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李永峰:專訪科幻作家劉慈欣

2015-08-24 15:36:05
533-150313121F2O4_副本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祖籍河南,生於北京,現居山西陽泉。中國電力投資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被粉絲暱稱為大劉,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其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代表作有《三體》系列三部、《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等。自1999年以來,九度獲得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2015年8月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的第一部英文版,獲得美國星雲獎長篇小說獎。

生活於太行山深處的劉慈欣,疏於與外界交流,所以讓人倍感陌生。但他的作品所展示的厚重、宏大,以及對人類文明的深切關懷,卻令無數的讀者震撼。

在文革中,隨父親一起從北京下放到山西的劉慈欣,和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在青少年時期深受俄羅斯文學熏陶,喜歡列夫•托爾斯泰,但真正影響了他人生軌蹟的卻是讀小學的時候從父親箱底翻出的一本繁體版《地心遊記》,儒勒•凡爾納的這本經典科幻作品把他帶入了一個迷人而好玩的世界。

大學畢業後,劉慈欣成為山西娘子關火力發電廠的計算機工程師,理工科的教育背景和專業訓練,讓他迷戀科學的魅力,並且相信未來更加美好。而他所工作與生活的地方,面對著連綿的太行山,遠離大城市的喧囂與熱鬧,為了排遣生活的無聊,二十多年來,不斷讀書、思考與寫作,也許正是這種簡單、安穩和城市保持距離的生活,得以讓他能夠以超然的視角,俯瞰人類的歷史和文明。以下是劉慈欣接受亞洲周刊專訪的內容:

科幻與其他類型小說相比,對於現實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科幻用一些很獨特的視角來看現實,比如,它從整個宇宙的角度回望地球世界,把人類的社會現實放到一個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去考察和表現;它採用多世界的方式盡可能多地設想所有可能的未來,它對未來的預測基於科學但不拘泥於此。這些角度都是其他文學體裁所不具備的,有評論家說:科幻文學可能是唯一一種現實的文學。

您的寫作過程中,一些外在的限制有沒有影響您的表達?比如出版審查。

中國對文學作品的出版審查比對影視的要寬鬆許多,但出版審查肯定是對寫作有影響的,比如《三體》的第一部,完稿時正值文革三十週年,國內媒體一片噤聲。由於小說中的文革描寫,《三體》原計劃出版的單行本改成雜誌連載以避開審查,後來出版單行本時,也是考慮到審查因素,把處於開頭的文革內容移到了後面。儘管如此,就科幻文學而言,出版審查並沒有帶來致命的影響,而只是對創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至少對大多數作者是這樣。對我來說,對用科幻表現或隱喻現實不感興趣,科幻的題材很廣闊,不會有窒息的感覺。但應該承認,對於某些特定的作家,特別是那些關注現實並試圖用科幻的方式表現現實問題的作家,比如韓松,出版審查的影響很大,甚至從根本上限制了他們的創作,使他們主要的作品難以發表。

另外一些外在的限制主要是非職業寫作的環境,現在國內科幻作者大多處於業餘寫作狀態,本職工作都很忙,業餘寫短中篇尚可,寫長篇就十分艱辛,而現在的科幻市場規模也養不起一個專業的科幻作家群。

說到外在限制還有很有趣的現象:在國內,科幻在大多數人眼中都與兒童文學相聯繫,而處於職場中的業餘作者並不想讓人有幼稚和不成熟的感覺,所以對自己的科幻作者身份一般都是很低調的,也不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

現在中國的很多現實,都被人當成是科幻,您怎麼看?

中國的現實確實很科幻,或者說有些事情很荒誕。以文化大革命為例,與文革中真實發生過的那些事情相比,《一九八四》的想像力太貧乏了。那些事情之離奇之怪異,如果不是真實發生而是被某位作家寫進一部反烏托邦科幻小說,讀者肯定認為會想像過頭不真實。現在的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傳統的價值和信仰體系已經解體,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加上IT時代提供的信息浪潮,種種社會現象就更加表現出科幻般的離奇和怪誕。但如前面所說,我自己寫的這種科幻並不把表現現實做為任務,現實只是做為一個想像力起飛的平台,對平臺本身我並不感興趣,我總是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從現實啟程,但最後超越現實和階段性的政治,表現一種從宇宙角度看回來的更整體更終極的東西。這是從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英國科幻作家,著有《2001太空漫遊》等)那裡學來的。

您的小說中用了大量的弦理論、量子論等等,您如何追踪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與科學界沒有來往,也幾乎不認識科學家(給過我寶貴幫助的李劍龍博士例外,在此深表謝意),對於前沿科學的最新信息只能從一般媒體上獲得。不過對於寫科幻來說這也夠了,好的科幻小說不一定要用最新的知識,科幻小說中所涉及的應該盡可能是在大眾中比較普及的知識,這樣小說才具有可讀性。即使最古典最普及的初中物理知識,比如牛頓力學,都可能衍生出極其精采有創意和很前衛的科幻小說。

原文刊於作者博客,《香港輕新聞》授權轉載。

發佈於 讀書
By 2015-08-2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