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昨晚(11月30日),全新系列長征運載火箭長征12型,首箭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的商業太空發射場發射(也是該發射設施首射)。由於採用了不同於過往中型運載火箭規格及拋棄了常用的捆綁火箭發射形式,某程度上代表中國中型運載火箭進入新紀元。
據介紹,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為兩級構型,直徑3.8米,一級採用四台推力1250千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二級採用兩台推力180千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不小於10噸(實際是較低LEO軌道12噸,較高LEO則為1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6噸。整流罩標配5.2米和4.2米直徑,可根據不同任務進行多尺寸適配。」
這枚火箭是首次採用3.8米級直徑箭身,取代過去長征2-4及7、8系列的3.35米直徑箭身,而且也能經鐵路運輸。亦即是說內陸各發射場亦可以作為發射場地。更有甚者,由於燃料量顯著增加,不但同樣重量(400噸級)運力可進一步上升,且簡化至只有二級且不用捆綁式(即不用在上升階段丟棄助推火箭然後可能砸向地面降落區),不但後勤整備可進一步簡化,提高可靠性,而且第一級也可燃燒更長時間,由今次火箭殘骸第一墜落區在1100公里外的巴拉望島外海推斷,將來就算在西昌發射場發射,除非傾角較低,否則墜落點可以設置在北部灣或廣東西部外海,就算傾角低,也可充份利用科里奧氏力加大距離,墜落點可能可以落在台灣以東海岸,減少火箭引擎在陸上著陸的風險,甚至乎日後若有回收型,也可設在廣東沿海的海上平台回收),從而進一步增加內陸發射場在將來發射的實用性和安全。
而由於各種固體燃料及無毒液發(煤油、甲烷乃至氫燃料)火箭的漸次成熟及發射次數增加,也代表易點火但燃料有劇毒的偏二甲肼火箭時代也可漸漸落幕,甚至乎長征7/8這些新一代但仍需要助推捆綁火箭的、整備性較複雜的型號,都可以一一「退休」。
不過本火箭真正需要留意的是所用的YF-100K引擎,這型引擎算是YF-100引擎的次期改良型,地面推力、真空推力、比衝和壽命等都有所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它是載人登月火箭長征10號所用引擎,現時使用更多是增加發射次數及累積更多發射數據作性能優化及進一步改良(例如YF-100N重覆使用型)所用,其結果有助加強將來長征10號系列載人發月火箭 / 低軌道載荷14噸(需要留意的是,獵鷹9號可回收的低軌道運力大約8噸左右)可重覆使用運載火箭的可靠性。
長征12型發射直播畫面。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