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祝福禮前的格拉斯哥號,遠未到完成入役狀態,這條船下水已有三年,開工甚至有八年了,製造緩慢程度甚至比美國還嚴重。後方另一支主桅應該就是下水九個月的二號艦加迪夫號HMS Cardiff。(圖片來自Navy Outlook)
5月22日英國皇家海軍新建26型巡防艦格拉斯哥號(HMS Glasgow),由該艦贊助人凱特王妃在英國航太系統位於格拉斯哥斯考士頓(Scotstoun)造船廠,主持命名下水擲瓶祝福禮;該艦係依循英國皇家海軍傳統,由皇室成員擔任贊助人,並主持命名下水擲瓶祈福。
26型巡防艦為英國皇家海軍為換裝現役23型巡防艦所規劃之新造艦方案;其原始構想為針對目前共計13艘23型巡防艦,採取新建一艘退役一艘模式,逐漸接替既有現役巡防艦兵力。
編按:加拿大的26型設計基本和英國相同,但最後3或4艘會是艦隊防空型,以犧牲部份船舯多任務艙空間加裝大型垂發,並裝上SPY-7型相控陣雷達,貼圖是其中一個構形的火力配置。或者這可作為83型防空驅逐艦的一個參考。(圖片來自連結1及連結2)
但該項被命名為「環球戰鬥艦」(Global Combat Ship)造艦方案,由於基本構造設計相當理想,很快就被兩個大英國協海軍—加拿大皇家海軍以及澳洲皇家海軍看上,因此也分別被選為以及加拿大皇家海軍哈利法斯級巡防艦(Halifax-class frigate)以及澳洲皇家海軍安扎克級巡防艦(亦稱為紐澳軍團級巡防艦Anzac-class frigate)接替艦型,從而讓與該型艦相關之造艦技術與工藝獲得相當出口商機。
不過由於加拿大皇家海軍以及澳洲皇家海軍還是會針對23型巡防艦基本構型,依據本身作戰需求以及為該型艦所規劃任務職能,實施相關加改裝工程。經過此等調整後,加拿大皇家海軍就會將此級艦艇命名為河流級驅逐艦(River-class destroyer),而澳洲皇家海軍則是將新艦型命名為獵手級巡防艦(Hunter-class frigate)。
編按:澳洲裝在獵人級上的相控陣雷達想像模型。CEA FAR-2雷達可說是中程防空的能手之一。要留意的是,神盾系統其實是艦載綜合指揮與作戰系統,可綜合各種感測器以計算威脅,並調用艦上各種武器與以迎擊,其並不必然要配備AN/SPY-1雷達。坊間或年輕軍迷口中甚麼神盾雷達等,其實是非常嚴重的誤解。(網絡圖片)
其實就加拿大皇家海軍以及澳洲皇家海軍分別經過考量多個不同基本艦型,最後才選定與英國皇家海軍23型巡防艦基本構造型式相同儎臺,作為現役艦艇更新換代方案,整個過程相當複雜曲折,其中考量因素甚多,確實可讓吾人從中理解各國海軍整建軍備與新造艦艇,確實會受到甚多非軍事因素干擾。但本文限於篇幅,就不在此贅述,相關公開資訊相當豐富,讀者可自行搜尋參考;本文還是繼續聚焦在英國皇家海軍23型巡防艦更新換代計畫。
編按:「未來水面作戰艦」當時構想相當新穎豐富,且更依效LCS的獨立級搞出三體構形。當時除了接替23型的26型外,還有6000噸級的27型護衛艦及C3型輕型作戰艦。這兩條船最後都間接被放棄,方案漸變成陽春版的31型護衛艦,以及更陽春的河級OPV。(網絡圖片)
23型巡防艦最初研製計畫係起源於1990年代末期,當時被命名為「未來水面作戰艦」(Future Surface Combatant),並且預備替換當時還在皇家海軍服役之22型與23型兩種巡防艦;但整個研發計畫卻是相當大膽也願意嘗試創新,但也因此走過不少冤枉路,其中包括研究以大型三體船(trimaran)作為替換儎臺,但到頭來還是回頭發展傳統艦型。同時亦試圖同時發展不同噸位、規模與架構,希望讓整個造艦方案更具彈性。
到2006年英國皇家海軍更將前述研發方案另起爐灶,重新命名為「可持續水面作戰艦戰力」(S2C2:Sustained Surface Combatant Capability)研究發展計畫;並且希望能夠一石三鳥,兼顧巡防艦、掃雷艦、巡邏艦以及測量艦等多項需求,分別針對反潛基本構型、通用基本構型以及較小噸位巡邏艦以便替換近岸巡邏艇、掃雷艦以及測量艦等多個不同級別艦艇。
編按:2010年最初版的26型護衛艦,看上去仍然有點像23型,只是多了一個UAV機庫而已。(圖片來自軍武狂人夢)
但是由於期望過高,不夠務實之造艦研發計畫,最後逐一胎死腹中,同時「未來水面作戰艦」造艦研發方案亦逐漸消聲匿跡。再加上英國在冷戰過後,由於政府財政負荷過重,無力維持過多艦艇兵力;隨著22型巡防艦各艦逐漸退役、轉售以及拆解,英國政府決定不再替換22型巡防艦。同時在2010年10月所刊行之「戰略性國防與安全總檢討2010」(SDSR: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2010)政策文件中,亦將由驅逐艦以及巡防艦所編組之驅巡部隊兵力總數從23艘降低至19艘,其中僅包括6艘45型驅逐艦以及還在現役之13艘23型巡防艦;這也就是為何當初26型巡防艦計畫建造數量先轉變為13艘最重要節點,其中反潛型預計為8艘,再加上5通用型。
不過儘管英國皇家海軍對於設計多樣艦型浪費過諸多時間與資源,但是針對設計規劃26型巡防艦,並且替代當初「未來水面作戰艦」造艦研發方案之「環球戰鬥艦」(Global Combat Ship)造艦方案,在建案初期還是雄心萬丈,依舊提出在單一儎臺設計方案內,仍打算比照法義兩過合作設計生產之「歐洲多用途巡防艦」(FREMM:Frégate européenne multi-mission/Fregata europea multi-missione),硬是搞出反潛、防空以及通用三種設計架構,但亦因此繼續讓造艦計畫規劃定案期程向後推遲。
編按:利用煙囪與後部建築中間的空間,26型搞出一個類近一般潛艇救援艦的船舯多任務艙,而且這艙是和機庫及直升機甲板打通,意味這艙室也可當機庫用。雖然原有的瀕海任務需求大減,但這巨大艙室反而可作為強化UAV / UUV投放任務的巨大空間,甚至可讓UAV由大艙中直接起飛,包括空中打擊能力在內的多任務性大增。當然,這設計也犧牲了船舯搭載艦載武器的空間(例如更多陸攻用的大型垂發),而且最主要問題是……英國海軍有沒有那麼多錢發展出多種任務模組?(圖片來自Navy Outlook)
但在整個26型巡防艦替換計畫不斷改弦易轍無法確定時,英國財政情況益加惡化,因此在2015年11月英國政府公布「國家安全戰略以及戰略性國防與安全總檢討2015」(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2015)政策文件,再度將預計建造26型巡防艦總數從13艘縮減到8艘;換言之就是僅保留8艘反潛型26型巡防艦,而原來預計另外建造5艘通用型26型巡防艦,更是另外由造價更為低廉之31型巡防艦所取代。
編按:英國1990年代開始的海軍大型換代計劃,背景是1990年代冷戰結束後的大榮境,但當2008年的金融海嘯發生後,一切都沒法再繼續了,至少數量上沒可能持續。(網絡圖片)
儘管在整個26型巡防艦設計規劃發展過程,當進入「環球戰鬥艦」(Global Combat Ship)造艦方案階段後,確實曾經有澳洲、馬來西亞、紐西蘭以及土耳其表達過預備加入合作造艦計畫,但迄至目前為止,僅有澳洲皇家海軍以及加拿大皇家海軍確實定案,並且開始正式展開造艦作業。不過仍有巴西與挪威兩國海軍對該型巡防艦保持高度興趣,並且持續關注整個造艦發展方案。當然基於大英國協既有淵源,未來紐西蘭皇家海軍仍然是最有可能加入籌購26型巡防艦之潛在客戶。
編按:英國皇家海軍31型護衛艦首艦冒險號剛於上月中拖出船廠,由2021年開工至今,本艦幾乎四年都沒法下海,甚至有一段時間完全沒變化…其阻滯的建艦速度,甚至直接讓二號艦熱情號的工期進一步拖延。(圖片來自Navy Outlook)
但是英國皇家海軍整個造艦計畫,還是受到財政狀況預算額度嚴重約制;為何要以31型巡防艦取代通用型26型巡防艦,其實就是因為得標合約商巴布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 Group)係直接自丹麥奧登斯海事科技(OMT: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取得伊瓦·胡伊特菲爾特級巡防艦(Iver Huitfeldt-class frigate/Iver Huitfeldt-klassen)基本結構資料與藍圖作為發展儎臺與系統整合基礎,才能順利壓低成本,滿足英國以較低預算額度,完成換裝23型巡防艦之通用型巡防艦(GPFF:General Purpose Frigate)計畫。
總而言之,英國皇家海軍研製26型巡防艦為何會面對如此多之曲折變化,甚至是受限於預算額度,必須不斷調整計畫與構造形式以及武器配備,說實在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富國才能強兵。要想兵強馬壯,手中掌握堅甲利兵,歸根究底還是要有真金白銀支持,這是極度殘酷不變真理!
編按:由於32型的正式提出只有一年左右,現時只有BAE提出了對應這計劃的ASF護衛艦計劃。可見該艦後半部的裝備不但模組化,且直奔沿岸支援住務設計。32型原只是31型的第二批次,最初提出的要求(應付低烈度衝突、反水雷及支援瀕海策應群),也是31型的底子能輕易承受的,然而後來追加的要求意義就有點不明了,例如發展無人控制系統、AI等工程,究竟什麼方面可達到計劃要求的全自動化?概念相當模糊,若需要詳細研究再發展相應技術,時間和成本有可能失去控制。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的預算屠刀似乎真的要指向32型了。(圖片來自軍武狂人夢)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