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石琪﹕《新梁祝》與 舊梁祝 變化多端的經典傳奇

2023-09-14 10:49:18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309141《新梁祝》宣傳海報

觀看彭美施製作,梁兆明、梁非同主演的粵劇《新梁祝》,自然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的悠久歷史。據說可能是真人真事,發生於距今約一千六百年前東晉的江南。比起被莎士比亞改編為名劇的西歐 「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大概也早了一千年。一東一西,都是與門第有關的經典殉情記,梁祝更多了女扮男裝求學的傳奇。

上網查查,關於梁祝的歷代記載和演藝版本,有頗豐富詳細的資料。地方戲曲當然很多,電影方面,早在1926年已有默片《梁祝痛史》,胡蝶演祝英台。至於香港粵語片,1935年公映羅品超、譚玉蘭主演上下集;1948年張活游、紅線女亦合演兩集;1951年《新梁山伯祝英台》奇在由任劍輝演祝英台,黃超武演梁山伯;1952年又有新馬師曾、鄧碧雲主演的版本。

特別重要是1953年中國大陸拍成彩色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桑弧、黃沙聯合導演,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全女班合演,全國大受歡迎,曾參加「康城電影節」和「愛丁堡國際電影節」,並在第八屆㨗克「卡羅維瓦利國際電影節」得音樂片獎。

這部上海越劇片影響很大,可以說促成中華戲曲電影踏入黃金時代。片中最經典是十八相送、樓台會和哭墳等場面。其曲調亦導致越劇世家何占豪、陳歌辛之子陳鋼 一同創作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由何占豪提供靈感來自越劇的旋律,陳鋼編曲;1959 年首演由 18 歲的俞麗拿小提琴獨奏,揚名中外,現已成為梁祝傳奇的主題曲。

香港「花旦王」芳艷芬創辦「新艷陽粵劇團」,1955年與任劍輝主演《梁祝恨史》,1958年由李鐵導演拍成彩色電影,除了芳艷芬、任劍輝,還有陳好逑演祝英台侍婢「人心」(越劇版叫銀心),周海棠演梁山伯書僮「士九」(越劇版叫四九),靚次伯演祝父。此後香港粵劇壇常演《梁祝恨史》。

不過,香港出品最著名的梁祝電影並非粵語片,而是1963年李翰祥導演 「邵氏」彩色寛銀幕國語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樂蒂與凌波主演,凌波反串梁山伯,當然受梁祝越劇片影響,但不算戲曲片,而是大大加強電影感的黃梅調歌唱片。此片不但香港叫座,更在台灣哄動一時,亦使李翰祥前往台灣成立「國聯公司」,大舉發展。台灣本來主要拍台語片,隨着李翰祥移駐,以及胡金銓前往拍出武俠片《龍門客棧》和《俠女》,國語片才成為台灣電影主流。

上述梁祝電影拍法各有不同,都保持傳統故事格局。——真正推陳出新,是徐克導演1994年公映的《梁祝》,許莎朗與徐克編劇,楊采妮演祝英台,吳奇隆演梁山伯,完全青春化,而且不再歌唱,純屬電影化劇情片。描述少女祝英台好動不文,父母為求她嫁入馬家豪門,故意叫她扮男裝入書院攻讀,變為知書識禮。這橋段其實不合情理,富家女可請家庭教師教導詩書和三從四德,《牡丹亭》便是例子;才女謀求更高深學問才扮男裝進入書院,等於讀大學。

幸而徐克越拍越好,尤其是男女主角同窗生情的細節,生動風趣。然後陷於激情悲劇,映像出色,劇力甚強。

我最近重看了幾部梁祝舊片,認為徐克這部是最佳梁祝劇情片,亦是徐克作品中最佳愛情片。雖然不是歌唱片,但黃霑、雷頌德、胡偉立、黃英華、麥子善分工合作的音樂出色,活用《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改為主題曲,加上多首樂曲,樂韻迷人,榮獲第14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 徐克亦奪得第 40 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妙在徐克此片還涉及性別迷惑:梁山伯被書院一個同性戀男同學痴纏,他亦擔心自己與祝英台密切相處變成同性戀,幸好漸漸知道祝英台實為女子,於是發生烈火乾柴的肉體關係。

到了1998年,杜國威編成粵語話劇《梁祝》,謝君豪演梁山伯,蓋鳴暉演祝英台,我有幸看過。此劇最特異之處,在於梁山伯深愛男同學祝英台,發現對方實為女子後,反而不喜歡。這作品顛覆了梁祝傳奇,大膽變出男同性戀角度的新版本。

新世紀2005年,我看了香港舞台音樂劇場《梁祝下世傳奇》,黃智龍編劇,何韻詩、周國賢和梁祖堯、楊淇合演,變為現代背景,梁祝轉世,糾纏於同性異性難分難解的迷惑。劇情曖昧難明,主要吸引力是何韻詩盛裝演唱。

大陸、香港、台灣的梁祝影視及舞台版本甚多,包括2008年香港導演馬楚成的古裝片《武俠梁祝》,蔡卓妍、吳尊、胡歌合演。又有新加坡版和日本版,變化多端,我看過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各有重要代表性。

也要提提1983美國片《恩桃》(Yentl),著名女星巴巴拉.史翠珊 Barbra Streisand自製自編自導自演,改編猶太名作家 Isaac Singer短篇小說,描述二十世紀初,波蘭猶太女子恩桃打破禁忌,女扮男裝考入大學,與一個男同學及其未婚妻發生奇妙的三角戀情。原著可能受梁祝故事影響? Yentl之名亦似英台。該片使巴巴拉.史翠珊成為首位女性得到最佳導演 「金球獎」。——- 擅唱的巴巴拉. 史翠珊 也請來法國著名作曲家米修. 利格倫 Michel Legrand ( 代表作應該是積葵‧丹美 Jacques Demy 兩部名作:1. 電影歌劇 「雪堡雨傘」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或譯「秋水伊人」、「愛果情花」; 2. 電影音樂劇「羅港姑娘」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或譯「柳媚花嬌」)——- 撰曲九首,據網上資料亦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原作歌曲或改編配樂獎。

至於彭美施新作粵劇《新梁祝》,編劇李廷𩆨,大概按照彭美施的意思改編,沒有搞性傾向問題,大致上保持傳統格局,加以變奏和簡化。首先刪除了祝英台最初扮男裝假冒占卜先生或醫師,說服父母讓她前往杭州的書院求學。今次開頭就是梁山伯與士九、祝英台與人心,在西湖雙舟相遇,結拜為兄弟,乾冰白霧形成湖中泛舟情景,效果不俗。

梁非同演祝英台,是主張男女平等的先驅,跟芳艷芬《梁祝恨史》和李翰祥版本同樣反駁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之論。而凡是粵劇的祝英台,除了唱女聲子喉,還必須唱男聲平喉,比越劇和黃梅調多了難度考驗。——多年前我看過尹飛燕演祝英台,子喉駕輕就熟,平喉奇佳。今次梁非同亦能子能平,目前功力或不能與尹飛燕相比,勝在男裝女裝都俊美,當可陸續進步。

新編情節最與眾不同的安排,是說梁祝戀情的第三者馬文才,早已認識和愛上祝英台,還追隨她跑到杭州的書院攻讀。另一顯著改動,是安排梁山伯其實知道祝英台女扮男裝,因此同窗三年後祝英台回鄉,十八里相送時,由他作出種種暗示,跟傳統戲曲由祝英台暗示,梁山伯懵然不知相反。

今次梁兆明演梁山伯是聰明才俊,不像越劇范瑞娟、粵劇任劍輝、黃梅調凌波 那麼單純,儍得可愛。其實傳統梁祝強調女性比男子聰明,前半部的「錯摸」喜劇感很強,後半部則充滿悲情,整體有笑有淚,喜悲交集。——我覺得粵劇《新梁祝》正經有餘,喜劇感不足,若能加強妙趣,更可激發後半部的悲劇性。

《新梁祝》也有成功惹笑的創新,就是學院弟子們玩耍,由年輕武師們像七小福搬桌搬椅,在桌椅上大演翻滾筋斗和雜技動作,構成好打好笑好看的場面,引來觀眾笑聲和掌聲。

今次阮德鏘以丑生形象演馬文才,令人以為他會在書院整蠱作怪,然而佔戲不多,沒有真正惡搞。說起來,傳統梁祝沒有亮相的馬文才,不少人認為是慘受冤枉的受害者。因為他毫無過錯,只因馬家與祝家安排他與祝英台結婚,就無端端被視為破壞梁祝戀情的罪人。新娘又殉情而死,相信馬文才必然受到很大打擊,可能慘過殉情後化蝶升仙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他簡直是梁祝故事中最值得同情的人物;說不定其實也很帥。

此劇的舞台設計相當用心,開頭霧中西湖泛舟,後尾蝶衣仙女們歌舞,都有美感。背景往往用國畫山水配合蝴蝶、花朵的映像,新舊交融得簡潔。但我嫌升仙時太空星光映像太「震撼」,有些突兀,如果含蓄一點當會較好。此外,西湖泛舟時,船伕站在船尾搖槳,似乎應該改為搖櫓。

另有一個疑問,梁山伯既然與祝英台約定前往祝家求婚,理應趕快啟程,他為何等到一百日之後,再遲到三天呢?今次欠缺合理交代。

彭美施不惜工本製作粵劇,又積極重用後起之秀,可喜可嘉。請原諒我對一些小節也挑剔苛求,總之希望越做越完美。亦希望梁祝傳奇在新時代繼續變化多端,發揮驚喜又驚變的魅力。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9-1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