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出路?政府不做可由民間做?

2019-07-24 14:00:59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自反修例示威開展以來,就有社會各界人士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7月23日又有34 名前高官議員及專業人士再次發起聯署,認為是修補撕裂、尋求和解唯一公認的有效方法。有意見認為,既然政府不願意成立,民間亦可以獨立調查,只要委員會成員有公信力,民間獨立調查應可以得社會支持,目前民間自救是唯一出路;亦有意見認為,目前示威者訴求已變,不再只是反修例,而是「劍指政權」,即使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亦無法紓解困局。

營造政治迴旋空間緩和局勢

《明報》7月24日社評表示,雖然目前局勢嚴峻,但是仍然應該爭取以既有機制解決危機,「連日來,愈來愈多社會領袖支持獨立調查,本着並非單獨針對任何一方的原則,全面還原反修例風暴真相,為社會撕裂傷口止血」,政府應盡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營造政治迴旋空間,「讓局勢緩和下來」。社評認為,「如果民情認同以獨立調查平息紛爭,暴力事件仍然可望沉寂下來」;「際此危難關頭,不同政治陣營應以香港整體利益為念,停止『極限施壓』等政治操作,攜手叫停暴力,讓社會恢復穩定」。

獨立調查是社會最大公約數

公共事務顧問盧子健7月24日於《明報》撰文表示,經過元朗血案,很多人會認為政府更難同意獨立調查,然而盧子健認為,正因為元朗血案,「再加上早一個星期沙田新城市廣場的困獸鬥,市民的憤怒接近沸點」;「到目前為止,政府基本上否決民眾所有要求」,「如果再拖延下去而沒有任何積極舉措,危機就會變成災難」。盧子健指,在民眾的眾多要求中,獨立調查是比較中性,得到多方面支持的方案,「相信支持者橫跨「深黃」至「淺藍」的廣闊地帶,可算是在目前對立情緒高漲的社會中的最大公約數。

盧子健指,「在政治光譜中,獨立調查不足以完全解決香港的困局,但起碼可以形成突破口,增加衝出困局的機會」;而政府不做獨立調查的表面理由,「完全站不住腳」。有意見認為政府考慮的是北京及警隊反對,盧子健表示,「就算北京反對,也不能認為它一定不會改變主意」,「之前北京也支持特區政府修例,最後又支持暫緩,證明世事無絕對」;如果政府要考慮警隊士氣,「其實很多要求獨立調查的人,並沒有仇警思想」,「遺憾的是,因為政府拂逆民意,民怨爆發觸發更多警民衝突,令針對警隊的不滿情緒急升」。

民間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資深傳媒人陳景祥7月24日於《明報》撰文表示,「遇上政治危機,政客一般會以改組政府或獨立調查以回應民眾訴求。這是危機管理的ABC,然而林鄭政府都沒有做」。陳景祥指,「這次因修例而起的警民衝突規模大、民情激動,單靠監警會未必足夠」,亦有前監警會成員知道監警會局限,贊成要另設獨立調查。陳景祥建議可能成立「民間獨立調查委員會」,「盡力找出真相,提供一個平台讓各方發聲,溝通互動,透過對話彌補撕裂創傷」。

陳景祥認為,「政府不做,唯有民間來做」,民間獨立調查可以由提出過要求的大法官、學者、宗教界、教育界、前高官聯合組成委員會,「只要成員有公信力,民間獨立調查應可以得到各方支持」,至目前這個地步,「民間自救是唯一出路」,「也許有人認為是過分天真、一廂情願,但我認為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走下去,總比以暴易暴要好」。

政府不讓步管治將舉步維艱

《信報》7月24日「香港脈搏」余錦賢文章引述政府中人表示,「不少公務員都關注現今亂局,紛紛表達不滿,尤其年輕官員對目前如同『無政府狀態』十分無奈,慨嘆看不到出路。文章引述政務官表示,「由於當局再三表明不會就撤回修例或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建議作任何讓步,導致政府寸步難行,日後管治勢將舉步維艱」;「面對如此困局,大家通過自己的渠道向高層反映意見,但能否獲決策者、亦即行政長官接納則難以知曉」。

年輕示威者的訴求已有轉變

《星島日報》7月24日「大棋盤」杜良謀文章表示,「有建制中人亦私下向中央陳情,認為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有助紓解困局」。文章引述民陣直言,「示威者不會滿足於只有一項訴求獲得回應」。文章認為對這些年輕示威者而言,「要求的是雙真普選的制度改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根本微不足道,這些有心人提出的建議,似乎是追不上形勢,根本無法解決目前的困局」。文章引述官府中人指,「提出相關建議的,既包括有心人希望能推動『行一步』,期望紓解困局;亦包括背後有其他政治目的」。

杜良謀文章引述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認為,「五大訴求中,不拘捕、不檢控示威者一項非常重要,相信對於示威者亦然,反而林鄭月娥下台一項可斟酌,而林鄭至少須承諾與北京商討『雙普選』安排,始有機會化解困局」。文章認為,「目前整個政治風暴,是由這批年輕示威者主導推動,他們將今次示威浪潮視為千載難逢的機會,要藉此推動制度上的革命。在他們毫無妥協可能下,政府又有何誘因行出一步呢」?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7-2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