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去年12月,申訴專員公署慶祝成立35周年。(公署網站擷圖)
5月17日的《明報》社評是:「網站移除大量舊報告 申訴署解釋欠說服力」。誠然,這是一篇不起眼的社評,沒能引起大眾關注,但它卻是一篇重要的社評,文章點出了港府的治理哲學似乎由以往的「公開透明」,開始漸漸向收緊資訊轉變。港府是否會如文章所指,一改以往的「公開透明」的治理哲學,真的耐人尋味。
社評指出,近日申訴專員公署更新網站,從原本可以查閱該署自2013年起所有調查報告全文或摘要,變成只能查閱近三年的報告及相關資料。社評認為,申訴署移除資料跟該署一直以來的「公開透明」原則格格不入,而署方給出的移除原因也缺乏說服力。
申訴專員公署就修改公眾查閱調查報告程序所刊出的新聞稿全文。(公署網站擷圖)
社評亦指出,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門銷毀檔案的數量近年呈上升之勢,莫說可能涉及個人私隱的網上查冊資料,就連一些不敏感的公開資料,查閱時也設不少「關卡」。文章更重提,早前被揚露的涉及區議員工作報告的問題,這些報告不僅沒有上網,市民若要查閱也必須親自到各區民政處,更不能把文件複印或拍攝 [注1]。
看到這篇社評重提區議員工作報告,搞到好似「國家機密文件」一樣,筆者真的笑了出來,更讓我想起一套周星馳電影的情節:「你睇我唔到、你睇我唔到」。
港府是否逐漸收緊其運作透明度,筆者就無謂胡亂猜了,市民心中有數。港府和議員們的表現如何,市民亦自有其看法,唔通真的如周爺電影的情節一樣,講你睇我唔到,就真的睇我唔到咩?何況,政府運作中的「公開透明」與「資訊管控」之間是存在張力的,是政治行政理論中持續爭議的核心議題。這種矛盾本質上反映了現代國家治理中,民主價值與行政效能、權利保障與風險防控的內生性衝突。
對於這種矛盾關係,不同的理論派別有不同的看法和實踐結果。例如,瓦爾多(Clifford Dwight Waldo)和登哈特(Robert Denhardt)提出的民主行政論(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Theory)就強調政府透明度對公共信任關係的影響,認為透明度能促進民主治理,確保政策決策符合公眾利益,並減少濫用權力的可能性。透明政府不僅能讓公民獲取準確的政策資訊,也能加強政府機構的問責機制。韋伯(Max Weber)的科層體制理論(Bureaucracy Theory)則認為,專業行政機關需要一定程度的資訊控制,以確保決策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過度透明可能導致政策制定過程受到外部干擾,影響行政效率。因此,科層制強調資訊的集中管理,使決策能夠基於專業知識和理性分析,而非外部壓力 [注2]。
實踐方面,巴西南部大城市阿列格雷港(Porto Alegre,又譯作快樂港、愉港)在1980年代推行參與式預算 (Participatory budgeting)的公共財政政策,公民可以決定政府預算如何分配使用的審議式民主決策過程。參與式預算的推行證明了當公民介入資訊生產鏈(從收集到解讀資訊),政府公信力是可以提升的,不過經過約10年的實踐後,其效果卻開始改變,及後該制度甚至變相名存實亡。 [注3、4]
因此,港府運作的透明度應該到甚麼程度,又是否政府運作透明度愈高就愈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筆者就不敢評論了,但筆者知道,內地政府都致力提高網絡透明度 [注5] 。
筆者也不知怎樣就港府的運作透明度作出評論,但卻想起一段歷史。明代萬曆年間,大臣們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堅持無嫡立長原則;但神宗皇帝卻有意另立寵妃所出朱常洵為太子。加上萬曆皇帝經常不上朝、不祭祀,還辯稱「偶有微疾」,「頭暈眼黑,力乏不興」,大臣雒于仁便上疏《酒色財氣四葯箴》,勸戒道「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被明神宗認為是信口開河,不分尊輩,後革其職。另外,萬曆皇帝也不欲外人得知之事,將此疏留中不發。從此皇帝將奏折留中,無限期扣押不予處理,遂成慣例。
無論是立太子一事上,萬曆皇帝與朝臣的「國本之爭」,又或者雒于仁的《酒色財氣四葯箴》上疏事件,事件的來龍去脈,君臣言論,皇帝的反應,甚至《酒色財氣四葯箴》全文,均被當時的邸報《萬曆邸》(官辦的報紙),傳編全國,街知巷聞 [注6及7]。
看來,明朝政府的透明度也很高,即使皇帝「留中不發」,亦無法做到「你睇我唔到」的自欺欺人式電影情節,當然啦,你估周星馳真的是唐伯虎咩!
輕鬆一下,來聽聽趙學而的《自欺欺人》。
本文作者:無雙直傳(劉礎慊),學研社成員,法學(國際關係)碩士,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 網站移除大量舊報告 申訴署解釋欠說服力|明報 2025-5-17
3. 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神話與現實|台灣中山大學 萬毓澤 2014-8-12
4.「參與式預算」的興衰浮沈:巴西愉港的故事|台灣中山大學 萬毓澤 2013-6-17
5. 內地調查報告稱政府網絡透明度有進步 學者:勿局限體制內自評|香港01 2020-8-25
6.《中國古代傳播史》第十一章第六節|中國傳媒大學 何勇 2019-6-01
7. 雒于仁條目|維基百科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