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新政治環境下 建制派政團的定位和方向——工聯會編

2021-09-30 13:48:14 最後更新日期:2021-09-30 15:29:48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mfile 1549099 1 20200911161958作者認為,工聯會先天上就有明確的階級定位,着重於基層和勞工階層,在香港新政治形勢下,政治立場作用下降、政策立場作用提升,工聯會只要加強政策能力,就已可適應新的政治環境。但在整個建制派陣營中,親工商界、持右傾政策取向的政團佔多,未來有可能在民生政策上遭「圍攻」。(香港電台圖片)

上篇博評談論了民建聯新政治環境下的定位和方向,今篇自然輪到建制派第二大政團——工聯會。

當然,論規模人數,工聯會比民建聯組織更大、更多會員,因為工聯會可以分成工會及社福部份、教育醫療機構部份和政團部份。大家都知道工聯會是老牌「愛國」組織,在港英未有完善的勞工和社福政策前,已為工人提供這兩個範疇的服務,但直到2012起,才開始走政團化。

工聯會具有工會和政團混合的特點,使它先天上就有明確的階級定位(基層和勞工階層),而且比起其他政團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即使香港不再有選舉,或不再有政團,工會的職能仍然能讓它在社會上發揮影響力(不要忘記在港英統治大部份時間裡是沒有選舉,而工聯會在香港有選舉之前已存在)。

誠然,這也為工聯會的政團部份的發展帶來限制,因為工會的特性會較傾向批評政府,這令到政團成員加入政府,甚至發展成執政團體都會比較困難。不過工聯會不同民建聯,至今仍沒有任何成員持有成為執政團體的想法。

因此,雖然同屬「愛國愛港」政團,工聯會的粉絲和民建聯的粉絲是有區別的。一般工聯會的粉絲主要來自基層,在政治立場上「愛國愛港」,但在政策立場上卻不一定支持政府,甚至對某些政策會感到不滿;尤其在損害工會行業利益的政策出台時,工聯會會和政府起衝突。所以,前有陳婉嫻出名經常罵官員,後有麥美娟禮賓府罵林鄭,這都是工聯會天生定位的特性所致。

既然工聯會天然已有定位,在政治立場作用下降、政策立場作用提升的新政治環境下,工聯會只要加強政策能力,就已可適應新的政治環境。例如麥美娟等便一早察知政治環境的變化,於今年七月成立智庫——「治港新政」。

雖然,麥美娟向傳媒表示,「治港新政」是獨立團體,工聯會只是提供支持,但很多成員卻曾以工聯會名義參選,可見雙方關係密切。過去,在政策研究上,工聯會偏重勞工政策,「治港新政」的成立,無疑會在政策研究層面上有所擴闊,合乎現今政治新情況,有助工聯會政團部份的發展。

縱觀前述的發展與變化,工聯會在新政治環境下,豈非一帆風順?世事總沒有那麼簡單。

前面已談論到,工聯會的先天定位是基層和勞工,而建制派政團多是親工商界、或政策較右傾的政團,加上無論是港英政府,或是回歸後幾屆以前公務員為特首的政府,政策上都是右傾的,因此在政策立場上,這些時期的工聯會在建制派中屬「異類」,在立法會的一些關乎民生政策的投票中,工聯會和反對派的取向反而是一致。就如當年標準工時、全民退保等相關議案的投票中,民主黨、新同盟、工黨和工聯會都是投「贊成」票(註1)。

隨著中央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並提出要特區政府解決房屋等民生問題,緩解社會深層次矛盾,表面上這些是有利工聯會政團部份的發展,但整個建制派陣營中,以親工商界、持右傾政策取向的政團佔多,在大家都是「愛國愛港」的政治前題下,這些政團在民生政策上會否「圍攻」工聯會,又會否向中央「打小報告」,意圖減少代表基層和勞工階層的工聯會的政治影響力?

由此可見,在不久的將來,立法會內針對民生政策的議題上,工聯會可能會變成極少數派,情況可能反而比先前艱難。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

參考資料: 【立會選戰】泛民建制邊位議員「口裹說得、投票卻很誠實」?   2016/08/31  《香港01》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09-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