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擂台】台港政治 為何不可混為一談?

2017-06-13 14:22:32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WeChat 圖片_20170613141844

【香港輕新聞】台獨組織「時代力量」成立「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簡稱「台港連線」),並請到本港多名立會自決派議員如羅冠聰、朱凱迪以及人民力量陳志全赴台。雖然與會議員表明自己並非港獨派,然有內地媒體已將之視為台獨與港獨的正式「聯手」。昨日至今有不少政圈中人與評論人就此發表看法,媒體持續關注此事。

《星島日報》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觀點,認為「台港連線」一類的活動旨在尋求其他國家向中方施加壓力;台港關聯一直存在,但可能引起中央對本土分離主張與港獨的加倍關注以及警惕。劉兆佳認為該情況可能令中央判斷對港獨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日後若採取更強硬態度時反而會更受民意支持。

《東方日報》今日有多篇評論談到此事。今日「正論」就指,雖然有人聲稱這並非港獨與台獨的勾結,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已。文章認為「台港連線」的成立並非偶然,在台灣「太陽花」運動後興起的「佔領中環」運動,彼此之間「同氣連枝」;不僅香港政客愛赴台「取經」,「時代力量」昨日還證實,因旺角暴潛逃台灣的香港人李倩怡正接受組織的「政治庇護」。「正論」直言,台灣已經成為容納「五獨」人士的「招降納叛」之地,雖然各派別在如今的政治現實下沒有出路,但他們依舊有能力製造混亂,為西方議論「一國兩制」留下話柄。

「正論」最後評論,指一切都是過去中央政府將「五十年不變」錯判為「五十年不管」,造成現時政府管治虛弱、青少年深受荼毒、港獨瘋狂蔓延的亂象,又言「此種社會氛圍不改,要撥亂反正談何容易!」

同報「獅子山上」畢日堯文章就以另一角度提出,「台港連線」成立,有人關注是一回事,但香港自決派多人親赴「和應」,而且事件發生在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前夕,就已進入「政治風眼」。即便赴會眾人如何聲稱「不是港獨」,政治本身就是印象,要「聽其言觀其行」,顯然本次香港議員給北京留下的「印象」並不良好。畢日堯最後質疑,香港代議士或政黨為何不各出奇謀自己努力,而是要爭取外力讓自己不感到孤立為先,才有政治力量爭取真普選?

今日《明報》社評「聞風筆動」李先知專欄均指,這批自決派議員的決定,長遠對香港爭取民主毫無益處。社評分析,長期以來台灣政界對香港事務並不特別上心,香港的民主運動在2014前也從無扯上自決獨立;但在蔡英文上台後,台灣對港態度也悄悄轉變。種種跡象顯示,「台港連線」的推動並非兩地議員間的對等交流,而是有實質的政治和立法行動,早已逾越分享民主化經驗的範疇。

社評指,雖然黃之鋒與羅冠聰等人均稱台港兩地面對北京的壓力應該「互相扶持」,但忘記了兩方的初衷不同:港人爭取的是民主,而台灣深綠爭取的卻是獨立。若香港政客再抱著與「敵人之敵」交友的想法與台獨打交道,只會為本港的民主運動幫倒忙,不利於切割「民主」與中央警惕的「港獨」兩個概念。

李先知文章亦引述幾名熟悉國情建制派人士的擔憂,稱本次事件對港人爭取民主毫無好處,反而使中央對香港推動民主更存戒心,等於變相為中央的「鷹派」提供彈藥,日後更有理由收緊對港的控制,使溫和派更難立足。李先知又轉述一些民主派人士觀點,認為將本次交流活動與台獨關聯的標籤化想法「不公平」;另有主流民主派議員表示,雖認為「台港連線」的成立雖然不智,但擔心公開批評又會引起非建制間的爭執,因此將低調處理。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06-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