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解析軍事活動戰術意涵之要素

2021-10-09 23:14:09 最後更新日期:2021-10-11 11:01:56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060701-N-7730P-366.Pacific Ocean (July 1, 2006) – Combat aircraft from Carrier Air wing Fourteen (CVW 14) perform a formation flyover during an air power demonstration for family member of Sailors embarked on board USS Ronald Reagan (CVN 76) for a "Tiger Cruise."  Ronald Reagan and Carrier Air Wing Fourteen (CVW-14) are currently on a regularly scheduled deployment in support of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and maritime security operations. Official U.S. Navy photo by Photographer’s Mate Airman Gary Prill.(RELEASED).編按:這張2006年的照片所顯示的,是個是典型航母航空團 (CVW) 的擺拍陣勢,不過細心留意亦會發現這也是一次艦隊防空圈作戰的基本陣型,當中至少有三個小隊。一架KA-6D加油機、一架E-2C預警機和一架伴隨的掩護機。(美國海軍照片)

最近因為臺海周邊地區外籍軍事機艦活動頻繁,因此引起許多政治評論人士指稱,此等軍事儎臺已經擺出「戰鬥隊形」或是「作戰隊形」,針對特定對象或是目標,顯現出高度敵意與對抗態勢,如此繪聲繪影加油添醋,讓許多讀者與觀眾搞到情緒激昂,更是隨著起舞完全就迷失在此等炒作新聞熱鬧中,無法靜下心來從專業視角看出其中門道,在此針對如何從軍事儎臺動態,亦就是從軍事活動來解析其戰術意涵,位讀者提出淺顯易懂要點說明。

從軍事儎臺活動態勢解析其戰術意涵,基本上要仰賴下列數個面向:兵力組合、隊形位置、運動軌跡、兵力分合、電子訊號、通信內容、施放裝備與器具以及射擊彈藥。首先就野戰戰略力量、空間與時間三大要素來說,在分析力量或是兵力時,要分別檢視數量、質量、組合與整合等四個要點。就單個軍事儎臺來說,當然是依據其性能諸元來探討質量,但要遂行軍事任務經常不能仰賴單一軍事儎臺,必須集中相當數量儎臺才能具有足夠戰力。

fig10 1編按:80年代北約空軍一次大規模對地支援任務的航空陣式,開路的是由戰鬥機進行掩護的電戰機(兼有防空壓制作戰任務),然後是主機群及在側翼後方與上方進行掩護的戰鬥機小隊。(照片來自Global Security網站的文章Air Support)

 

而兵力組合就如同演戲要看演員表,cast是否算夠份量?能否是當紅大咖?當然不僅是要看主角,同樣還要看配角以及龍套能否合適,紅花必須綠葉襯,而軍事作戰因為不同儎臺任務分工,能夠將不同作戰特性與能力各種儎臺加以統合,使其相互呼應發揮偕同戰力,這才是戰術最基本要求。組合是指靜態之異質兵力配比,而整合就是能否善用劇本,讓其充分發揮演技,所以要看戲好不好,先檢視演員表,就可以看出能夠端出怎樣戲碼,演出會有何種檔次。

 SAE編按: 現在有不少飛機航跡實時網站,可追蹤民航機的應答器訊號。事實上連部分軍機/ 軍用無人機都安裝了應答器,只要保持開動狀態,網站一樣可以追踪,而由航跡上,可以判斷其是否在執行任務或進行什麼類型的演習。圖左的軍機在不斷繞圈,就算不看相關資料,都可判斷這是不斷在任務區繞圈,等待需要燃料的飛機出現的加油機(航機資料標示正好是KC-135R);中圖沒標名機型,但照片似乎是一架監聽無線電通訊的RC-135偵察機,而其飛行軌跡就是正正在俄國的飛地—加里寧格革州的俄國領空外來回的飛,盡量用其左右則的天線陣面對著該地區,以接收更多無線電訊號;左圖的應答訊號甚至連基本資料都沒有,但不斷來回飛,且航跡線化有規律,很可能是在進行雷達地形測繪(SAR)工作的飛機 / 無人機。當然,要進行欺騙行動時,這種「把戲」一樣可派上用場。(網絡圖片及Flightradar 24)

其次就要看隊形位置,亦有人將隊形位置再細分為編隊與所顯現之作戰陣勢與位置。戰術運動與作戰編隊是為發揮各項戰力,其中包括讓各個儎臺偵蒐裝備不會相互干擾,武器運用時不會產生障礙與誤擊,利於發揮偵蒐力與火力,同時亦能夠充分支持指揮管制各項作為,不會在通信聯絡上產生鞭長莫及或是無法呼應現象。所以作戰儎臺採取何種編隊,其實就是辨識作戰態勢與任務意圖最重要參考依據。

作戰儎臺所採取編隊要考慮多項因素,其本身運動性能以及掛載或是承載武器性能,更是影響編隊儎臺內相互距離與方位重要計算參數,密集編隊與疏離編隊各有利弊,不光是要考量本身各項作戰參數與任務特性,更因為作戰是與敵方互動應對過程,因此敵手偵蒐能力與反制火力更要列入考量。

02AAC編按: 解放軍的反艦彈道導彈體制雖然也是一整個龐大系統,但各子系統分布可達上萬平方公里,部分甚至是在衛星軌道上。最近在珠海航展中展出的無偵8(上左)及無偵7(上右),就是整個龐大系統的補充偵察及通訊中繼組成部分,其中無偵8是以轟6在空中投放,然後以液燃火箭引擎在40公里的高空掠過偵察衛星判定的目標上方,為攻擊群(即下圖的東風26及空射型反艦彈道導彈)作最後的定位;無偵7除偵察外,也作為中繼通訊衛星外另一個訊號收發平台使用。(網絡圖片)

 

整個作戰序列內所屬各任務部隊,有時未見得會納入相同編隊,火力掩護、防空壓制、先制前導干擾(LJ:lead jamming)與旁立式遠距電戰壓制(stand-off electronic warfare suppression / stand-off jamming)以及策應支援兵力,都必然與主任務編隊保持相當距離,其中原因包括要建立時間差,以便產生任務效應,比方說是先制前導干擾儎臺進行電戰壓制攻擊後,要相當時間以便從敵方信號發射樣態變化,確認敵方反制火力已經無法發揮效能,此時才會讓主任務機隊進入目標區進行打擊任務,而時間差就會顯現在不同任務兵力之相對距離上,所以從觀察前導機群與後續較大規模編隊,就可以掌握到真正演練科目。

所以要綜合隊形位置、運動軌跡以及兵力分合,才能夠看出整個軍事動態究竟是再進行何種戰術操演。就拿空中對地打擊任務來說,從先制前導干擾、掩護支援兵力、與負責打擊任務主任務機隊共同行動之伴隨式電子戰對抗機,還有旁立式遠距電戰壓制儎臺,空中指揮管制機以及遠程預警偵蒐機,必要時還有負責空中加油之空中加油機,最後再加上打擊後再進入目標區立即偵照,以便後續進行戰果評估,決定是否還要啟動後續打擊擴張戰果之偵照兵力。

02AAB編按: 除空中外,水下及水下偵察系統都有支線化及系統化的傾向,由各類型半固定、漂浮聲納聽意器、拖曳陣列聲納、無人浮動平台、無人潛航器、無人空中收發平台以至可監視海面特殊波紋的衛星所組成的聯合監察網,可能讓潛艇隱密變得愈來愈困難。右圖是美軍規劃未來10年內的無人水中潛航器分級及應用範疇。(圖片來自HI SUTTONEnabling self-configuration of fusion networks via scalable opportunistic sensor calibration)

整個兵力組合,其中還有些是運用無人空中儎臺,所以還要考慮設置在友軍艦艇或由地面部隊保護之前進管制與飛航控制單位,其實就是靜態演員表,而前述隊形位置、運動軌跡以及兵力分合就是演員實際在舞臺上之走位演出,此等動態資訊才能夠看出到底這是擺出那個架勢,演出何種戲碼。

不過且慢,其實要能夠真正看出上演內容,難道不要去聽聽演員之間相互應對臺辭?特別是當前軍事作戰是無戰不電,進入資訊時代後更是無戰不資,在以太空間內發送之電子信號,再加上在網際空間所交換通聯資訊,才是決定由何方宰制戰場重要基礎。 

 q67r63編按: 要獲取一整個地區電子通訊訊號然後即場分析是很困難的事,大部份都是紀錄後後加密後送 / 紀錄好後回到基地再傳送至分析中心,進行進一步分析。圖左為高新11型電子情報收集機 / 戰場指揮機,圖右則是密級仍然非常高,就算CG外形和部分功能簡介都要「打黑格」的獵戶訊號載收衛星。這衛星的訊號截收用摺天線尺寸達到100米直徑。(圖片來自連結1Satellite Observation.net)

所以光是依據運動態勢,不去同步比對在特定節點所發射之電子信號,以及各個不同兵力編隊相互間通信內容,其實就會像是在收看個默片電影,或是在觀賞個沒有臺辭之舞臺啞劇,總是要在演員表情、姿勢與相互走位挪移間,去猜測其中劇情發展。不過就算是截收到對外發射電子信號,其實只有獲得部分電子資訊,因為不能夠掌握其曾經接收到何種電子信號加以處理,才會產製出此等電子反制或是壓制干擾信號,所以亦是要推估與猜測,無法完全掌握建構具體作戰圖像所需之資訊。

而且目前通信科技日益發達,儎臺與編隊間極度仰賴加密資料鏈路相互通聯,其中包括遠程預警機之情報資訊,空中作戰指揮管制平臺所下達之作戰指令,所以傳統語音通話與編隊長機或旗艦運動管制指示,同樣亦是僅能提供部分資訊,沒有辦法獲得所有資訊來建構完整作戰圖像。

FASw8kNVUAMK15B由編按: 於電子戰鬥機體形較小,很多任務載荷都需依據任務目的選配針對不同頻譜的電子吊艙,故由其掛載實可了解其相關任務,例如有軍事航空專家透過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殲16D翼端電戰艙上出現的刀形天線的尺寸及外形,推測其也有干擾1GZ以下頻譜電波的功能,而這頻譜主要是……GPS軍碼和LINK 16/22資料鏈用。(網絡圖片)

最就是要談到機艦儎臺是否在軍事活動中佈放過特定裝備與器具,比方說是空投偵潛聲標、拖曳式聲納或式遙控水下偵雷除雷儎具,有人空中儎臺亦有可能施放無人空中儎臺,當還有自走式或是滑翔式誘標,這些才是能夠更具體判斷戰術作為之徵候與證據。最後當然就是由機艦儎臺所曾射擊之彈藥,尤其射擊之靶標種類,自然就可確認其所針對之目標,對應前述各項資訊,從其火力投射對象就可斬釘截鐵地辨識出任務類型與戰術目標。  

總而言之,許多評論者都是見到風就是雨,看到某些報導資訊就瞎猜到底,講出某個兵力已經採取攻擊編隊或是作戰隊形,但就軍事動態各個跡象來看,卻是完全牛頭不對馬嘴。前述跡象才是分析軍事動態必須參考之重要指標,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捕風捉影搞到疑神疑鬼,才真是不負責任地誤導社會大眾。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10-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