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IIIB大量「真下水」 量產正式展開?

2023-10-30 13:22:47 最後更新日期:2023-10-30 16:27:31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A23哈工大展覽廳水聲學與水下無人潛航器展覽上所展示的疑似09IIIB型結構圖和設備講解。(圖片來自Sino Defence Forum)

這三個月和國內核潛艇有關的軍事新聞,都是和09IIIA型其中一艘核潛艇傳聞發生意外有關,然而這個傳聞的始作俑者不斷修改其「劇本」並加入所謂網上流傳的消息等,加上完全沒有衛星照片或者其他國家軍隊的直接報告說明(英國某媒聲稱得到的報告根本是直接抄襲傳聞),令這傳聞的可信度變得相當低。不過早前台灣某本享負盛名多年的軍事雜誌,竟然刊登以傳聞當確實內容的文章,可真是把自己的盛名全敗了、墮落了……

A2109I型核攻擊潛艇可能已成歷史,部分已進行反應堆移除計劃甚至進了博物館。現時解放軍核攻擊潛艇全都是不同批次的09III型潛艇 / 其改進型。(左圖為09I型的長征404號,右圖應為09IIIA型的長征416號。(網絡圖片)

根據美國的《中國最新軍力報告2023》推測,091型最後三艦今年已正式退出現役,現時解放軍的核動力潛艇只餘下09III型兩種次型共六艦。然而,09III的次期改良型正以極快的速度下水中,去年5月首艦下水以來,17個月內已有三艦下水(第二及第三艘別在去年10月和今年6月),而剛過去的10月28日,民用偵照衛星又發現第四艘似乎已拖出活動平台,處於可隨時下水的狀態。現時09IIIB型平均4個月多點一次,這速度已遠高於2015-17年時連續建道3條09IIIA型的下水速度,甚至只只比70至80年代美國最高量產速度一年同型四艘慢一點。由於葫蘆島的新廠房最多可一口氣做5至10條潛艇,短時間內下水四艘已明顯不是09I型的單純代艦了,而是準備大規模生產了。

A25由ESA(歐洲太空總署)哨兵2 L2A地球觀測衛星於10月28日拍到的照片,顯示至少有一艘和09III型長度一致的潛艇在升降台上準備下水。(照片來自EO Browser)

另一方面,09III的相關情報已在無什麼人留意的情況下漸漸釋放出來。現時除衛星照片外,最可靠的情報還是本月初流出的哈工大(哈爾賓工程大學)的水聲學研究展覽,本展覽焦點原本是水下無人潛航器與工作機械人及一些軍用船艦的模型,但在牆壁大展板上卻展出疑似09IIIB型的內部結構簡圖與相關的一些水聲儀器的講解;另方面,圖片也明顯標示潛用垂直發射管和泵噴水推進器(需要留意,這是有軸的,並不是無軸)。

現時的垂直發射器暫時未知道有多少管,論文曾表示有可能以三發一橫排的形式佈置,去年洩露的模型是6排12發(一排兩發),但哈工大的圖片則是疑似八排,可能有16發,但若是一排三發。那就有可能是18或24發了。無論如何都比維珍尼亞BLK III及之前的12管相當或更多。

A2609IIIB型的一排兩發 / 三發說分別來自大比例官方模型和早幾年的論文,就現時的證據來源看,兩發型的的說法較有機會成真。(網絡圖片)

這批次的09III型可能也對應有09IV最新改良型的同船型加長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型號,事實上已有可能是官方(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主要研發水下裝備)的模型透露出來,新模型由樣子看來,除有更長帆罩、配備泵推,以及(可能)搭載巨浪3型潛射彈道導彈,龜背還有修型,尤其前端還有更平緩的坡度,並順利融入艦艏中,龜背尾端也有明顯延長。這種「隱去」龜背凸起的做法,最早展現在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潛艇上,應該有削弱部份因艦艇流體力學而出現的聲紋特徵。其他降噪措施就很難由模型看得出來了。

A24兩星期前洩漏的09IV最新改良型照片(B型?),其龜背前端設計似乎參考俄亥俄級,似乎也和減少聲紋特徵有關。需要留意的是,和一些「忽然潛艇專家」所說不同,流體力學外形同樣可影響聲紋特徵。(圖片來自Sino Defence Forum連結2)

至於一直被認為是真正次世代水下主力的09V核攻擊潛艇及09VI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則應該仍在建造中,大型耐壓殼組作大概半年前才開始搬進廠房中,最快似乎要2024年下旬才能下水。

A22關於上述提到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相關展覽的片段,可見BiliBili 短片網站的《忠诚》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宣传片发布!_哔哩哔哩_bilibili

發佈於 軍事
By 2023-10-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