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北部都會區規劃富有模組化特質 更具彈性靈活性

2022-08-02 13:29:31 最後更新日期:2022-08-02 15:26:53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螢幕截圖 2022 08 02 下午2.04.31(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圖片)

筆者早前回應《幫港出聲》發起的「全民討論土地房屋問題」,在7月底發表了《解決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巧遲不如拙速」》的文章,我的意見有幸被《幫港出聲》留意到並撰文提及 [註1],為此,我想就此議題再發表多點意見。

除了前篇所述「北部都會區」具有較「快」及較「慳」的優點外,該規劃更具備一個「明日大嶼」沒有的優勢:更具靈活性和彈性。

眾所周知,正如沈子高在一篇文章所說,前屆政府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本來就是一個把各項計劃統整而成的『組合計劃』,所以它的風險指數相對低」[註2]。沈先生雖沒有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什麼是「風險指數相對低」,在筆者看來,「風險指數相對低」就是因為組合式規劃比大型整體式規劃更具靈活性和彈性,因為組合式規劃就帶有類似產品設計或軍事武器設計常用的模組化設計概念(Modular design)。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造書》就指出,整個計劃是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多個子項計劃組合而成。即使有其中一個子項計劃發展受到阻礙或延遲,對整個規劃的影響有限,甚至可以加速發展順利的子計劃,以彌補受阻礙的影響。

螢幕截圖 2022 08 02 下午2.02.45北部都會區各個子項計劃的位置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圖片)

舉個例子,在某一年,整體規畫的建屋量目標是5000個單位,「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兩個區塊各自需承擔2500個單位的建屋量,但在執行期間新田計劃遇到阻礙,建成量不能達標,那洪水橋那邊的發展較為順利,便可加速進度,那麼整體規劃仍有望可達標,甚至超額完成。反之,如果「明日大嶼」的填海工程稍有阻礙延遲,整個規劃的目標就要推遲,不能從子計劃中進行調整,以達整體目標進度,沒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彈性。

不要小看這種組合式規劃的靈活性和彈性,現在解決香港房屋土地問題最重要是「快」,靈活性和彈性正正是當整體規劃受到阻礙延遲時,能透過調整各子項計劃以依時完成整體規劃指標的重要保障。

另外,從政治上看,習主席訪港時,對港府提出的四點希望中,就希望港府能「提升治理水平」。從「北部都會區規劃」和「明日大嶼」的內容來看,前者更容易達到「提升治理水平」。正如前面講到,如果計劃和工程進度有任何阻滯,「北部都會區規劃」的模組化模式可透過子計劃來調節,即使不能完全達標,能達七、八成總會有的,就算建屋量只達到五成目標,也能舒緩部分的房屋需求。

相反,如果「明日大嶼」這個龐大的整體性規劃,工程中其中一環有什麼閃失滯後,達標就要延遲,可能嚴重影響預期的房屋供應。一個龐大的規劃如果能及時完成,當然是提升治理水平的明証,但如果像過去一樣,政府工程延期又延期呢?一個比預定時間延期了十多二十年的規劃,又是否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呢?看看沙中線,如果當初能如期完成不拖那麼久,市民的掌聲一定比現在多。

何況,李家超特首本人亦提出本屆政府應以「目標為本」,一個富有模組化特質,更具靈活彈性的規劃容易達到目標,還是一個龐大的整體性規劃容易達到目標?似乎特首會有自己的選擇。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指「明日大嶼」必然超支 填海後仍需建交通網  無雙直傳:點都唔夠「北都」收地快》 2022/07/26 幫港出聲  

2.《「大嶼」、「北都」?做定唔做?你絕對有得揀!》2022/07/21 巴土的報 沈子高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8-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