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早前立法會開會,討論港府計劃將港鐵紅磡站及其周邊海濱用地發展新「地標」,興建遊艇泊位及娛樂設施。葉劉淑儀批評港府「缺乏新意,未必能吸引遊客」,並以天際100作為例子,指出現時「地標式建築」未必能吸引遊客,港府規劃的「遊艇經濟」配套亦不足 [注1]。無獨有偶,工聯會於四月尾時亦做了一個旅客調查,受訪的內地旅客逾七成半把「當地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性」作為選擇旅遊的目的考慮,在這些的旅遊目的中,最多人選的分别是「本土文化」(61.48%)、「古蹟遊」(58.93%)、香港發展歷史(53.36%)以及「文學遊」(40%) [注2]。而近來,內地遊客消費模式轉變,出現「窮遊」、「郊野遊」,一改以往「買、買、買」的消費格局。香港市民大眾都清楚,格局既已改變,就難怪葉劉淑儀批評港府仍以「地標式建築及娱樂設施」來吸引旅客是「缺乏新意」。
港府計劃發展「遊艇旅遊」是想吸引高端消費客,但單一元素是否真的可以留客呢?還是如目前啟德遊輪碼頭的狀況,那些遊客一落船就四散,甚至直接過境回家呢?
一個境外客人有需要到本地,工幹又好、探親又好甚麽都好,其實只要辦完事,達到其目的自然就打道回府。例如,內地遊客知道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四徑風影好「靚」,若果沒有其他吸引之處,當然去完東壩就走,因為無其他值得讓他留下來的節目。特別大灣區旅客,那麼近即日來回當然沒有問題。所以,旅遊宣傳和配套規劃,不是考慮單一元素,要考慮多元元素,並且要有「本土歷史文化特色」;直接講,就是「人家沒有,只有你有」。
說到「遊艇旅遊」,筆者在此也舉個比較少人接觸的運動:帆船比賽。澳門的帆船賽就會連續比賽數天,內地的珠海及青島亦有帆船賽,如在紅磡興建遊艇泊位,大家可以想想,人家的帆船為何要來香港?你有人家沒有的?你別說,真有:可以在天后誕前後,搞個帆船比賽,可稱為「天后杯」,比賽路線要經過西貢清水灣的「大廟」,並依傳統繞三圈,冠軍或有排名的參賽者能得到「天后廟」的花炮聖物「長紅」作為獎品,生意人講意頭,這自然吸引到大灣區有玩帆船的商人(高端消費人群)來港參賽,當有這些「高端」元素配合,自然要留港多幾天。
又例如,配合香港發展的歷史,去某酒店或小輪上「High Tea」遊維港,去某英殖色彩的大學參觀,去英軍和日軍作戰過的「古蹟」,玩「英殖」元素。又可以玩「愛國主義」元素,如孫中山先生於香港的足跡、東江縱隊的足跡,去茶果嶺天后廟拜祭李準等。甚至可以再配合香港電影及文化,如港府近期做得尚可的,就是把「九龍城寨」電影搬到城寨公園,甚至是一些本土傳統或傳說路線,這些歷史文化旅遊路線甚至有講解員可作介紹以加強遊客的趣味和認知。
以上這些元素只是舉例,甚至可以玩「社區元素」的,例如深水埗就有導遊帶旅客去「食蛇」(這方面港府已經要求各區議會交社區旅遊規劃,這是港府的努力表現,現是看如何整合各區的社區旅遊成全港元素),「玩博物館原素」、「二手物品元素」,離島遊又可以晚上用遊艇載遊客去看看星星「天文遊」等。總之,百貨應百客,不是單一元素,是多元素的百拾配合。
上面提到的「英殖」旅遊,雖未必政治正確,但筆者認為一個社會能直面過去的歷史才是社會成熟的表現,若如民進黨推行的去中國化,就是一種自自欺欺人、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筆者認為需以正確態度面對「英殖」歷史,而且這是香港歷史發展歷程,歷史特色是鐵一般的事實,所以引入「英殖旅遊元素」值得推廣。
當然,若只有上述的旅遊元素,從經濟效益來說還略嫌不足,工聯會的調查就提到「文學遊」。其實,文學遊、漫畫遊、電影遊等都是同性質的,日本遊受港人歡迎,除了近年匯率效應、日版商品比其海外版質量更吸引外,日本動漫亦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元素。日本的動漫景點,甚至動漫主題餐廳、再到各式動漫產品和主題樂園,近年也越來越受追捧。因此,「文學遊」、「動漫遊」、「電影遊」等,雖然成效慢,但長線來說是長做長有的旅遊元素。不過這個旅遊元素是涉及文化產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需要有完整配合的產業政策,不能各自獨立。
港府近來在旅遊業上已十分努力,但整合的「完形」思維規劃還未明顯。例如:茶果嶺村即將清拆,村內有家廣受內地遊客青睞的傳統冰室,往往在店外排隊等位,茶果嶺對遊客來說是相對「偏僻」的地方,但為了一家冰室他們都來,可見有特色店鋪對旅遊的影響,可惜港府重建時往往不會考慮這些元素,這是缺乏「完形」思維的表現,望港府能改進。
來聽聽Zpecial的《孤獨遊》
本文作者:無雙直傳(劉礎慊),學研社成員,法學(國際關係)碩士,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 紅磡海濱擬建50層大樓設新地標 葉劉批無新意:天際100也難吸客 | 香港01 2025-4-29
2. 工聯會調研深度遊潛力 旅客偏愛當地歷史文化及獨特性|文匯報 2025-4-2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