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續論戰機標靶可能運用構想

2021-11-15 23:43:27 最後更新日期:2021-11-16 18:47:44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2021 1112 4274dae0j00r2gaja001fc000i300byc編按:民用偵照衛星在新疆庫爾勒地區靶場拍攝到的F-35A靶機。比較奇特的是這靶場有標準的方格結構,可能是用來作CEP計算或碎片濺射研究的。不過奇怪的是,這裏沒有任何彈坑而且雖然眾人都堅稱這是F-35模型,但看上去除翼形不一樣外,好像也沒有垂尾……。(圖片來自Google Earth及Kanwa International Journal)

本稿件係接續「從航艦標靶評估反艦彈道導彈發展狀況」前文,賡續分析西方媒體在揭露中國大陸解放軍,在西部沙漠靶場設置,與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與神盾驅逐艦等比例全尺寸標靶,甚至還有縮減比例標靶後;再後續將位於新疆庫爾勒靶場內,外型酷似美製F-35型戰機標靶,再加上在另個靶場武器試驗基地周邊,所發現等比例全尺寸美製E-3型空中預警機標靶對外公開揭露,從此等媒體操作手法,來解讀此等戰機標靶可能運用構想。 

E 3 China ballistic missile target1編按:敦煌西北約100公里的一個模擬機場靶場上,所發現的E-3預警機模型。該設施主要模擬軍用機場滑行道,但同樣奇怪的是,這裏也沒有現城彈坑,只有好像修補過的停機坪,滑行道更是相當完整。(圖片來自Google Earth及The Drive-Warzone)

誠如前文業已指出,標靶型式與所希望產生之目標效應息息相關,而等比例全尺寸標靶顯然就是與射擊演練過程中,所必須運用視覺感測器緊密搭配。不論是針對武器系統儎臺操作者,透過光學感測系統進行目標辨識或是瞄準、追蹤與鎖定過程;抑或是配備於武器本身之光學感測系統,透過影像處理技術,提供其目標位置數據,以利其偵獲目標、追蹤與鎖定,甚至控制終端導引彈道軌跡,基本上都可由此推估出相關感測系統基本性能。 

同時在表面上是等比例全尺寸標靶結構體,亦可裝設特定信號產生源,以便針對真實目標所能散發之熱外線與結構體溫度樣態,運用仿真技術來呈現相同信號影像,以利在低視界或是夜間狀況下,運用溫度所產生圖像,以熱影像或是紅外線目標追蹤導引系統,進行武器測試或是人員訓練。 

J20 in Georgia編按:美國海軍陸戰隊此前已仿製過一架殲20的像真模型,而且主要用作訓練飛行員用的。不過其外觀太差且依照最舊的原型機製作,有可能只是讓飛行員及兩棲作戰艦艇上值班船員在不同的目視距離鑑別殲20。其外形的精細度甚至遠比不上國內展示用等比例模型的作品。事實上,類似纖維強化塑膠的較低價複合材料製作也相對便宜,且裝上紅外模擬系統後,就算在大型偵照衛星鏡頭下,還是幾可亂真。(網絡圖片)

儘管在理論上前述考量方向都很合理,但在實際測試與訓練過程,仍然是充滿變數。氣候狀況與氣象條件會影響標靶所在位置之背景信號,在海島位處海岸邊機場跑道與停機坪上之戰機目標,其餘沙漠靶場仿真跑道與停機坪上之標靶,兩者對應背景環境所呈現之目視影像看起來可能相差不大,但若是透過紅外線或是熱影像處理系統來看,恐怕就未見得能完全相像,甚至產生重大差異亦不令人意外。 

South Korea missile impact copy編按靶場上任何有固定形狀與間距的標誌物都有可能是測路或其他測量用的標誌可測量彈械的精細偏移及是否有投射不正常的情況圖為韓國高精度彈道導彈命中靶心一瞬間的情況呈一米見方的方格明顯是測距用(圖片來自The Drive-Warzone)

當分析過目標靶體本身性質所能產生之目標效應後,就要特別觀察標靶周邊環境,特別是模擬F-35戰機外型四個標靶,其所置放相對位置,還有地面上非常明顯之點狀方格,究竟對於武器測試從目標獲得、追蹤與鎖定,甚至直接發射導彈來測試模擬終端彈道,此等標靶周邊構造物,是否與武器測試遙測追蹤裝備有關,確實是值得各方深入探究,是否此等規則性地面點狀方格,與檢視彈體命中後所產生破壞效應,作為測算破壞力學地面效應參考基準有關,對筆者本身來說,仍是個未解謎團,有待後續努力尋找答案。 

但不論如何,在中國大陸西部沙漠地區,不論要建構任何靶場或是標靶,就後勤支援來說,都要投注資源大費周章,所以每個標靶本體、所在位置與相關設施,絕對都有武器測試過程技術考量因素,並且不會與任何科學工藝以外美學考量,甚至是施工過程草率完工沒有收尾結果無關。在西部荒涼沙漠中,透過精準測量施工設置此種地面點狀方格,居然在媒體曝光此等標靶後無人聞問,網際空間軍事科技論壇亦乏人討論,確實是相當少見。 

unnamed 11編按:氣球誘餌搬運簡單,且更容易大量生產與佈置,對光學偵察而言算相當有效。更宥甚者,今天的氣球技術可弄出具尖銳角度的外形,就算用KH-11系列偵察衛星都好,也要天氣合適並有其他手段作對比,才能有效分析真偽。(圖片來自參考消息) 

下面就要開始認真思考從標靶外型所產生問題,由於不論是模擬F-35型戰機之標靶,抑或是外型類似E-3空中預警機標靶,在其所在位置雖然看起來是在機場跑道、滑行道或是停機坪,但是無法看出靶場與主要聯絡道路相連。特別是能夠運送體積龐大,重量也應該不輕之標靶,恐怕需要特種車輛從其製作廠房輸運至靶場,假若無法整體運輸標靶,顯然就必須分別拆解,化整為零進行輸運作業。  

假若前述兩種標靶只是單純作為武器射擊測試,顯然就不可能為其配備飛行動力,所以就算這兩種標靶現身位置看起來像是飛行設施,但是此等標靶係由本身動力飛航至靶場,可能性恐怕就要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此種作法顯然是違反常理,而且就標靶製作成本來說,恐怕更是不符應有效益。因此最後所遺留問題就是前述標靶,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將其運送至靶場安置。 

就目前來說,能夠提出合理解釋,恐怕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運用直升機吊運大部組件,然後在標靶佈放位置重新組合;其次就是要思考此等標靶可能不是堅硬結構標靶,而是利用氣球透過充氣來達到仿真模擬效應。對比前兩種可能方案,顯然後者可能性會遠高於前者,在後勤支援負荷以及佈放收回作業便利性來說,若是再加上製作成本,只要能夠達到產生理想程度之目標效應,前述標靶係採用氣球仿真標靶,絕對是合理研判結論。 

bd3eb13編按:內地很多小廠都會製作1:1的仿真軍事模型,通常都是用作公開展示,手工也相當精緻,另外更有機械廠以拖拉機底盤製作高度仿真的坦克,除用作中外電影拍攝外,也可作為較高檔的戲仿或自娛,當然,他們的產品雖多是二戰經典軍備(例如日本軍迷都不能由外觀分得出真假的舊二戰日軍坦克),不過他們也出產過豹2及M1A1「坦克」……(網絡圖片)

中國大陸製作假誘標工藝水準確實是舉世聞名,外銷訂單出口廣達全球各地,同時中國大陸廠家所能模擬仿製之假誘標,早就跨越社會主義集團主要兵器系統,許多西方國家所製作戰機或是火炮,許多東歐國家在獲得此等軍事硬體裝備後,都是向中國大陸承包廠商訂製假誘標。 

而中國大陸所製作之假誘標,早就能夠搭配在誘標本體上設置相關信號產生裝置,依據客戶需求以客製化方式,不但能製作目視上極度逼真誘標,更可以製作出與實際裝備系統熱影像與紅外線散射反應相同之誘標信號產生裝置,讓使用單位在夜間搭配運用,達到欺敵混淆反制敵方偵側目的。 

 618b9bace4b023339265b18c編按:現在解放軍很多空中偵察工作都交無人機(尤其是極高空無人偵察機)負責,後方的操作與分析人員需要更多訓練,方能讓情報研判分析人員更精確的分析敵情。圖為起飛中的無偵7長航程無人偵察機,可視為縮水版本的全球鷹(重量大約只有後者的70%左右)。(網絡圖片)

所以當西方媒體報導在敲鑼打鼓,拿著衛星圖片在詮釋成解放軍將會對美日亞太地區軍事基地發動突擊,卻極度缺乏專業分析師去判讀,此等標靶究竟是專門為武器測試所發展之標靶,抑或是在訓練空中飛航人員以及衛星影像判讀人員,進行目標識別之訓練誘標。此種過度像政治上綱靠攏,自然就會讓冷靜從軍事角度上判讀者,無法受到重視,長久務虛不務實,到最後必然就是誤人又誤己。 

最後還是要提醒,對於襲擊殺傷在地面上之戰機,專門發射空對地武器將其摧毀,對比於運用散撒系統子母彈頭去讓跑道癱瘓,在現代戰爭中那項是主流思維與戰術優先選項?只要認真觀察在前述模擬F-35戰機以及E-3空中預警機標靶周邊,並未出現任何實際射擊所產生彈坑,難道西方軍事情報界都沒有思考過這些客觀徵候與其主觀意願,存心要政治解讀,硬是要去高喊狼來了是有所不同嗎?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11-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