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朝鮮巡航導彈秀 更易分散部署的戰略攻擊能力

2023-03-26 15:06:47 最後更新日期:2023-03-27 09:51:38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7b11892bly1hcandnunipj20p00gj750相信是箭矢2型陸上發射巡航導彈,彈翼介乎上單翼與中單翼之間,而進氣口更為小型。至現在還未了解朝鮮同時搞出兩種氣動外型相當接近且同規格的巡航導彈的用意。

最近朝鮮的軍事秀,重點又由遠程彈道導彈回到巡航導彈上。最近兩星期朝鮮對於新裝備巡航導彈的宣傳可說開足馬力,首先是公開朝鮮具備發射潛射巡航導彈的能力,其次是正式公開巡航導彈的命名規則並乘機公開第二種巡航導彈;其三是以大量地面攝影組及無人機的形式拍攝巡航導彈測試及飛越東岸丘陵地帶的能力。

7b11892222相信是箭矢一型巡航導彈,由於塗裝更為淺色,細節更為明顯,另外同樣也是由捷克太脱拉T815卡車底盤自行改裝的五聯裝導彈發射車,特別的是,這型巡航導彈和朝鮮兩年前道次發射的巡航導彈(最右圖)外形基本相同,只是除彈頭罩好像修過型外,第一枚彈的翼後掠角度不同。若果不是有所改良,可能只有兩種解釋:1. 這是一款可變翼巡航導彈(似乎沒有技術上必要性);2. 兩者都是同一種導彈,只是最右圖的短翼尚未完全展開。(網絡圖片)

 

根據朝中社的說法,朝鮮的巡航導彈代號為「箭矢」,而今次展出的款式應該為箭矢1型及箭矢2型。根據其報道,朝鮮與3月23日發射的兩種巡航導彈「從咸鏡南道咸興市發射,巡航導彈呈類比“8”字形飛行1500公里和1800公里的射程,分別在軌飛行7557~7567秒和9118~9129秒,擊中目標」。這兩種導彈在彈體、主翼和尾翼翼形上似乎很相似(甚至可能一樣),但兩者在進氣道外形 / 長度和主翼位置都不一樣。更有趣的是,這兩種巡航導彈和兩年前首度公開的朝鮮巡航導彈及2021年朝鮮國防科技展所展示的模型又有些不一樣,尤其是彈頭外形和有後掠翼這方面。暫時還不知三者在研發中的關係和角色。

 

2022101AAAA由新浦給潛艇(右)發射出水的兩枚巡航導彈其中之一,型號未明。由發射角度看基本肯定是魚雷管發射。若這種方法進一步普及,朝鮮普遍只有數百噸的小型潛艇也可作為發射平台,那戰略攻擊能力會更分散且隱匿度進一步提高。最右圖是裝在魚雷形套筒中、由魚雷管發射後可浮升水面點燃發射的SM-39潛射飛魚反艦導彈。(圖片來自朝中社和連結2)

 

另兩則新聞則顯示其部署能力和作戰性能。3月15日時,朝鮮表明了其利用新浦級彈道導彈潛艇發射的能力。由單純展示的兩張照片可見,巡航導彈以較低角度(30度左右)出水並點燃固體然料助推火箭,明顯是由魚雷管發射出水而非垂直發射管發射的。這也顯示朝鮮似乎掌握了以魚雷套筒發射反艦或巡航導彈的能力。這技術對於整體相當落後的朝鮮潛艇而言,簡直就是戰術作用放大器,因為原則上以朝鮮財力才能負擔的大量數百噸級小型潛艇都擁有2000公里級別的戰略攻擊能力(只要潛艇配備比較簡單的電子火控和衛星定位能力即可),也讓朝鮮版的「分散殺傷」(這只是比喻)戰略威懾能力成為可行

飛魚導出水後點燃火箭發射的短片

 

 

YOUTUBE上流傳的朝鮮發射巡航導彈片段,出奇的是其飛行路線調整及低高度高速飛行能力比預期中要強。 

 

至於試射片段方面似乎更值得研究,除了以現今科技相對更容易的不依賴陣地隨機發射外,整個片段的作戰過程相對之前的片段更加「完整」。過去各國的巡航導彈測試片段都是飛機伴飛為主,展現的都是導彈平穩飛行的能力而已,然而朝鮮今次提供的片段屬於非常罕見的多鏡頭多角度飛行,可見巡航導彈能在相當低的高度飛行,至少低於俄國巡航導彈的平均100公尺高度,部分地形上似乎還低於50公尺,甚至低到可見到氣流在翼尖壓縮霧化的凝結霧(當然似乎也和空氣濕度有關);另外在地形起伏相當大的東海岸丘陵地帶,巡航導彈可隨地形升降高度,這可能暗示朝鮮的巡航導彈一開始就不是使用80年代初那種雷達高度計和地形比對系統,而是更為先進的數字高程地圖。要是屬實,那可以讓朝鮮軍方在任務規劃階段就弄出更複雜的任務路線,從而增加突然性及任務突防能力。

2022101AAAA2現時除衛星導航系統外,巡航導彈兩種輔助航向及飛行路徑搜索、測定的方法,分別為TERCOM(Terrain contour matching,)和DSMAC(Digital Scene Matching Area Correlator),前者類似雷達高度計,負責量度飛行路徑的高度和原有資料庫進行比對,以校正航道;後者則以光學攝影機拍攝路徑上的影像,並與預先輸入的數字地圖進行光學比對。兩種校正方法基本上是混合使用的。(網絡圖片)

 

當然,朝鮮巡航導彈的高價值目標,更多是要穿越海面才能打到的,這似乎需要更佳的極低空能力,不過若之前估計沒錯,朝鮮的巡航導彈技術甚實是發展自金星3型反艦導彈—一種有明顯俄系 / 烏克蘭系色彩的武器。甚至連彈徑都相當接近,要是這樣,超低空掠海飛行也算不上太困難了……

NOOS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構形上肯定是由俄國的KH-35(右)發展而來,但金星3型(左)明顯更長且主翼與尾翼距離更遠,其實更接近烏克蘭用以擊沉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的海王星型反艦導彈。由於烏克蘭的軍事企業有不少都參KH-35工程,甚至為其生產R95-300型引擎,故也掌握了大部分生產資料,才能搞成自己的"KH-35"。至於為何朝鮮的反艦導彈會和海王星那麼像,那就似乎涉及現在仍有很多詳情沒公開的、至少在澤連斯基上台前就一直進行的朝烏軍事交流了。(照片來自朝通社、連結1連結2)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3-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