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車企派中國市場成績表 銷量三連降、加總不及比亞迪一家

2025-01-10 16:31:45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10 18:10:29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18在新能源車的賽道上,日系車企已全面落後於她的中國同行,目前正嘗試改變經營策略,在中國大陸市場透過與當地企業進行技術合作來增強其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競爭力。圖為去年 11 月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豐田汽車也拿出與中國大陸科技企業共同開發的智能駕駛系統參展。(豐田中國網站擷圖)

日本汽車企業 2024 年的中國大陸市場銷量數據於 1 月 9 日全部出爐,日本三大車企:豐田、本田、日產在華新車銷量全部下跌,分別是 -6.9%、-30.9% 及 -12.2%。三家車企的銷量已連續三年全部低於上年實際銷量。日媒認為,原因是受到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衝擊,以及去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價格戰影響。

綜合《共同社》、《日經》的報道,三大車企中,銷量最多的仍然是豐田,全年共在華銷售 177.6 萬輛,比去年下滑 6.9%,跌幅相對其他兩車企較小。12 月銷量同比增長 1%,連續兩個月有增長。

本田售出 85.2269 萬輛,同比減少 30.9%,是自 2014 年以來在華銷量首次跌破 100 萬輛;日産的銷量為 69.6631 萬輛,同比減少 12.2%,跌至 2008 年以來最低位。

《日經》援引本田公關部門回應其在華銷售急跌的問題,稱「商品投放趕不上向新能源車急速轉型。價格戰也加劇,苦戰持續」。

歸咎價格競爭

中國新能源車龍頭企業比亞迪早前公佈的 2024 年新車銷量為 427.2145 萬輛,扣除海外銷售部份,在中國大陸市場共銷售 385.4941 萬輛,比日本三大車企加在一起的在華銷售總量還多出 53 萬輛。

日媒指出,中國車企自去年 2 月起展開價格戰,定價本來就較中國自主品牌為高,加上主力以銷售傳統汽油車為主的日本車企,銷售額面對競爭壓制,為了對抗價格競爭,日本車企也不得不降低汽油車的價格。例如東風本田的車型售價平均下降 8.1%,東風日産的售價平均下降 3%。銷量的減少與價格下跌同時發生,日本車企在中國的業務盈利不斷惡化。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4 年 1 至 11 月,中國大陸汽油乘用車銷量較 2023 年同期減少 19%。日本汽車仍俱優勢的汽油車市場份額大幅減少,然而日本車企在新能源車的投放卻嚴重滯後。《日經》認為,中國車企向新能源車轉型已告一段落,目前已將技術焦點轉向使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這方面日本車企落後更大,未來在價格與技術競爭上,將令日本車企進一步雪上加霜。

螢幕截圖 2025 01 10 下午5.00.10自 2020 年起,日系汽車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額一直呈下降趨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 2024 年 11 月,日系汽車佔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只剩 11.1%。(中汽協網站擷圖)

本田日產合併也困難重重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陷入苦戰,使得本田和日産計劃通過經營整合來提高成本競爭力,

本田和日産從 2024 年開始壓縮在中國的生産規模和優化人力資源。本田關閉了分別位於湖北和廣東的兩家工廠,削減了年產約 30 萬輛汽車的產能。日産也關閉了位於江蘇、年産 13 萬輛汽車的工廠。

《日經》指出,日産目前在中國大陸仍有 7 家工廠,但工廠開工率只有 50% 左右。日產的裁員與削減産能方案成為與本田經營整合的前提條件。再考慮到本田和日産在中國大陸有各自的合資企業,兩家車企與中國企業之間的關係,成為經營整合的障礙。預計兩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整合需要時間,2025 年仍需要各自單獨找出應對的措施。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25-01-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