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呂琪:拜登上台 香港洗牌?

2020-12-15 11:33:20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維基百科/WiNG圖片)

目前,美國大選結果已經水落石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特朗普指示他們,按照美國總務署(GSA)的決定開展交接工作。明年,隨著拜登和民主黨重回白宮,國際博弈的新戲大幕即將拉開。

牌已出盡

此前筆者的文章裡談到,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香港是其中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未來四年拜登將如何看待香港事務,也是值得探討的。

正如筆者前文所說,美國政府不論誰上臺,遏制中國這一政策必將繼續執行。那麼在這個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未來拜登政府對港政策,一定會做出適當的調整,因為美國在香港埋下的伏筆,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特別是2019年度香港的動亂期間都顯現出來。美國政府在香港培養的代理人,從幕後到台前都紛紛登臺亮相,效果就見仁見智。

 

美國總統當選者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人選沙利文(Jake Sullivan)雖然表示關注並聲言協助受迫害者尋找避風港,言下之意,即代表他們已知原有平衡已經破局,最激進的美國支持者在香港亦難有立足之地。(Joe Biden YouTube 影片截圖

這就好比「鋤大D」,黑桃2已出也就沒用了,既然目前美國在香港沒有更好的牌可以打,那麼自然要做出調整和收縮。

錢字作怪

誠然,美國是不可能放棄在港事務的,因為香港有著對美國來說必不可少的用處,現在香港對於美國來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國際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

2000年以來,美國一直希望重振經濟,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兩任美國總統都靠振興美國的口號上位,可惜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國政界精英們都清楚,振興經濟靠的是投入,投入就需要資金。20年來的幾場戰爭導致資金緊張,讓美國經濟振興只能是一句空談。

必須指出,現時拜登首要任務是回復經濟,否則緩解社會矛盾等事根本無從談起,更隨時輸掉下次中期選舉。(CGTN片段截圖)

雖說奧巴馬後期和特朗普時代,美國已經下定論決心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抽身,但是這些戰爭已經榨乾了美國的國庫,恢復還需時日,而今年的疫情,更令美國的經濟雪上加霜。一句老話:錢不是萬能,但是沒錢就萬萬不能。如何讓國際上的資金重回美國,成為提振美國經濟的血液,這才是美國領導人重點考慮的方向。這幾年美國最缺的就是錢,而國際金融中心就意味著大量的錢。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每天流入和流出的熱錢數目驚人。盯上這些錢的美國,如何吞下這塊「肥叉燒」,把熱錢引回美國,就需要美國政府決策人思考和部署。

 

稍早時特朗普政府對華資金與投資非常不友善之舉,令很多中國投資都計劃暫時撤出美國,部分更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地;美方若要繼續引進中國資金,現時恐怕只能依靠中港的資金往來這個途徑。(圖片來自騰訊新聞)

 

資本是很現實,它不是以個人和政府的意志力和命令列事的,即使美國貴為世界最強國,特朗普被冠以「懂王」的稱號,都無法對資本發號施令。不過,美國依然有辦法引導資金回流,比如製造恐慌和混亂,這在世界多國已經屢試不爽了,2019年在香港也如法炮製,但是很明顯,美國這次並沒有收獲預期的成功。既然這一招不行,那麼美國肯定是要換新招,換言之,美國在香港積蓄的牌打完了,未來美國對港政策是要換一種出牌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拜登需於未來一段時間集中火力改善國內新冠疫情與經濟情況,並致力穩定美國社會情緒,否則四年後的大選,民主黨也很難取得勝利。(來源:Youtube片段截圖)

 

無可替代

此前香港亂的時候,網上有人在說,另起爐灶重建一個金融中心,筆者以為那是癡人說夢。要知道香港離岸金融中心地位的確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不是圈一塊地、蓋幾棟高樓大廈、修個機場碼頭,或者引進些高級人才就能做到的。要成為金融中心,首先就要得到各方資金的認可,資金要覺得你這個地方是安全的、可靠的。而香港能成為離岸金融中心,就包含了外資對香港的認可,還有中資對香港的認可,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去年,香港社會最紛紛擾擾之時,深圳和新加坡都表示,願意替代香港成為新的金融中心。但是,決定這兩個城市不可能成為香港替代者的先決條件就是:如果是深圳,外資認可的程度有限;而新加坡,中資也是不會認可。所以,短時間內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能被人取代,這也是肯定的。

蓬佩奧在餘下的任期內仍然表現出強韌的「嘴砲」戰力,不過部分觀點指這個人更喜好出口術多於實際行動,而且在國際事務上並未有什麼己見(事實上他也沒有國際外交 / 政治學的履歷),更像特朗普或共和黨內激進右翼的傳聲筒,且在美國國內學術界 / 外交專業界別的名聲「不太好」其對美國大棋局的破壞更甚於建設。(11Alive YouTube片段截圖)

打好後續的牌

講完香港對於現在美國的重要性,那麼,拜登入主白宮後的對港政策就昭然若揭了。

政治上,美國不會再像此前特朗普時期那樣,明目張膽的支持香港的反對派搞事情,畢竟這樣做美國並沒得到好處。況且2019年香港的動亂,反而給了中國徹底介入香港的理由:人大釋法把英美當年苦心留下的一個「漏洞」順手彌補。對於美國來說,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說句題外話,按照美國的慣例,他們培養的人還是會暫時養起來作為閑子,但再次興風作浪的可能性大不如前了。

經濟上,美國會繼續維持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畢竟這是他獲取資金的重要管道,尤其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資金。中美兩國都有自己的經濟蓄水池,美國主要就是納斯達克,因此美國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資金流向美國,特別是各國優質的企業。而中國這幾年經濟的強勢崛起,也造就了一批優質的企業,只有不斷吸引這些企業到美國上市,才能進一步確保美國經濟的蓄水池穩定,而香港正是為其「引進活水」的重要管道。

編按:台灣牌仍然是中美關係的一道重要牌局,不過基於民進黨近年幾乎是緊跟特朗普的路線,且與中國大陸的對抗(無論必要還是非必要)都進一步加深,而且也因倒向特朗普 / 共和黨,而似乎對拜登當選有著相當的敵意(例如親綠營媒體大力炒作和拜登有關的流言,甚至比美國本土還兇)。拜登上台後,可能同時也要調整與台灣的關係。(圖片擷取自Youtube)

 

雖然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會變,但是綜合考量,拜登政府在對港政策上,會與對華政策做出區別。口號必然會喊著繼續支持香港民主派、反對派,但是實際上的支持力度會降低很多,基本可認為是口惠而實不至。未來拜登政府在遏制中國方面主要打的牌,會轉向台灣、西藏等問題,在香港的重心,只會放在撈取實惠上。

從良性的角度看待,這卻是香港休養生息的好機會,畢竟去年的風波,再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已經重創了香港經濟。而依靠美英提振本港經濟,無疑是「此路不通」,香港更應該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發揮自有的優勢,毋再錯過重振的時機。

 

編按:當然,民眾很難以純理智的想法去考慮國家 / 地區將來的路,中、美、英、港亦然。誰會想到德國人民因為給政壇新秀「煽動仇恨」,而令之後十三年世界陷入「滅渡蒼生」的絕境?誰又會想到英國那麼多人因大數據的操弄與一大堆謊言而陷入脫歐、經濟衰退,甚至國家可能解體(指蘇獨甚至北獨)而陷入嚴重危機?各地的民粹主義力量足可改變政府的理性選擇,前景仍不明朗。(Youtube有關電影《脫歐.無理之戰》的視頻截圖)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12-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