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Pklok﹕新冠肺炎疫情所揭示的競爭

2020-10-21 13:50:35
pklok

修讀新聞傳播系學生,未曾有一股改變世界的作氣,但寄望以所知所能分享自己看法,或許不是見解獨到,仍盼我的文字與聲音在社會中可有一番作為。

2019年將是人類在公共衞生歷史中極具標誌性的一年。 2020年1月12日,世界衞生組織 (WHO)為這場疫症正名為「COVID-19」(新冠肺炎),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博弈,亦加劇在不同領域中的競爭。直至十月上旬,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逼近3,500萬,至今依然未見緩和趨勢,為這場博弈在來年增添不明因素。在這兩年間抗疫過程中,人類與大自然,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演越烈,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及意義。

人類或許從未擺脫自然的限制

人類自古一直嘗試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斷挑戰極限,亦有學者近年提出「人類擁有無限能力的幻覺」的概念;誠然人類有能力總結由古至今的醫學智慧,揉合自然物理和化學定律,發展疫苗擊退病毒,並普及接種而形成群體免疫 (Herd immunity),如天花一類曾經聞之色變的疾病,都可透過疫苗免疫,甚至在人群中消滅病源。

雖然人類科技智慧會不斷進步,成功對抗不少病毒的來襲,但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人類亦不間斷開採天然資源,掏取更多動力,應付人類崇尚物質日增的需求,對地球及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污染,引致全球暖化的加劇。

有學者曾經警告,全球暖化加劇,會進一步釋放在冰川的萬年病毒,例如在青藏高源的冰河中,受住整體氣溫上升影響,導致凍土融化,科學家已發現至少30多種屬於萬年前的病毒,重新得以活躍起來,其病株的變化更趨複雜,恐怕「冰川病毒」會進一步威脅人類未來發展。

「天人合一」乃是中國流傳至今的智慧,人類的智慧固然發達,但為著無止境提升的生活要求,則對大自然有負面的影響,反而成為威脅人類的因素。在與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博奕中,人類開始深深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一種未知的病毒,就足以令人類承認現代化的脆弱,人類或許從未擺脫自然的限制,以及大自然對人類的反饋。

世界各國形成多邊的惡性競爭

在經濟方面,各地政府為了紓緩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多推行直接「派錢」,不少人也可推測,長遠而言這將會導致個別地方的人才和資金流失;各地政府亦打著捍衞「國家安全」的旗號,形成多邊的惡性競爭。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預計,因為受到疫情的陰霾下,在2020至2021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涉及9萬億美元的損失,但為減輕現時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各地政府相繼開倉濟貧,如美國推出2萬億元美元經濟援助政策 ; 德國實行5,500億歐元貨款; 中國設立8,000億人民幣的貸款和消費劵等。

這些措施的成效眾說紛紜。有人擔憂,今趟的經濟援助或許已經掏空庫房的大部分,但都只屬短期的支援,面對疫情至今仍未止步,一系列的經濟支持還未見有封頂的空間。派發消費劵,並不能解決眾多界別的失業的困境,或市民應付百物騰貴的情況,僅有限地滿足地區內需而己。

長遠而言,不同社會的經濟消耗,會拖垮地方的前景,驅使當地人才和他們的資金流失,人才會以不拖累其生活質素為考慮,移民至較優勝的地方居住,若果成為主流的動向,頓時會令當地社會層階缺失大部分中高產的人士,局限地區的整體發展能力。在漣漪效應下,地方的經濟復原速度較同區更落後,因此今天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實屬保護未來該區發展的必要手段,或可成為全球財富重新分布的轉捩點。

筆者相信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博奕,極大可能會伸延至明年。在這次的疫情中,人類社會正應付內外的競爭,也是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一次難以預測的改變,當中代價是我們逼不得已要承受,也正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如何在經濟發展和保護大自然間取得平衡。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10-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