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朱姆」變身 成為美軍曾經最「抗拒」的軍艦設計?

2022-06-12 15:03:02 最後更新日期:2022-06-13 13:01:51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CPS Hypersonic Missiles 770x410洛馬船艦工程所示潛、艦及陸上所使用的CPS高超彈道導彈系統。(圖片來自連結1)

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DDG-1000),因為開發過於昂貴,加上大量子系統開發拖延導致嚴重超支,最後產量被砍至只餘下3艘;旋即又因為要求量太少,仍然發展中的AGS 155MM 艦砲的生產價格過度昂貴,砲彈單價更高於一般陸攻導彈,最後被迫放棄開發,使兩條已服役及一艘完成大部分系統數年卻尚未服役的該級驅逐艦成為美國海軍史上單價最昂貴卻又最「無所事事」的艦艇。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該級艦變成相當昂貴的「測試艦」,並加入水面作戰發展第一中隊(Surface Development Squadron 1),以協助研究未來大型水面作戰艦及大型無人艦與有人艦協同的嘗試,同時亦將兼顧水面長程打擊任務。當然,以上任務其實大部分還是……未開始。

599a30xCAGS先進艦砲系統最終只造出6門,專用砲彈90發,就因為嚴重超支、砲彈過貴及裝備艦嚴重不足而終止。右圖可見AGS系統及彈庫佔朱姆沃爾特級空間甚鉅。現時美國海軍仍在考慮幾個換裝替代砲彈的方案。不過其裝彈機及彈庫、揚彈器都是為兩種專用砲彈設計的,換用其他砲彈實有困難,這也未計算其膛壓並不適合發射其他種類導引砲彈其有更遠射程的問題。(網絡圖片)

 

洛歇馬丁艦船部門於上月底展示一項改裝方案,瞄準的正是艦上一種無用長物:AGS艦砲。這門砲技術上而言相當於現有MK-45 BLK IV 127MM艦砲放大,同樣都是62倍徑,並發射專用的長距離砲彈LRLAP及由一般陸用155MM砲彈修改過來的BLRP,不過前者發展周期長成本高,後者則發展算順利,但整個計劃超支兼美國政府大刪DDG-1000的採購案,每枚射程近200公里的制導砲彈成本達80-100萬美元,比大量射程更遠的精確導引武器還貴,最後只好中途取消。洛馬船艦的計劃是將一門或兩門的AGS艦砲都拆掉,每個砲塔的空間大約可換四個大口徑垂直發射井(類似維珍尼亞級BLK V的VPM垂發模組),用以搭載陸海軍共同使用的極超音速滑翔彈頭導彈CPS。

e4870d4月時其實洛馬艦船部門已放出過一些改裝計劃的預想圖,不過當時放出的是每管3發、裝載更小型彈械的垂發井,和已確實每管一發的CPS不同。然而事實上大家都是發射管連熱垂發排氣口的VPM模組的不同裝配而已。(網絡圖片)

 

AUSA LRHW 02所謂CPS其實就是陸軍LRHW中程彈道導彈的海軍版,雖然用的火箭推進段稍有不同,但彈頭也是共通的高超音速滑翔體C-HGB。要留意的是,C-HGB彈頭其實是比較傳統、高滑能力較次的帶彈翼旋成體,在日後發展出乘波體或高超音速吸氣引擎的彈體前,都算只是應急用途。(圖片來自EDR  Online)

 

當然,CPS作為美軍極超音速武器計劃的「先頭部隊」,同樣具備遠程投射能力及角色的美國海軍也要優先配備,然而這種水面艦部署方式,卻是美國海軍一直以來都沒有採用且有點抗拒的……

599a30xB在彈道導彈潛艇未發展成功時,美國海軍曾以重巡或二戰後轉入備役的戰列艦視為合適的部署平台,四艘愛荷華級戰列艦及圖中所示的阿拉斯加級3萬噸級大型巡洋艦三號艦夏威夷號就曾計劃改裝成彈道導彈及防空巡洋艦,同期還準備開工的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也加裝8枚北極星的發射筒,但計劃最後並未落實。事實上,大型導彈水面艦在重心及防火、防彈上會有更多設計及安全問題。(圖片來自Secret Project Forum連結2)

 

水面艦裝載彈道導彈一事,美軍在二戰後即立即投入嘗試,不過純粹是當作一個臨時測試平台。50-60年代美國的彈道導彈計劃緊追蘇聯之後開發,而第一種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A1在1959年正式投入服役時,海軍曾計劃讓現役或備役的大型主力戰艦進行改裝,作為戰略導彈艦使用,並涵蓋阿拉斯加級及愛荷華級。甚至裝在現役導彈巡洋艦上,例如核動力巡洋艦長堤號的中段甲板空間,原計劃裝載的就是北極星A1。而且美軍除在自己的試驗艦實驗外,還找了意大利「幫手」(結果改裝成飛彈巡洋艦的二戰輕巡洋艦加里波底號就成為戰後唯一一艘擁有彈道導彈發射能力的已服役水面艦,不過終其一生那四個井都未再裝備任何導彈)。

 6N9rp44Caakw4FLK8O4muAq271 APqQVp4b75Rv tj4二戰到戰後相當活躍的加里波底號導彈巡洋艦及其四個除發射過模型彈外終生皆空的發射井。(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不過在緊急修改設計 / 改裝的兩艘喬治華盛頓級潛射彈道導彈潛艇服役並試射成功後,美國海軍也再沒對水面彈道導彈艦展示過任何興趣了,事實上,除了SSBN的隱密性較水面艦更高外,水面艦在設計時也更需要留意重心問題,但若要布置16枚或以上的彈道導彈時,不單需加大艦隻的防彈片裝甲區及進一步強化防火、損管設計外,重心問題更是幾乎無解,這是因為整個發射管結構要盡量保持在水線之上,避免意外發生爆炸時傷及水密結構並造成大量進水。故此只萬多噸以上的巡洋艦甚至戰列艦艦體才能裝上—事實上原本計劃裝備北極星的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CLGN-160/CGN-9)艦身設計來自二戰時的萬噸級巡洋艦艦體,更接近伍斯特級輕巡或德梅因級重巡。

599a30xA當美國海軍成功在航母及核動力潛艇上建立戰略攻擊武力時,搭載戰略導彈的水面艦就變得各方面性能都不足的雞肋,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圖為美國第一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實則是一艘剛開工的鰹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加上40公尺長的飛彈模組艙修改而成;右為航母上的A-5民兵團式和A-3天空戰士式核攻擊機 / 小型戰略轟炸機。(照片來自Thelensubmariner、連結1 Modelua、網絡照片及連結3)

 

由於1960年代美軍轉而全面發展超級航母及防空、反潛作戰,戰略攻擊又已有大量SSBN及艦載輕型核轟炸機(A-3及A-5),也不太需要超過防空需求的巨型水面艦,戰略導彈搭載艦也自然沒有任何發展空間了,直到40年後以對陸砲擊支援為主要目的且排水量達14500噸的朱姆沃爾特級……

 ddgx concept 2022 2美國海軍在四月時發佈的新型導彈驅逐艦DDG(X)設計示意圖。由圖所示其現時仍然使用成熟設計,至中期型後才考慮改裝更新世代的裝備,例如大口徑垂發。(照片來自軍武狂人夢)

 

當然,我們現在還是不知道這種配置會否成為美軍未來軍艦發展的趨勢—未來一段長時間,能搭載這種大型高超音速武器的重型軍艦也就只有還未確定武裝配置的LSC (large surface combatant,即現時的DDG(X)),現役的伯克3型及剛開始建造的FFG(X)新世代導彈護衛艦星座級幾乎肯定裝不下,而大型無人戰鬥艦現時的身板也肯定裝不下;另一方面,VPM更大的通用性又讓它裝在維珍尼亞級BLK IV及V型核潛艇上,連較舊的俄亥俄級改型巡航導彈潛艇(即依限武條約改裝的那四條)及哥倫比亞特區級SSBN也有機會可裝載,大型水面艦是否也需要裝載,還是繼續專攻防空 / 反導作戰,還是一個問題。更有甚者,若果往後的高超音速武器更為縮小,且CPS本身又有足夠射程的陸射型,陸軍方面要是找到順利部署點,哪裏需要水面艦也加入攻擊啊?

 

e4870Z進入60年代後,美蘇兩國也規劃過使用重型導彈的軍艦,不過性質都和前述戰略水面艦相異—美國計劃的是”警衛計劃”海上版的反導水面艦,為美國近岸地區提供彈道導彈防禦,搭載的是13噸重17米長並配備氫彈彈道的LIM-49斯巴達人;蘇聯的是Project 1080型導彈巡洋艦,搭載的是……200發伊布魯M陸攻短中程彈道導彈(!)。當然,兩隻巨獸最後還只是停留在設計圖中……(照片來自Globalsecurity.comDeep Blue to Wild Blue)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6-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