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陳景祥:聽教車師傅話 開好特區這部車

2017-07-05 16:42:51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WeChat 圖片_20170705164051林鄭月娥領導的新政府上場。她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上周六播出)時說,首要任務是解決社會撕裂;到周一跟傳媒茶敘時則表示,香港目前最需要是令市民有希望。在上任前,林鄭月娥的民調支持度開始逐步上升,支持的比率超過反對,而今年七一上街的人數也明顯減少。一切迹象都顯示,行政長官換人或許未能解決「長遠問題」,然而短期內因新特首釋出善意,令對立情緒緩和、社會氣氛得以改善,則是顯而易見的。

修補撕裂,或有人稱為「大和解」,相信是不少港人對新政府能撥亂反正扭轉過去5年「以鬥爭為綱」的寄望。今年初特首選舉時出現的「曾俊華現象」,就是投射了很多人厭倦政見對立、互相仇視、你死我活的那種政治生態。而能夠扭轉這種劣質化政治生態,必須由政府施政入手。林鄭把修補撕裂列為上任後首要工作,應該是感覺到了民情所在。

但是,有些人是不認同「大和解」的。他們認為反對派是命定反中央、反特區政府,不管誰上台,只要是中央認可支持的行政長官,反對派就會「反到底」,任何和風好景都是短暫的、不可靠的。

大和解既要特首主動也要中央支持

這種講法不能說錯。但如果堅持認為「大和解」不可得,政府的對策就要寸步不讓、任何政府認為「對」的就要迎難而上,也毋須花時間跟持不同意見者溝通,反正溝通了也是反對的……以這種思維主導施政,結果如何,過去5年的經歷應已提供了答案。反對派雖然「凡政府做的都反」,然而他們仍然不是社會主流,也未形成壓倒性的大多數。政府的責任,難道不應在大部分屬於非反對派的港人中間爭取最多支持、形成最大的共識嗎?

要「大和解」,既要特首主動,也要中央政府支持。從習近平主席訪港3天的公開講話來看,其主調顯然比過去幾年的官方文件及其他中央大員要來得溫和。他在7月1日講話的「四點意見」中,第四點就以「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主線,指「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這段話,可以是指反對派,但其實也是過去5年政府施政的寫照。

習近平的講話也提出:「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這種有前設之下的溝通,泛民沒有「積極回應」,因為會被指為接受統戰、放棄原則;然而有前設的溝通起碼意味着中央不反對特區政府與持不同意見人士對話——大門開了,餘下的就要看時機。泛民背景的4名立法會議員出席了林鄭月娥的就職儀式,應視之為一次善意回應。

政治任務不易做 但不能不做

當然,「和解」之路並不容易,當碰上棘手問題,「和風」很快就會消散。曾蔭權在2005年3月接任特首,當年七一遊行同樣是人數大減,有評論更認為街頭運動已經失焦,沒有了「倒董」的號召,政治氣氛將從此不一樣。事實卻是,當曾蔭權在2010年5月推政改方案(當年名為「起錨」,反對派則改之為「超錯」)後,民情立即逆轉,泛民的反對行動一浪接一浪,令曾蔭權的民望大挫,政府和泛民的關係又回復「舊觀」……林鄭月娥任內是否重啟政改、會否為23條立法,很大程度決定「大和解」能否持續下去。

在競選政綱中,林鄭沒有對重啟政改和23條立法作出承諾;但最後做或不做,決定權不在行政長官而在中央。對重啟政改,北京「興趣不大」;即使重啟,也極可能以8.31人大決議為藍本,泛民一定不會接受,做了也是白做。

但23條立法,中央大員在不同場合都發出了「不應再拖」或「不能再拖」的信息。習近平七一講話沒有明示,但重申「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如果未來一段時間港獨及分離主義活動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來自中央要求23條立法的聲音會更多、更大,加上本地的愛國團體配合呼籲,特首到時會窮於招架。

回歸以來,每任特區政府都表示要注重民生、搞好建設,然而最後都敗在「政治任務」之下。習近平七一講話為本屆政府開出了兩個政治任務:一是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二是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前者的具體措施是為國家安全(23條)立法,後者是推行國民教育。這些都是政治任務,不容易做,但不能不做。

能否避政治風波 要看特首如何「馴服」港獨

在民生和建設項目上,習近平「指導」特區政府要做好房屋、青少年工作。這些社會政策,對特區政府尤其長於執行的林鄭月娥來說,問題應該不大,而且政府庫房多金、儲備充裕,足以支持政府推行各項民生工程和基礎建設。

習近平訪港的幾次講話,為特區管治劃出了一個框框,從此特區政府只需按着中央的思路,背靠祖國,宏觀策略是配合「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幣國際化,從中找尋商機;對內是嚴防港獨、做好青少年工作,提高他們的民族愛國意識;在民生方面是投入資源搞教育、房屋、安老。幾管齊下,未來5年,中央會當「教車師傅」,直接指導,香港應該出不了什麼亂子。但最終能否避過政治風波,就要看行政長官如何「馴服」港獨勢力了。

原刊於《明報》,香港輕新聞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17-07-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