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雙航艦作戰是真功夫還是假把勢?

2020-07-08 16:02:47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在菲律賓以東的菲律賓海演習的航母列根號及尼米滋號。要留意的是這個編隊的護航艦數目偏少,另外由於菲律賓海很大,實際上美軍很可能是演練遠距離分進合擊的戰術。(網絡圖片)

七月初美國海軍以尼米茲號與雷根號兩艘航空母艦為核心之航艦戰鬥群,高調於菲律賓海和南海實施操演,並且對外刻意使用「雙航艦編隊作戰」辭語進行宣傳,強調美國海軍擁有此種航艦編隊作戰先進戰力,顯然意有所指其中大有文章。

其實與美國軍事操演配套端上檯面之文宣攻勢,就是衝著中國大陸網路軍事迷在山東艦成軍後,所不斷強調進入所謂「雙航母時代」而來,存心就是要去殺殺大陸銳氣,滅滅北京威風,故意擺出此種戰力乃美國海軍別無分號之看家本領。但將兩艘航艦納入相同編隊,就軍事論軍事而言,究竟是真功夫還是假把勢呢?

編按:海灣戰爭中著名的美軍特遺艦隊 Battle Force Zulu,當中含中途島號( USS MIDWAY (CV-41))、遊騎兵號(USS RANGER (CV-61))、西奧多.羅斯福號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及美利堅號(USS AMERICA (CV-66)),這是冷戰開始以後僅見的四航母戰鬥群編隊。事實上,美軍是有六艘航母參戰,不過另兩艘在東地中海。 四條航母每次只保持兩艘在波斯灣內、一艘在紅海,另一艘在阿拉伯海休整,基本上除這次於91年3月3日的擺拍外,整場戰爭未有聚頭。當年美國有15艘航母,才有能力在同一地方部署6艘航母。以現時情況而言,同一時間有三艘航母作海外部署已很幸運了。(維基百科圖片)

儘管在上個世紀初葉,人類開始進入航空時代,很快各個海軍強權就開始研發航空母艦,不過當時各個海軍強權在初期都是讓航艦兵力擔任輔助性作戰任務,但是隨著艦儎戰機工藝與配備武器逐漸成熟,海軍作戰主流思維不得不讓重砲巨艦開始退場,而逐步邁入艦隊航空決戰時代。

儘管如此,在二次大戰之前,海軍強權尚未發展出以航艦為核心,並運用特遣編組方式納編護航兵力,建構出以航艦艦儎機兵力為主力之作戰序列;直到二次大戰爆發前,各個海軍強國才開始逐漸發展出此種航艦作戰特遣編組。但是率先將多艘航艦納入單一特遣編組,並且實際投入作戰卻是日本帝國海軍。

編按:1938年艦隊演習中,美國少有三艘航母聚首一堂(因為最近的遊騎兵號是在大西洋那邊的,只是赴大演習跑過來參加)。上面的勒星頓與沙拉托加號,雖屬同一戰隊,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帶同自己的護衛艦隊分頭行動。(網絡圖片)

日本帝國海軍為針對攻擊珍珠港必須統合使用所有航空兵力,以便遂行空中打擊任務,因此將所有航艦納入相同特遣編組,並稱為「機動部隊」(Kidō Butai),而在實際作戰時則是將航艦兵力以兩艘航艦共同編隊遂行作戰。其中第一航空戰隊轄有赤城與加賀兩艘航艦,而第二航空戰隊則是轄有飛龍與蒼龍兩艘航艦,在珍珠港開戰前,更納入翔鶴與瑞鶴兩艘航艦,在機動部隊所轄作戰序列中成立第五航空戰隊,此為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兵力全盛期高峰。

編按:第一航空戰隊(或稱一航戰)是世上其中一支最早的獨立航母編隊,且編制理論上常有兩隻大型航母及一艘小型航母作為重心。但實際上由1933至1939年,赤城及加賀號都先後入塢進行重大改裝,這段時間內一航戰就只有一艘大型航母加一艘輕型航母(鳳翔或一條水上機母艦)有實際戰力。圖片遠處是加賀號,近處是鳳翔,估計攝於37或38年。(網絡圖片)

此種雙航艦編隊作戰兵力編組一直維持到中途島海戰;該戰役日本帝國海軍損失四艘航空母艦後,機動部隊亦隨之解編重組,而日本帝國海軍雙航艦編隊共同作戰模式亦隨之告終。但是在同一時期,美國海軍卻是維持以一艘航艦為核心之作戰特遣編組,但是各個以一艘航艦為核心編組之不同航母戰鬥群,卻在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中,能夠以兩個或是多個航母戰鬥群相互配合支援模式,遂行海上航艦空中兵力對決戰鬥,顯現出更高作戰彈性與用兵更加靈活。

編按:1942年的聖克魯茲大海戰中,美軍縱有兩艘航母,但仍然是分成兩個戰鬥群以相隔20公里的距離進入戰區的。圖為該役中受到重創的大黃蜂號航母。美軍在1944年以前多是單航母或一重一輕兩航母組成戰鬥群的,至1944年初大部分新航母就位後,才以一個航母戰鬥群兩重兩輕的方式配置航母,並組成四支航母戰鬥群。(網絡圖片)

儘管如此,在二次大戰末期,當美國大量建造艦艇,生產出多艘航艦,並且美國海軍完全掌控太平洋與大西洋制海權後,不再有可能發生航艦對決作戰場景時,由於海上威脅降低,因此美國海軍開始將多艘航艦納入相同編隊,統一運用艦儎航空兵力開始對陸地實施空襲,此時就又開啟另波多艘航艦編隊作戰模式,此時航艦作戰重點就變成向陸地投射火力,進行戰略打擊以及掩護兩棲攻略行動,此時美國航艦作戰在雙方實力懸殊態勢下,基本上就只是發揮航空兵力前進基地職能,整個航艦作戰基調產生結構性變化。

編按:六月初在大西洋那邊,美軍也同樣擺出雙航母陣勢,不過這和太平洋那邊又大有不同:這只是聯訓項目,杜魯門號正在做海外部署前旳訓練工作,而福特號至現時尚未正式部署,只是以大約一半的航空隊做任務適航訓練及編寫教範而已。(美國海軍圖片)

所以當吾人省思與比較以單一航艦所編組之特遣編隊,究竟會與以兩艘航艦所編組而成之特遣編隊戰力差別何在?姑且不論航艦所承儎戰機數量與種類,究竟以多艘航艦納入相同編隊遂行作戰,能否獲得真實作戰優勢與利基,恐怕才是問題核心所在。針對此項戰術編組問題,其實又要從兵力與火力之傳統面向進行思考,才能夠獲得較為公允答案。

首先吾人必須理解,戰場用兵所有兵力分合運動,就是希望在特地時空下形成優勢擊敗敵手。假若各個兵力無法遠距投射火力時,就必須加以集中才能夠形成火力優勢,這就是當地面部隊進行巷戰或是單兵各自纏鬥時,就必須仰賴優勢兵力原因所在。但是當兵力集中時,就會同時形成目標,容易遭致敵方運用遠程投射武力攻擊,所以又必須適當疏散,以利兵力防護,避免過度集中,不能獲得集中火力之優勢,反而成為便於敵方攻擊目標。

編按:通常一個32個月的部處周期中,航母有60%時間處於可部署狀態(左圖)。然而由於航母需各類中修大修(右圖中以PIA / DPIA或SRA等標示),而且同時間會有一條航母會處於長期大修兼更換核燃料 / 升級(右圖中以黃柱及簡稱RCOH加以標示),同一時間中有五艘航母可以部署(以綠柱及灰藍柱表示)已經很不錯了,而能海外部署並立即使用的就更少。(網絡圖片)

所以在戰場上若是能夠兼顧兵力防護,又能夠集中火力殺傷敵方,那是最理想之兵力配置方式,亦就是所謂兵力分散火力集中最佳選項。基本上航艦所承儎戰機,具有遠程投射火力能力,航艦編隊納編護航艦艇,基本上所遂行之反潛、防空、反水面以及電子戰都是屬於守勢自衛作戰,以便保障航艦上戰機能夠順利出擊,所以當考量兵力編組時,自然就必須依據此種思維準據加以評量。

編按:分散式殺傷概念本來就是透過普遍發配新式反艦武器與艦隻上,再透過網絡進行敵性分享與協調分配目標,對敵方區內軍力進行大規模打擊,同時強化防空及反導的協同作戰肶力,從而分擔航母戰鬥群的工作並取得制海權,但事實上連航母戰鬥群都可整合進這樣的戰鬥網絡上,兩個相距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航母戰鬥群都可分進合擊。系統對於網絡整合性、資訊共享與武器的協調性十分強調。(網絡圖片)

因此就增加航艦數量納入相同編隊來說,整個防空、反潛、反飛彈與電子對抗作戰複雜度就會急遽增高,特別是計算護航屏衛兵力部位參數,以及相關戰術運動公式就更會是嚴峻挑戰,同時在航艦戰機施放與回收,設定空中安全航道與空中加油會合區與待命區,辨識敵友以及戰場救援等作業上,其實根本就是搬石頭砸自己腳,增加作業麻煩與困擾,但卻未見得能透過集中航艦兵力,獲得任何提升整體火力可能性(編技:分兵合擊其實無損總體攻擊性,反而因為己方分散而令對方防禦難度提升)。

編按:F-18 E/F均有搭載四枚反艦導彈進行攻擊的能力。有人指世上最可怕的飽和攻擊是二十架F-18帶80枚反艦導彈發動攻擊,因為協調更為容易……不過由於大部分反艦彈在末端都要打開雷達進行搜索及導向最終目標,而一個空域內容納相近波段雷達同時開機的數量有限,導彈還是要分波次進行攻擊的。在這情況下,由兩個以上方向分進合擊似乎更有效率。(網絡圖片)

其實就現代指揮管制與保密通信能量來說,不同航艦根本不必納入相同編隊,就可以讓航艦所承儎戰機兵力進行分進合擊相互策應;所以將多艘航艦納入相同編隊,實在是畫蛇添足並無必要。而且考量航艦各項作業所需海域範圍大小,將多艘航艦納在相同編隊,其所需海域亦相對擴大,必要時更需將不同航艦保持適當距離,以疏散隊形進行相關航機起降作業,此時更會增加護航兵力作業負荷,讓其防護能力受到削弱,整個用兵彈性更是面對難以克服限制因素,硬將不同航艦湊在相同編隊,真是會萌生百礙而難見一利。

所以美國海軍硬是擺出雙航艦編隊操演架勢,其實並非展現真功夫,而是虛晃一招故弄玄虛,搞出個假把勢來唬人,但是就宣傳上來說,其實倒還真是頗讓人深信不疑,至少讓各方媒體都在這個字眼花上不少墨水,亦讓各方軍事評論家沸沸揚揚地指三道四講個痛快。其實真是還要回到源頭,當初所謂進入「雙航母時代」,其實在軍事上確實沒有真正意義,但就算是胡扯還是有人願意搭腔唱和,想起來還真是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7-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