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再談加勒萬河谷遭遇戰

2021-02-28 22:56:59 最後更新日期:2023-06-01 18:08:3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c8625b47c92e462d8e51c9dbcba82fba編按:根據國內網友把新聞照片與地形對照,發現衝突地點已在加勒萬河谷中印邊界大約600米遠的中方河段中。這亦印證印度總理莫迪所言印方首先進入中國邊界一說。(Youtube 擷圖及Google Earth衛星照片)

 

日前中國大陸在與印度完成邊界各自撤兵,以便緩解邊境緊張對峙形勢之談判後,對外公布去年6月15日加勒萬河谷衝突傷亡名單,並播放當時衝突場景影像記錄。筆者在社交媒體提出初步評斷,受到各方認同並加以轉刊報導。

received 1579210448892551編按:「雪豹行動」(Operation Snow Leopard)最主要策劃者,相信為右圖箭嘴的第14军第3步兵师师长阿比吉特·巴帕特少将。(網絡圖片)

 

但是筆者所持觀點卻受到某些充滿政治偏見者質疑,並且以極度讓人遺憾言辭加以攻訐。不過更有諸多軍事迷對於筆者在初步評斷時,特別強調話到嘴邊須留三分感到好奇,不斷追問究竟還有甚麼壓箱寶沒亮出來,因此特別再透過《輕新聞》再度深入探討下列幾個要素,尚祈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要談印度軍隊在本次以遭遇戰模式發生衝突之兵力編組;目前已有明確人員名單資料顯示,印度軍方係以特遣編組方式,從諸多不同單位招募並挑選體格精壯成員,參與本次作戰代號為「雪豹行動」(Operation Snow Leopard)之越界突擊破壞滋擾行動。

PPP3編按:有留恴印軍動態的,會知道印度陸軍基本沿用殖民地軍隊時的編制,每支團隊都盡量在同一個邦裏招慕兵員。一支建制部隊中多會是同鄉人,但看左邊殉職者照片,會發現合乎了印度多種族國家的特點,而且不但軍階各異,甚至連所屬邦(最後一組詞語)都有五至六個,也側面引證張競老師所言。(點擊可放大照片)

 

其實從當初印度軍隊遭致解放軍俘虜與傷亡名單,所顯現之人員階級與參與行動部隊兵力規模無法合理匹配,就已經可以確認印軍並非運用既有建制兵力,而是依據任務需求所刻意編成之特遣編組。就軍事體制來說,運用特遣編組執行特定作戰行動有其特定章法與條件,通常是運用既有單位與人員之特殊專長與特定作戰能力,在納入作戰編組與編成作戰序列後,還要針對任務進行組合訓練,才有可能發揮所望戰力。

received 3577644535679832編按:和祁團長對峙的印軍上尉,明顯也是及後逃竄的印軍之一。他最初被當成流亡印度的藏族人士後裔,但及後由行動嘉獎名單才得知他是印緬邊境少數民族的軍官,故才有接近東亞人的面孔。然而由這份嘉獎狀可知,參與「雪豹行動」的印軍官兵,幾乎都是來自印度陸軍不同部隊,部份甚至是精銳部隊,側面說明行動並非當地駐軍軍官私自策劃的。(網絡圖片及印度國防部)

 

但就目前印度方面資訊來源所曝光之人員名單來說,顯然從各單位所招募人員是以個人為單位加入編組,看不出有任何營隊依照其既有建制,以完整建制編組加入作戰行動編組。換言之,就是不論其階級高低,都是當作單兵來加以編組,這種兵力編組模式,在根本上就是只能運用個人基本戰技與體能,但是對於透過既有作戰編組所能發揮之基本戰術與戰鬥技巧,就完全無法加以運用

所以當完成兵力特遣編組後不加以組合訓練,並且依據任務需求賦予作戰職能分工,分別擔任前鋒、側翼與前進警戒兵力,在進行任務訓練與接戰前任務提示,只是稍微整理部隊略作編組,就開赴任務目標區,這豈不就是個烏合之眾,沒頭沒腦就投入作戰。所以印度軍隊在影像記錄中,外觀上就看起來像是散兵游勇,人員在服裝上五花八門,個人裝備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手持棍棒與盾牌及制服都不統一,稱其為硬幹搭配胡亂湊成之雜牌軍真不為過。

PPP1編按:印軍士兵胸前明顯帶有裝滿東西的彈匣袋,而右圖中某士兵所背棍狀物體雖被透明膠袋包實,但看外形更接近一把被拔掉彈匣的印軍INSAS步槍。(Youtube 擷圖)

 

其次就要談到真正嚴肅問題:「印度軍隊在行動中是否曾經違反協議攜帶槍械?」儘管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方去探討這個問題,但從影像記錄中,明確見到印軍人員在防彈背心外,另外配戴有彈匣袋,顯然其中還是裝有物件;假若未曾攜帶槍械輕武器,跋山涉水遂行任務時,多配戴這個彈匣袋,實在是沒有道理可言。

在從印軍與解放軍對峙現場影像記錄中,其實更可以明顯見到某位印度軍隊戰士背後,確實是以大背槍方式攜帶疑似步槍之物件,其外觀與任何手持工兵器具完全不同,應當亦不可能是其他桿狀裝備,搭配另個士兵攜帶彈匣袋之影像,確實是讓人起疑。

 received 153633196498312編按:祁團長嚴重受傷後的急救情況,雖然即場士兵只是暫時用比較舊式的三角巾急救包遮住頭骨破裂的傷口,這點可圈可點,但及後已快速後送至前線基地進行急救,並以直升機送至日額則進行進一步手術。(網絡圖片)

 

依據印度軍隊與解放軍後續衝突如此慘敗,人員被俘狀況極度嚴重,指揮官在衝突中失散,最後被發現凍斃於溪谷,在如此潰敗程度下,印軍攜帶任何裝備,整個人員編組與詳細資料,經過審訊戰俘與沒收相關資料,清掃戰場搜尋敵方遺留裝備與器械,印度本次軍事行動整個底牌,是否曾經違反協議攜帶槍械,恐怕早就被解放軍完全掌握。

不過對於事實真相知不知道是一回事,要不要攤牌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要讓印度軍方談判代表在談判桌上退讓,最佳策略就是讓其政治高層理解,其所屬軍隊之驕兵悍將,曾經採取何種方式,背著政治指導挑起此項衝突,如此才能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穩操勝券。運用戰場所獲有利證據,以間接路線迂迴直接送達印度政治高層,讓對方留點餘地,就會替本身爭取到更多空間;這是政治智慧,更要靠軍事與外交不同體系構成團隊行動,才能順利達成政治效應。

received 403685344171046編按:現時非重傷士兵及建制部隊的團體嘉獎並沒有在新聞中提及(通常只會在解放軍報中提到),但殉職的各官兵及重傷住院大半年的祁團長受電視訪問及全國性的各式表揚,加上烈士陵園只增加了四個碑位,事後也沒有傳出什麼其他家屬不滿的消息。再講印度自己都報道是20死76傷45被俘整個營軍官不是殉職就是被俘,幾乎等如整個營指揮及第一連整建制失去作戰能力,形勢一面倒之下,解放軍宣稱的傷亡應該是合乎事實的。(Youtube擷圖)

received 2748039208841801B編按:兩張分別是2019年6月和2020年8月康西瓦烈士陵園的照片,2020年是多了一個墓和四個未上碑石的墓地。由過去報道所知墓園右則的新墓,是2019年6月因高山症殉職的士兵魏正杰。至於那四個新墓屬於誰人,自就不言而諭了。(照片來自文學城及網絡照片)

 

 

至於解放軍是否有可能隱匿傷亡人數,這是國際社會諸多對中國大陸持有偏見者,刻意去質疑與放話重點。依據中國大陸將傷亡人員名單公布,更詳細交代對於遺族撫卹與照顧待遇所有細節,假若還有其他傷亡人員,其遺族會有可能保持緘默,讓本身應享有之待遇與權益被淹沒在歷史中嗎?戴上有色眼鏡觀察中國大陸是國際社會普遍偏見真正根源,長久抱持偏見會讓人無法產生正常思維,最後就必須採取狂亂情緒發洩來獲得心理平衡。

received 2757209827863066編按:相對於印軍只有頭盔等裝備,解放軍邊防部隊的護具就充足很多,基本就是典型的防暴裝備,甚至帶了狗隻「助戰」。在不見刀刃的格鬥戰 / 群交當中,可有效保護士兵身體。(Youtube 擷圖)

 

其實從影像記錄中,還是可以看出解放軍在最初對峙談判階段,儘管兵力數量相對懸殊,但是能夠保持隊形,戒護編組人員穿著服裝與配戴護具,再加上未能配戴護具人員所占側翼位置以及管制軍犬在戒護隊形後方,其實就可以看出那是個經過訓練之任務編組,所以才能抗衡對方具有數量優勢,但卻只知胡亂衝撞毫無紀律與管制之兵力編組。

PPP2編按:照片雖然相當模糊,但由士兵頭盔的模糊外形,站著望向中方及躲在石間觀察印方的情況,他們很大機會是解放軍派上去觀察進入山谷印軍情況的偵察兵。(Youtube擷圖)

 

假若再加上影像記錄顯示解放軍人員攀登溪谷邊高處,居高臨下俯瞰偵察河谷內印度軍隊兵力部署與動態,就知道儘管當時解放軍是採取應急防禦進行遭遇接觸,並非在預知敵情下之從容防禦作為,共軍還是能夠執行兵力分遣,就可理解其為節制之師,進退有節舉止有方,沒有遇到對峙兵力數量懸殊時,就慌亂手腳不知採取正確因應步驟與措施。

QQ42編按:相信最令人驚奇的是夜戰時的片段,解放軍增援部隊射燈不斷「掃射」印軍陣地,燈光中似乎也見印軍部隊身影,但對方莫講探射燈,連大型電筒如MAG-LITE之類都沒有……連過夜都沒有像樣的準備,印軍對於戰前計劃及後勤的思維可就連資淺的軍事愛好者都覺得莫名其妙。(Youtube 擷圖)

 

其實若是要論影像記錄所顯現細節,還有更多細節能夠討論,但中國大陸刻意經過剪輯曝光某些關鍵影像,卻又不加以點破,其實就是資訊戰最高段手法。許多事情是不要說破時,才會更有價值,這是現代資訊戰中涉及政治謀略最重要關鍵。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曾經同時去向劍道大師拜師時,大師隨手拿刀切了菊花,找下人送交在門口苦苦等候的兩位劍道師傅。小次郎看到菊花以為大師已年邁,畏其聲名而不見客,於是狂妄大笑離去。宮本武藏則是看到花梗切口,看到大師功力深不見底,當場就跪下去表達拜師誠意,最後終於被接納成弟子,並且成就其日後成為日本劍道一代宗師。或許這才是解讀加勒萬河谷衝突影像記錄時,吾人最需要先行領悟透徹之基本道理吧?

 

 

 

延申閱讀:

【軍事博評】張競:解析加勒萬河谷遭遇戰影像紀錄 2021-2-24

【軍事博評】張競:再論中印邊境遭遇戰 2020-6-29
【軍事博評】張競:中印邊界衝突 曝露印軍水準低劣 2020-6-22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2-2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