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沒有港口就沒有香港——夏寶龍深圳講話讓我想起船王包玉剛

2024-11-11 13:23:59 最後更新日期:2024-11-11 15:26:39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mfile 1778320 1 L 20241109182201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8 日在深圳召開 2024 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香港電台圖片)

11 月 8 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夏寶龍主任,於深圳和李家超特首及 29 位工商界人士會面,討論現今國際情勢,以及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下香港經濟發展等問題,希望香港在保持傳統優勢產業下 —— 特別是港口碼頭物流業,表示「香港如果沒有港口就不是香港」—— 同時發展新產業及創科,以推動香港變革,並期望現今商家們能學習習近平主席給予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的精神  [注1]

剛巧筆者於 11 月 1 日,在《輕新聞》也發表了一篇《欲解深層次矛盾當看〈企業強人〉 金融炒賣土地財政該成過去》的博評,在結尾中借用了電視劇《企業強人》的故事作比喻,像劇中邢文浩的炒賣金融地產的企業模式是過去式,趙愷的那種辦實業的企業家才是王道,才會獲得國家青睞。文章最後一句還寫到:「香港改革,需要各階層的支持,特別是擁有社會經濟權力的企業財團的支持」 [注2]。可見,重溫香港老一輩企業家的精神實屬需要。

說到寧波籍的香港企業家,又和碼頭船運有關係的最具代表性人物,當然是「船王」包玉剛先生了 [注3]。包玉剛(1918-1991),字起然,浙江寧波人。父親是一名商人,長年在漢口(現屬武漢市)經商,包玉剛亦隨父在漢口求學,曾在漢口一間「燕梳」行(ensurance 的音譯,即保險公司)半工讀,後加入了銀行工作。1949年,包家舉家移民香港。

來香港後,包玉剛原本是想做回老本行的銀行生意,但當時香港的銀行不是英資就是廣東人開的,沒有多少空間可以經營。至於地產,當時雖然蓬勃發展,但包玉剛認為土地是走不動的,若有怎麼突然的局勢驟變這些資產是帶不走的,但船就不同,船是流動的資產。由於包家並未曾經營運過船運,而船運又是十分複雜的產業,香港當時亦已有數十家船運公司,船運更是西方的傳統強勢產業,所以包玉剛的父親及家族成員就十分反對。但包玉剛獨慧眼,看中香港這個天然良港經營海運產業的發展前景。

1955 年包玉剛拿著全家族全副身家 20 萬英鎊去到英國,向一間名字叫威廉遜的公司要求買他們一條舊船,但當時船舶買賣一定要經船舶經紀公司處理,包玉剛的請求最初被威廉遜公司拒絕,後來包玉剛成功說服了公司,以二十萬英鎊買了一條舊船,將該船改名為「金安號」並成立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再把「金安號」以長期出租方式租給了一間日本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當時,航運公司都是以較高利潤的短租方式營運,但包玉剛卻寧願「賺少些」,以長租的方式經營,這種穩打穩紮的經營方式,讓他避過多次航運低潮。

就由這一艘舊船開始,包玉剛的船隊愈做愈大,為了讓船隊有充足人才營運,環球航運公司自行成立了環球航海學校,直接自行培養航運人才。所以,當年行船的人有句術語叫「環球仔」,意思是由環球公司環球航海培養出來的航海人。但當時香港有那麼多航運公司,只有包玉剛的環球航運公司有自己的航海學校培育人才,可見包玉剛的長遠眼光、規劃配套和對人才的重視。

全盛時期的環球航運公司已發展到擁有二百多艘船,二千多萬噸的龐大船隊,但包玉剛卻又一早看到形勢的變化。1970 年代的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危機爆發,加上國家開始改革開放,他決意賣船登陸,於 1978 年展開收購九龍倉(Wharf)的行動。此舉威脅到九龍倉大股東英資怡和(Jardines)的控制權,「九龍倉收購戰」正式開打。直至到 1980 年,包玉剛持股達 49%,全面控制九龍倉,勝利結束了「九龍倉收購戰」,創造了第一位華資企業家戰勝英資的戰績。1985 年,包玉剛又以 5 億新加坡元獲得英資會德豐(Wheelock)控股權。1986年,收購渣打銀行 14.5% 股份,成為最大的個人股東。到此,包玉剛的「賣船登陸」戰略基本完成,成功再一次轉型。

航運是十分複雜的產業:一艘船本身的結構已很複雜,不同設備有不同的保養期,船的不同部份又有不同的保險;營運船隊又涉多種不同的租賃方式,運貨又涉及貨物理賠,船舶管理又涉及航線,在那個港口裝貨卸貨,航行中的機器維修,何時入廠大修,安排那裡大修,還有涉及金融的船舶融資等等。所以,航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產業體系。

包玉剛先生卻能由一名「門外漢」蛻變成為「船王」,他除了有獨到眼光,創業時著重穩打穩紮,又有長遠眼光,不尋求短期利益賺到盡,而且有配套、有規劃,願意投資培養人才;他為人亦好學,對於原本不懂的產業,卻願意去了解和鑽研,由完全不懂船,到後來發展成二百多條船的「世界船王」。而且他對政經形的勢變化也十分敏銳,他早期決意經營航運,到石油危機爆發及國家改革開放的機會,「賣船登陸」,又一次成功轉形,完全立於不敗之地。

現今,香港經濟要改革轉型,要搞新產業,我們實屬需要如包玉剛先生這樣的,有長遠眼光、對形勢敏銳、敢於轉型、敢闖未知領域,卻又敢去實幹、紮實經營、敢去學習新業務新產業的企業家。這樣香港才能如他一樣,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作者:無雙直傳(劉礎慊),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 夏寶龍籲工商界實際行動支持發展 座談會關注物流中小企困境 「沒港口就不是香港」| 明報 2024/11/09 

2.【博評】無雙直傳:欲解深層次矛盾當看《企業強人》 金融炒賣土地財政該成過去|香港輕新聞 2024/11/01

3.《世界船王─包玉剛》|郭艷紅編著 千華駐科技出版|2018 年 9 月第一版

發佈於 博評
By 2024-11-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