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解放軍一周軍聞雜談

2025-03-31 00:17:36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31 16:06:53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672d23343h準備降落中的殲36,未能完全確認它是否並列雙座機,但機背進氣口外形與高度也比較清楚了。(YOUTUBE截圖

成都飛機公司新世代重型戰鬥機(暫定代號殲36),於3月26日上午分別試飛了兩次(而且有可能是兩架不同塗裝的原型機試飛,但為方便計算,在下把上下午都計入第三次試飛),這次試飛雖然仍在黃家壩機場附近空域進行,但因為天氣晴朗,更多人用手機拍攝到試飛照片或片段,現時只有少量流出,都已展現更多不同角度及測試項目,包括收回起落架、空中放油、滾轉機動等,然後於旁晚再迴轉進場,降落回黃家壩機場。

1743265747734關於殲36比較難以解釋的可動W尾,其配置有點像FB-23的引擎噴口,和W尾有一段距離,有軍事BLOG主指出一般人會直接認為是SERN噴口(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但卻遺漏很多細節,他認為這個設計其實是 ①機腹的隱身蒙皮一直鋪到機尾末端②機腹尾噴口的地方存在多道裂縫,和YF23的經典SERN設計不一樣 ,更加接近前段SERN+後段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可動面的組合式向量推進噴口,其中前段SERN負責氣流擴散收斂,後段康達效應可動面負責引導氣流方向。 好處是:1. 在SERN的基礎上增加了向量推進的功能;2. 康達效應需要表面存在曲率,也就是可動面需要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以塞入降溫措施,防止灼熱氣流燒壞下表面的隱身蒙皮,做到全向隱身甚至能為尾噴降溫。 壞處是:整套系統佔用空間大,需要超大型戰機才能使用,而且康達效應似乎沒有經典二元向量機械偏折氣流的效率高。(網絡圖片)

 

 174320殲36正在進行空中放油測試,放出的油料立即化成雲霧。(網絡圖片)

是次試飛有很多特別之處,除了繼續單機飛行,部分空域似乎還降低高度,而且在旋迴時展示了比較清晰的機背結構,進而解答了一些之前未知的問題,比如說側視艙口陣面直徑其實和殲10的主雷達基本一樣,角度上除正後方外,可涵蓋270度視角,相對其他傳統戰鬥機來說非常闊。

IMG 9143這角度也基本見到三個並列引擎的配置, 由外形及大小判斷,應該都是同一種引擎。(網絡圖片)

 

另外由降落前進場動作來看,殲36的超機動能力肯定沒餘下多少(基於翼形所限及可動翼面減少),但轉彎半徑和翻滾速度仍保持相當於一般重戰水平,加上三引擎架構及無垂尾平尾所帶來的減阻設計,加速度和搶發射陣位的能力也不會差;另外背部進氣口也進一步清晰化,大概構形也最終確認了。

 轉到YOUTUBE上的殲36降落片段

 

航母樓展近妝?艦橋更靠後?

武漢航母樓作為未來航母方向測試平台,至少在艦橋及電子設備配置上有很高參考價值。而剛巧上星期中期又有一張衛星照片刊出,可看到艦島似乎已建了幾層(後面明顯有陰影的地方),而且位置更為特異:剛好就在航母樓的甲板尾部右側。由於猜測雖然該船後面大約25-30米不會再建,這個這艦島還是比福特位置更往船尾挪(相當於把福特號的艦島再向後挪20米以上)。這設計無可否認是參考自福特但更激進。這可以提供更為完整的作業三角區,對甲板的干擾進一步減少。壞處嘛,自然是太靠後的話,操艦視野比較不好,而且可能影響飛機運作(不過福特原艦島位置也不能說對降落沒影響就是),不過這點也未必無解,事實上斜向甲板若調整夾角至更小範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遠離艦橋,降落時又不受艦橋的尾流響影響了。

 

487469556 701382028887269 8680290228572770210 n 1考慮到航母樓不太需要驗證船尾,所以一直都沒有建那節。就相對位置而言這艦島放得更後,若福特號這樣佈置,就大至上像下上圖那樣。(網絡圖片)

 

比較奇怪的是,艦島前方似乎有個只有一層的平台。這究竟是甲板車庫還是用以增強火力的武器平台(如VLS、激光砲等)?

還有一件事就是: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的航母塢最近有新動作,有身船在鋪龍骨,而且其是選舉正中方向的,通常航母才佔據中間位置,方便裝配外飄大甲板。而且入塢工程已接近一個月,但工程仍然相當慢,若是商船,塢期關系組裝會快得多。在某種側面引證下,這幾乎是艘和航母一樣大的軍艦。

sYUyDWS暫時來說這條「軍艦」似乎是真正的軍艦,而且底板剛好就是二重體,稍後這些大件會由特定工作區轉移至船身附近,方便將來組合。(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3-3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