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編按:MOP重型地堡鑽地彈今次算是大放異彩,不過有些資料是指該彈是專為伊朗地堡而研發的,即是說,對於俄國或中國那些上百甚至200公尺深的東西,未必能應付到。這級別可能要動用上核子武器了。(圖片來自連結)
美國東部時間6月21日,特朗普總統宣布已經對伊朗三處核設施完成襲擊,22日,伊朗方面表示伊朗早間已完成和設施的疏散,美國的襲擊並未造成「無法修復的破壞」。美國直接下場,伊朗和以色列持續10天的衝突升級在所難免。
「獅子的力量」的成功
6月13日,以色列發動了代號爲「獅子的力量」的軍事行動,對伊朗境內數十個與核計劃和其他軍事設施相關的目標發動空襲,並對伊朗高級軍官和相關科學家發起「斬首」行動。以軍稱,伊朗擁有足够的濃縮鈾,可以在幾天內製造出多枚炸彈,因此需要采取行動應對這一「迫在眉睫的威脅」。而伊朗方面自6月13日晚,也開始對以色列展開多輪導彈打擊及無人機襲擊,雙方衝突急劇升級。
從結果來看,這次襲擊以色列行動很成功,除了伊朗的國防設備以及核設施外,還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裏、伊朗原子能組織核安全部門高級專家德黑蘭奇和伊朗核物理學家、前原子能組織主席費雷敦·阿巴西·達瓦尼在內的多名革命衛隊指揮官。伊朗最頂尖的10名核科學家,有9名幾乎同時在襲擊中喪生,最後1名也在隨後的空襲中被炸身亡。
編按:伊朗兩架即將被擊毀的F-14,不過過去衛星照已發現這兩架F-14已停在原地一動不動兩年……伊朗的主力戰鬥機都是美制1970年代供應的(F-14、F-4E、F-5A/E),就算伊朗有能力生產次要甚至主要零件,45年後的今天多少尚能飛,都是個大問題。(網絡圖片)
這次以色列襲擊成效顯著的主要原因:一是行動的突然性,以色列行動成功的突然性確實很重要,也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在叙利亞的潰敗,去年12月,叙利亞局勢失控,總統巴沙爾出走俄羅斯後,原本的什葉派新月地帶瞬間真空,如今的以色列人可以通過叙利亞、伊拉克兩國領空直抵伊朗,伊朗苦心打造抵住以色列胸口的刀,如今成爲了對手刺向自己的利刃。
二是情報準確,以色列跟伊朗交惡不是一天兩天,這幾十年中,以色列各級情報部門一直對伊朗不遺餘力地進行滲透,以色列對伊朗的情報工作是到位的。以色列實施的是標準的「斬首」行動,第一波「做掉」伊朗軍隊的首腦,造成伊朗國內局勢的混亂,要達成這個效果情報的準確性很關鍵。
編按:伊朗武裝部隊的指揮官損失主要都在革命衛隊空軍,以軍雖用了假電郵之類邀約他們到某會場開會然後利用巡航導彈一波打掉,但以色列情報部門能直接滲入伊軍網絡,也代表了伊朗被滲透得相當嚴重。(網絡圖片)
以色列後續的打擊手段,除了戰機以外,還包括了如今戰場的新寵無人機,以及潜入伊朗境內的特工人員。除此外,以色列也充分把握了時間窗口,原定本月15日美國和伊朗將在阿曼舉行美伊第六輪核談判,以色列判斷美伊核談之前,伊朗肯定會麻痹大意,防禦上必然有疏漏。
以色列今次的襲擊手段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這次的軍事行動,與6月初烏克蘭襲擊俄羅斯機場的方案如出一轍。都是利用談判前對手的麻痹,從對手意想不到的方向實施打擊,同時也大量使用無人機對對手的基地進行精確打擊。還有一點相同,事後美國的表態都是自己並不知情,沒有參與其中。
編按:以色列空軍的轟炸編隊。由於伊軍空軍威脅大減,他們連對空導彈都沒帶了,不過若果沒有大量加油機加油,這些飛機的航程也頂多只能攻擊伊朗西部較接近邊界的地區。(圖片來自以色列空軍)
「泥石」升級衝突局面
再看看伊朗,伊朗的國內安保能力實在讓人無力吐槽,此前筆者談到伊朗的問題時,也說過伊朗國內被滲透的太嚴重,所有高層和重要人物的動向都被敵人摸得一清二楚,而且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這麽多年來,從沒見過伊朗對自身的安全防衛做出重大調整。
6月13日當以色列的第一次襲擊發生後,新聞報道伊朗的首席核科學家被刺身亡,有網友評論,伊朗不愧是千年古國人才就是多,這核武器專家就跟地裏的韭菜一樣割都割不盡,伊朗僅憑自己培養的核武器專家,都能耗盡以色列的炸彈。
編按:伊朗導彈其實不是沒有準確度,大部分彈頭的落點和預想的重要目標相距只有30-50米,攻擊民用重要目標更多是利用有限武器對於以色列經濟、基建和科研機構造成威脅與破壞,供以增加以色列的實際經濟損失及打擊民心。(網絡圖片)
以色列的第一波襲擊後,伊朗也開始自己的反擊,前幾輪的反擊勢頭不小,但是已落後手,以軍也加强了防禦,收效甚微。伊朗的反擊做得不好主要原因:一是失去了叙利亞這個重要的前出基地,這直接導致自己的反擊距離被拉長。到目前爲止,伊朗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到達以色列目標區域時間太長,增加了以色列的預警時間。
有新聞顯示,不但以色列攔截了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就連約旦也對過境的伊朗無人機進行攔截。失去了自己精心打造的什葉派新月帶,伊朗打擊以色列的力度自然减弱許多。
編按:以色列展示了很多伊朗流動發射導彈被打擊的片段。誠然這些導彈多是液燃彈,而且發射車主要都是貨櫃車改裝而不是正宗TEL,生存性很有問題,但以軍很多片段不是多角度同一目標,就是目標中彈後並未見激烈爆炸,這似乎暗示伊朗還是使用很多誘餌,以引開以軍的空中打擊。(網絡圖片)
隨後伊朗調整空襲計劃,從前期大規模防禦性反擊,改位小規模高頻次精准打擊,放弃防守嚴密的以軍事基地和政府辦公地點,導彈射向以色列富人居住區、醫院和商業中心等,6月18日,伊朗發布有「今晚,將會發生一件大事,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的警告,並向以境內發射「泥石」遠程重型導彈。
伊朗今次算是沒有食言,放出大招,成爲首個使用如此級別遠程重型導彈的國家,轟炸的效果雖然雙方各執一詞,但促使美國下場,並出動「B-2」隱形轟炸機,向伊朗核設施投下「GBU-57」鑽地彈,「泥石」導彈的威力可想而知。
編按:必須指出,以色列的戰爭實力在中東那麼強,除了對手相對更弱外,還有美國「兜底」補貼國防開支,必要時甚至無限支援彈葯並幫忙協防。圖為美軍支援以色列進行反導作戰的THAAD薩德反道導彈。(圖片出自 The Drive:WARZONE)
搖擺政策誤事
這次伊以衝突,再次暴露出伊朗當局,特別是高層政治的極端幼稚和不成熟,自從去年底丟失叙利亞後,整個伊朗高層就感覺到被以色列劍指家門的威脅。在這種局面下,伊朗高層方面想到的不是整軍備戰,而是開始寄希望於恢復美伊和談,把國家安全寄望於別人的賜予。
此舉太像當年的蔣介石,從「九·一八」到「淞滬會戰」,蔣介石一直秉持著不抵抗、訴諸國聯、國際交涉這一套方案,結果就是日本鬼子肆無忌憚,以及國際社會不鹹不淡的制裁。
這次伊朗也是如此,現在看來以色列與美國一開始就以「清零」伊朗的核能力爲目標,美方的談判只是迷惑伊朗的動作,爲的就是確保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的突然性和成功概率。遭襲後,伊朗表示退出與美國的直接談判,此舉正中美國下懷,這對美國來說既無任何損失,又可以繼續全面打壓伊朗,還能將談判破裂的責任推到其頭上。
編按:台灣質素異常低劣的媒體,不斷向民眾宣傳伊朗的「中俄」防空系統水平低劣,才會在以軍攻擊下一敗塗地,但實際上伊朗這20多年來沒有購買手提防空導彈以外的中國防空導彈,俄式S-300PMU的營數量相對其防空部隊也只佔少數,其絕對主力還是王政伊朗時代(1960-70年代)購入的西方防空系統的自行生產/在地化版本,比如MIM-23鷹式的國產版(右圖)就用到現在還是主力,Talaash(左圖)及一系列號稱中遠程防空導彈,根本是70年代獲得的標準1型艦載防空導彈(來自王政伊朗時代購買的兩艘美軍驅逐艦)的魔改型。(網絡圖片)
當然網上也有聲音認爲,美國並不知情,這只是以色列的單方面行爲,以方意圖就是通過大規模襲擊伊朗,成功迫使美伊任何一方退出談判,就既能阻斷兩國改善關係,又能通過升級地區緊張局勢,迫使美國暫停從中東進行戰略收縮,並加大投入軍力以對伊朗進行威懾。
這個說法比當年的蔣介石還幼稚,比現在的伊朗政府還弱智:6月11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已經爆料稱,以色列做好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的準備,並已告知美國,當天美國國務院以「恐怖主義、武裝衝突和內亂」爲由,發布四級旅行警告。
編按:說到底,沒有美軍的支援,以軍的持續戰力其實很成疑問,例如以軍雖然不錯的反導武器,但產量實在經不起消耗。2006年以軍進攻黎巴嫩,打了接近一個月都沒有什麼進展,且還被真主黨搫毀至少40架戰甲車(大部分無法拖回),最終被迫撤回。(網絡圖片)
同時特朗普表示將安排非必要人員從中東撤離,並將美軍在中東地區的所有軍事設施,都提升到高度戒備狀態。然後就是13日淩晨,以色列戰機飛臨伊朗上空,這一系列的絲滑操作,誰相信美國事先不知情,沒有參與其中?
造成伊朗領導層幼稚和不成熟的根本原因,就是伊朗現在的社會結構導致的,伊朗現在的社會結構特點,可以概括爲兩點:「少數統治多數」,目前伊朗社會大部分職務和財務,都被少數民族的阿塞拜疆人所把持,占多數的波斯人基本沒有參與資格(編按,這點其實很有問題,已查證的的專家會議議員名單都沒寫族系,除了先前任職政府的可確認族系,其他的籍貫都沒有集中在阿塞拜疆族聚居的四省,且1980年以來伊朗根本還是在行大波斯主義,阿塞拜疆語要至2012年才能列入學校教育);第二個特點是「神權統治世俗」,神職人員掌握國家最終决定權,總統和官員也是橡皮圖章。
編按:伊朗的伊斯蘭專家會議,主要由神學者或高級神職人員組成,且候選人資格相當苛刻,部分甚至是最高精神領袖任命,其餘則是名單通過後進行民選。其主職也是選舉最高精神領袖及監督他,憲法基礎上並沒有任何審議國政的權力,
現在的伊朗面臨的處境,跟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幾乎一模一樣,國內永遠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國外列强磨刀霍霍。而要解决這一系列矛盾的核心問題,在於重建社會架構,這不是一個短期的工程,也遠遠超過以哈梅內伊爲代表的神職人員的智慧,畢竟人類歷史上,真正喊出「人民萬歲」的政府和組織迄今爲止也只有一個。
現在,美國聲稱已鎖定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的行踪,而伊朗則稱哈梅內伊已轉入一處秘密地下掩體,並指定3位繼任人,還安排好軍事指揮官接替的順序,伊朗官方也發出嚴厲警告,聲稱一旦美國參與,將危及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戰事向著失控的方向發展。
編按:雖然經歷伊斯蘭革命,但就算是高米尼時代,伊朗都沒有遜尼亞哈比派一樣徹底的原教旨主義化,反而仍保留相當大的世俗化。伊朗此後就在伊斯蘭化與世俗化兩個方向上來回往返,其實有點「兩頭唔到岸」。
然而,就在三方劍拔弩張之時,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21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表態伊朗不追求核武器,同時準備就和平利用核能進行合作並建立信任,並準備了和談的方案。
該軟的時候硬,該硬的時候軟,這如此關鍵時刻,伊朗再次出現左右搖擺的態度,真有爛泥扶不上墻的感覺。在服軟與挨打之間,選擇了挨著打服軟,還有哪個大國敢給你强力的支撑?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