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William:由利比亞大洪水駁「黑雨洩洪」奇論

2023-09-16 14:15:41 最後更新日期:2023-09-17 10:11:46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23 09 Derna 4利比亞東部德爾納港口城市人口接近十萬人,通常冬天才有水的河床,今次就爆出包括數以萬噸計沙泥和石塊的洪水泥流,把沿河50米範圍的多層大廈和橋樑都沖進地中海裏,還有大量建築物受洪水破壞,傷亡應該會相當慘烈。(片段截圖) 

 

由七月底開始至今,都是水災的新聞,近至香港、深圳,稍遠的河北省、台灣的嘉義台南,遠至挪威、利比亞與南歐等,全都受水災嚴重肆虐;然後今個星期就帶來近年最重大的水災人命傷亡:利比亞受到極其罕見的夏季地中海風暴襲擊,9月4日颱風丹尼爾在希臘半島以西的東地中海形成。這颶風若放到太平洋與大西洋其實不大,頂多相當於強烈熱帶鳯暴,但這在東地中海這種大型內水地區不但非常罕見,加上東地中海水溫普遍達30度以上,大量水氣積聚,東南歐在上星期初即受到史無前例的巨大暴雨襲擊。

Screensh259衛星拍到在利比亞登陸後東向的丹尼爾。地中海一年內會形成兩至三個氣旋,但演變成類似熱帶風暴級別的就極為罕有,且向南吹襲北非就更罕見。(圖片來自連結)

 

9月10日這颶風登陸利比亞並向東部地區轉移,遇上班加西以東地區約200公里長的山脈。該山脈平均海拔大約只有600米左右,但已足夠抬升更多濕氣,造成更大的降雨,雨水大都滙聚到包括德爾納河在內幾處平時鮮有水份的河區。由於利比亞十年前的內戰在數年前才「靜」下來,天氣監測系統多已無法運作,加上利比亞東西部不同部族派系又互相不咬弦,內戰停止後恢復工作更慢,這次造成的實際雨量除一個測量站錄到414毫米左右的雨量外,其他均無從得知。

v2 10w就在城郊的德爾納河1號堤壩(又名國家水壩(Al-Bilad Dam))6月衛星照片(右圖)和9月12日災後衛照(左圖),可見洪水除了讓核心的壓縮黏士結構殘留一點外,整個大壩都被洪水沖得無影無踪。(圖片來自GOOGLE MAP及EOS科學新聞網站-Image credit: Planet Labs)

 v2 12W結構差不多的德爾納河2號大壩(又名阿布曼蘇爾水壩(Abu Mansour Dam) ,雖然承受雨量因為位於上游應該較一號少,但結果都沒有分別.......而且連上游都無力抵擋洪水的話,滙入更多支流的一號壩就只有螳臂擋車了......(圖片來自GOOGLE MAP及EOS科學新聞網站-Image credit: Planet Labs)

 

當地北部屬地中海氣候,除冬天外幾乎沒雨,德爾納地區算利比亞境內最多雨地區之一了,但全年大約就270MM左右。有專家估計暴雨的降水有可能達600MM以上,即達到該地區至少兩年以上的雨量,加上當地山區缺乏足夠植被,可以預見洪水根本就變成泥流。泥流沿河床而下,河上兩個60年代由南斯拉夫援建的兩個水壩(一種土石壩,結構算穩固,但沒有任何洩洪閘,只有香港水塘那種洩洪隧道而已)完全沖毀。結果泥石洪水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直接衝進德爾納市,其規模大到沿河岸兩旁50米範圍的一切建築都被水沖進地中海,連橋樑都無一幸免,市內大約有一半地區被水淹浸,多幢建築物都受嚴重破壞。據當地初步計算,已有8000人遇難,上萬人失踪,而全個東利比亞地區死亡人數至少超過一萬以上,還有大量人口失踪。這有可能是1975年河南「75·8」潰壩大水災以來傷亡最大的水災死亡人數……

 

 很多人不知道,城門河原本是給城門水塘系統及周圍山邊去水的洩洪水道,協助把洪水引入吐露港;不過更多人不知道沿岸城市在水利上的先天優勢:能以最快速度灌入海洋,洪水更快更容易退走。

 

事實上,本年度的極端天氣已造成多次嚴重洪水,甚至連香港都不能幸免,而幾乎每次最根本的原因,都是風暴導致極端降雨有關,甚至在一兩日內達到當地年降雨的1/4 (香港)至可能達3倍以上(東利比亞,有個別地區甚至可能接近10倍)。這種超級降雨已遠超當地自然與人工水利系統所能承受的極限,尤其內陸城市若沒有大河或大湖調節,可說都是接近無能為力。然而,有很多缺乏地理知識的閒人,在討論這些事時就故意忽略這些限制,甚至非常無知的將災害歸因至大水發生時必需的緩解方法:洩洪。

水利設施如水壩等,本身就有放水功能,一來就要調節下游河流的水量,二來要避免自己儲水過滿造成損壞。若遇暴雨天氣,水壩可能迅速滿溢或積滿上游沖下來的沙泥雜物,在必要情況下也要進行緊急排水,以防止壩身崩坍,這就是所謂洩洪(flood discharge)。一般的洩洪手段,通常會使用洩洪隧道,將過多的存水引導到水壩下的河流中,以控制水量,香港水塘就主要用這種手法;另一方面,若遇上大暴雨或上游有巨大洪水順流而下,就需要使用排水量更大的洩洪閘以加大流量,及早為水壩降壓。

v2 13W排洪道和洩洪閘,是當見水庫去水、減少堤壩壓力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洩洪閘,不但去水量大,且也較不易受雜物阻塞,在遇上大暴雨時尤為重要。(照片來自連結1連結2)

 

事實上,洩洪更多是「救自己」。洩洪原因是河流或湖泊水量太多,有機會衝破堤圍或堤壩而對周遭地區造成更嚴重的洪水衝擊,若在水位未達最高位時作控制水量的洩洪,至少還能造成可控的洪水並可保護周邊地區至少不至受大型洪水衝擊,但有些地區有小型泛濫就無可避免。而若無法及時洩洪或本身雨流量超過洩洪量,可以造成更大規模的破壞及嚴重人命損失。

 

這個半月以來即已有兩場大水和洩洪不成功問題有關:8月9日挪威受到風暴漢斯吹襲,格羅馬河(Glåma)布拉斯克雷佛斯(Braskereidfoss)大壩的畜水瀕臨滿溢,原本準備洩洪時卻因控制室被水淹而無法開啟排水閘,大水不但淹沒了水壩其他設施,甚至連攔河堰也漫過了,最後攔河堰被衝毀缺堤,造成下游進一步水浸並淹沒數個城鎮,幸而居民及時撤出,未造成嚴重傷亡而已。

v2 11W利比亞德爾納洪災中被沖毀一號壩「生前照」,看來沒有洩洪閘」,只有洩洪隧道,據講頂過幾次大型洪水。這壩1970年代由南斯拉夫建造,算是近似重力壩的土石壩,以壓縮黏土為核心兼防滲漏層,外層以石塊為主。這兩堤壩規模不算大,加上原本的德爾納河水量也不多,所以沒有建洩洪閘。內戰緣故,十年來都沒有維修過.....在12日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這堤壩不是崩堤,而是.........幾乎完全消失。(圖片來自連結1YOUTUBE擷圖)

 

至於利比亞大水則更明顯了,人家根本就沒有洩洪閘,因為水壩設計根本就沒預料到德爾納河這次洪水遠超過往紀錄,若就平時水量而言,水壩強度足夠有餘了,所以根本就沒有洩洪閘設計,只靠洩洪道去水。但在今次水加上泥石的衝擊下,就算有排洪閘都可能捱不過,更何況根本沒有排洪閘這回事。結果由衛星圖片及事後現場相片,我們可發言這根本不是缺堤,而是整個堤壩都被摧毀,除少量結構外,壩身已無影無踪。

376809341 737048911771499 5348584529673402412 n有些人好於搞文宣政治鬥爭的「鬥士」,其智力水平真的令人懷疑,更加不去看天文台當晚的雨量報告-由北區到大半個港島,由東至西闊十五公里左右的區域,是當晚十二點前全港最大雨的地區。單單這點就可令洩洪論完全站不住腳了;難道早兩小時就開始水浸的北區,其洪水是來自深圳水庫的「超時空洪水」????(圖片來自天文台及Shut the Fake Up)

 

所以我看到有人說「黑雨先來洩洪」這句時,感到十分驚訝,這根本是相當無知的想法!首先,深圳和香港一樣,都是160MM / 小時左右破紀錄的雨量,這可是一般黑雨標準兩倍有凸了!而且深圳水庫在之前一個月都蓄積了不少雨水,遇大雨不作洩洪,會有相當危險的後果,萬一洩洪閘甚至壩身有損毀,到時就不是梧桐河下游水淹那麼簡單了!

再講,過去都有深圳水庫洩洪紀錄,就算受影響都是梧桐河下流與落馬州附近地區,極少浸到上水一帶;有人甚至把北區甚至全港的洪水都當成深圳水庫造成的,這究竟有多侮辱人家的智慧?這裏已不說洩洪之前多區已嚴重水浸,洩洪可發生時空穿越現象嗎?再講,什麼洪水可以「翻山越海」沖到十多二十公里外?你看《2012》看太多了嗎?

 v2 14W9月8日朝早獅子山隧道附近一段路因山洪暴發,由去水道衝出地面,成為奔流向山下沖去。事實上很多高地的水浸都是因為山洪所致,然而很多年青人的地理科學過的知識,早就飛到九宵雲外:這地方海拔都有接近50公尺,能蓋上來的深圳排洪水,有50公尺高?海嘯嗎?(片段截圖)

 

事實上,由於北區早在洩洪前就變成澤國,而洪水也可以直接來自下雨或新界北紅花嶺、牛牯嶺、牛潭山和八仙嶺等流下來的山洪。洪水根本沒有記認,你是怎樣分得清呢?更有甚者,洪水最大的幾個村郷地區,如馬尾下村及沙頭角公路沿線一帶,不單在梧桐河上游,甚至和深圳河隔了至少七公里加一座山(紅花嶺),且又在谷地一帶,海拔又較高,若果深圳水庫洩洪可以沖到上來,那整個大西北平原區和上水粉嶺一帶,至少都會浸到四層樓高了,論者究竟是由甚麼次元穿越過來的?更重要的是,若果水庫滿溢而不敢 / 不能洩洪,導致潰壩,挪威和德爾納的災難恐怕就要在亞洲重現,屆時他們以為北區可獨善其身??

37680事實上,只要由水系流向及地理去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北京洩洪導致涿州大水說根本也站不住腳。首先涿州本身是低地且有多條河滙流於此,西南邊更是古湖,更易積水,但北京的永定河根本沒有流經涿州境內,且看衛星圖,永定河未見很大的河水溢出;其次,和大水有關的當地三條河(北拒馬河兩條支流、清水河及更北面的大石河),也沒有一條流經北京市區附近,反而幾乎都是由太行山直奔下來且當日有明顯的水溢跡像。而且最接近該市的河堤就在北拒馬河較上游位置。三條河都沒有流經北京六環以內的地方,保北京棄涿洲之說根本無籨談起。老實講,最大洩洪可能是北拒馬河,但這也離不開可控洪水防止失控的問題—若北拒馬河發生河堤崩潰,那整個流域都會被大水所淹,洪水津擊力甚至可能嚴重破壞涿州,造成更嚴重的人命傷亡!(圖片來自連結) 

 

或者這樣吧,真的勸那些眼界只在小島一隅(無論是小一點那個還是大一點那個)的覺醒者,多關心世界真正大事及危機,而不是躲在電腦屏幕後搞些讓正常人啼笑皆飛甚至腦洞大開的小作文啊、「超時空洪水」甚至洪水海嘯之類,來滿足自己的政治攻擊慾望吧。還有,有些說全香港因深圳排洪水浸的大X元系和東面某個大島上的媒體,真的......騙人不懂地理???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9-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