轟鳴聲。隨著聲音逐漸越來越近,各種坦克、裝甲車輛轟鳴著從遠處的樓縫中一閃而過,甚至都沒能看清是哪些型號。但在那一刻,筆者終於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能夠跟中國的國慶閱兵式如此的接近,等到這些裝備走遠了,圍觀的人群久久不願散去,受閱部隊的氣場一直在身邊縈繞。

U2142P27T1D569141F26DT20091004102552編按:2009年閱兵時正式公開的空警200預警機,標誌國產預警機正式成為空防的主力(數量上),也標誌空防立體化的時代正式展開。(網絡圖片)

 

那一刻,筆者瞬間理解了1960年初老一輩領導人為何要「勒緊褲腰帶也要造出原子彈」。為何改革開放初期,要超前建設大型風洞試驗場。為何本世紀初要建北斗系統和載人航太工程……正因為這些建設打下的基礎,今天我們才能看到先進的火箭、衛星、航母和飛機,也看到高鐵、晶片、萬物互聯的建成。

v2 17dda687f298262b1b616a226e40209e b編按:必須指出,殲10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里程碑,不但是我國第一種國產全自行研製四代機,且論先進程度其實相當於一舉將與西方的相差縮短到十五年甚至十年之內(2003年開始量產時,飛控與航電水平已達到西方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且為日後航天研發打下強心針。圖為殲10驗證機的03號機,主要驗證航電及火控,有趣的是,當中掛的一發彈,其實是並沒有大量生產過的PL-11型中距空對空導彈,因為研發沒多久PL-12型主動中距彈也研發成功,11成了研發完成即落後的典型。(網絡圖片)

 

現在的中國,不畏各種經濟、科技封鎖,充分說明中國基本完成了全套的工業化體系建設。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整的經濟體系,也應驗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當然的中國製造業,或許存在著各種問題和毛病,產品的品質不及世界頂級水準,創新能力也不及發達國家等等。但是別家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就好比當年「殲-10」戰機已經試飛成功,並且進入部隊服役,但是瀋陽飛機製造廠裡依然保留兩條「殲-6」老爺戰機的生產線。正是因為,當時「殲-10」戰機的很多設備還是靠進口的,而「殲-6」戰機雖然落後,但卻完完全全是百分百國產的。

Shenyang J 6編按:需要留意,殲6在1986年已停產,保留生產線可能只是作為生產備件供國內少數部隊和外銷機補充用。

 

沒有當年的亦步亦趨,就沒有「殲-20」橫空出世。當年將陸軍火炮拉上軍艦,以增強海上戰鬥力,今天「055」萬噸驅逐艦、「福建艦」航母傲視天下。即使身處當今中國,也不忘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紀念每一位新中國的建設者,這才是國慶節對於每位中國人的最大意義。

9ba2191c6ba85824a7b491cf76bba06b編按:就在文章刊出前,中國航天當局宣佈太空站擴建計劃啟動,即再增加三個核芯艙和駐泊點。中國的太空事業,似乎又要更上一層樓了。(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10-0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