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解放軍戰略火箭部隊將攜「東風-41」亮相大閱兵?

2019-08-19 09:02:31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今年的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根據「十年一大慶」的原則,10月1日理應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閱兵是軍威、國威的體現,從1949年到2009年,新中國先後在這裏舉辦14次國慶閱兵。從1949年到1959年,新中國每年10月1日都舉行國慶閱兵,此後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到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時,又恢復了國慶閱兵。1999年、2009年分別舉行了國慶50周年、60周年閱兵,2015年9月又舉行過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閱兵式。

高速公路上遇到可能正進行轉移的DF-41機動TEL發射車。(網絡圖片)

 

此前有網絡輿論認為,今年的閱兵儀式必將載入史冊,因為會有一些新的大國武器將逐個展示。而每逢中國舉行重大的閱兵儀式的時候,都是國內軍迷的節日,很多之前網上熱傳的裝備都會選擇這個時機公開亮相。因此從現在開始,筆者也會陸陸續續根據一些資料,推出系列相關文章詳細討論。

相信只要仔細關注過中國歷屆閱兵儀式的朋友們都不難發現,像東風系列導彈這種國之重器」,每個新型號的首次亮相一般都在閱兵儀式上:比如東風-21甲」中程彈道導彈東風-5B」洲際戰略核導彈等。依此慣例,多次傳來試射成功消息,但尚未公開亮相的東風-41洲際導彈將很有可能會在2019年閱兵儀式上出現。多次網傳的全球首款高超音速武器東風-17也很可能會現身……而且,有跡象表明,這些「大國重器」已經現身今年的閱兵村了。

通州閱兵村2019年7月4日的衛星照片,圖中有疑是DF-41、2017年11月朱日和大閱兵出現的DF-31AG及2015年9月抗戰勝利閱兵的DF-26。(網絡圖片)

閱兵村是中國為了檢閱軍隊而建設的臨時用地,一般是在軍事演習和檢閱之前用於軍隊訓練的場所。按往年閱兵的慣例,解放軍在北京設立的閱兵村共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北京城北郊的昌平區大沙河畔的沙河機場,受閱的徒步方隊在此訓練。另一個閱兵村位於北京城東郊的通州,受閱的車輛方隊在那裏訓練。根據網傳的衛星圖片,近日在通州的閱兵村裏已經出現了至少十八台的東風-41發射車和十八台東風-31的發射車,這些本來不是該地駐紮的裝備,如無意外,這就是為今年的閱兵做的准備。

分別於2009國慶閱兵及2017朱日和閱兵中出現的東風31A及東風31AG。估計後者是前者的機動TEL發射型,路外機動能力比TEL卡車更高。另外由於本彈發展自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型,故尺寸同樣偏向短彈身但粗直徑。(網絡圖片)

 

「大國重器」為閱兵式亮點

自從中國在1984年恢復閱兵儀式並確定了十年一大慶的原則後,雖然很多軍事愛好者的關注點都不同,但是中國的每次閱兵中的重頭戲,也是最受國外關注的,其實都是戰略火箭部隊。從1984年第一次亮相的巨浪1東風5,到1999年東風-31,再到2009年東風-31A,每次閱兵式中國展示的戰略導彈力量都是最吸引眼球的。

2009年展出的DF-5B分導彈頭ICBM。右邊是其試驗用的發射井。估計就算是全新導彈,都可能出現井射型和TEL發射型並存的性況。(網絡圖片)

 

1984年閱兵式亮相的東風5型導彈是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0,000公里,使用液體導彈燃料發動機,由多級火箭組裝而成。但是該導彈不具備機動發射能力,一般由發射井發射,而且發射前還有分別吊裝各級導彈發動機,彈頭,加注燃料,導彈自檢,程序設定等複雜程序。到了2009年和1999年閱兵式時,從亮相的東風-31以及東風-31A彈道導彈開始,中國終於裝備了遠程固體彈道導彈

抖音上的DF-41發射車狂飇短片,速度在這種多軸車來說絕不低。

 

作為當時中國的最新戰略武器,這兩型導彈應用了許多新技術。與其前輩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更重要的是作為固體彈道導彈,東風-31系列具備了野外機動發射的能力,這就意味著該系列彈道導彈戰時的生存力更強。不過東風-31系列彈道導彈也有點短板:首先射程不夠,資料顯示它們的射程大約是11,000公里,不能覆蓋美國全境;其次是彈頭太少,東風-31只是單彈頭,東風-31A也只有三枚彈頭。不過,這次准備亮相的東風-41則完全不一樣。

 

嚴就尺寸而言,DF-41比較接近RS-24阿爾斯型中重型機動ICB。阿爾斯剛好可帶六枚中小型核彈頭。(網絡圖片)

 

「東風-41」如何壓制反導系統?

資料顯示,東風-41彈道導彈(中國代號: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目前中國軍方對外公布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中最先進的系統之一。它采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2016年4月19日,中國進行可分導的新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試驗,2018年東風-41彈道導彈正式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服役。該型彈道導彈采用了高精度的慣性制導系統,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俄國R-36M型ICBM,北約代號SS-18撒旦。這款ICBM因條約所限,可搭載只有10個MIRV彈頭,但它的原始搭載量達8噸,其實至少可搭載16-20個(更輕的彈頭應該可搭載更多)。多出來的搭載量可以搭載多個誘餌,以吸引擱截彈,甚至能消耗更多攔截彈,為後續飛彈"開路"。多彈道分導ICBM最大的優勢,在於有足夠空間搭載更多欺敵手段。(網絡圖片)

 

東風-41采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ultiple independently reentry vehicle,簡稱MIRV)技術,可攜帶6至10枚分導式核彈頭,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大大降低反導系統的效能,這將嚴重動搖各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可以說,東風41彈道導彈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真正意義上的「殺手鐧」,這不免讓人更加期待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上一睹它的真容。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8-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