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瀋飛次世代戰鬥機 氣動外形明確化

2025-01-08 01:02:12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08 18:46:4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IMG 1989國內同好根據現有照片及想像,繪製瀋飛次世代戰鬥機的上側面照。(圖片出自@现在又叫Songbird了的手筆)

大約兩日前,社交媒體上出現了相信是瀋飛次世代戰鬥機比較清晰的片段,而且由於此時該正在做傾斜迴轉,角度變化更大更多,除了因為距離仍然較遠,部分機影可能有手機內影像處理AI的後期加工。不過由於角度較多,這機的大概構形也可以確定下來。

GgRnsH4WcAAEf e3瀋飛次世代戰鬥機底部出現一條淺坑,有人認為這是比較像SU-27那樣的坑道。不過由中段明顯橫線可見,這可能是稍微打開彈艙而已,而坑較有可能是手機AI自動加大影像對比的結果。飛機底部應該還是平的,不過這似乎也預示著彈艙有可能分成兩個。另外,這應是第一種使用Lambda機翼的解放軍空軍有人機。據一些氣動學論文指出,與傳統的梯形三角翼相比,Lambda形機翼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Lambda翼的展弦比提高了空氣動力效率,從而帶來更高的巡航升力/阻力比;這種形狀也便於擴大尺寸和體積,從而增加內部(油料)儲存容量,同時具有高展弦比和穩定的渦流。(網絡圖片)

由氣動來看,這明顯是一架無垂尾的高速機,機身與主翼是典型的翼身融合的Lambda 機翼(相當於尾部修型的大型三角翼),然後似乎沒有垂尾,不過翼端似乎有全動式小翼。比較特別的是,由現時照片評估,引擎進氣口是在機身下方且算是大型的進氣道並緊貼機身,這設計基本上也沒在已知的戰術飛機中使用過。現時最大的謎團時,由於拍攝到的角度所限,我們仍無法肯定該機的機背構形是怎樣的。不過由2020年6月601所發表的一篇論文所示,他們正在測試一種引擎艙脊線改變而達成的無垂尾超音速增穩構形,雖然所用機型和現時的次世代戰鬥機驗證機有相當差異,但並不排除會用上這個構形。

006D0i2agg暫時仍相當罕有的瀋飛六代機側面照,暫仍無法了解其機背結構,但2020年時601所一份名為「無尾佈局後體超聲速航向增穩設計方案」的航空學論文中,提出一種利用稍為凸起的雙機脊設計,代替垂尾為無尾佈區飛行器提供超音速飛行穩定性。不過這種設計在穩定性控制上仍然不及垂尾,所以大型襟翼、可偏轉翼端等增穩氣動舵面仍然需要作為輔助。這些也可能用在本機之上。(網絡圖片)

需要留意的是,現時無論成飛與瀋飛的方案,都採用無垂尾及平尾的設計,雖然並不是使用全翼機設計,但明顯更為重視全向隱身性能,除此以外也盡量使用更多手段(例如開裂式穩定翼與全動型翼尖小翼),提高這構形的可操縱性及超音速飛行時的穩定性。

006DRnU9gy1hx8rc19l4lj30vx0i2agg瀋飛新世代機原有人認為是一種大型無人機,但在某些角度的影像中就見到類似駕駛艙的突出物。另外其進氣口似乎也很有趣,隱身機到現在都未出現下機腹進氣的,最初就類似早期F-8/A-7攻擊機的下頷進氣。瀋六事實上更多是一種機腹進氣,但因為有兩個引擎,這種機腹進氣被中間的結構隔開成左右機腹進氣構形;另外,四年前瀋飛的一項機首邊條專利似乎也和現時的世代戰鬥機有關。(圖片來自@KONP-攔截機代號011及Secret Project Forum)

瀋飛的新世代戰鬥機尺寸上由於沒有有效清晰照片與片段,故也無法由明顯參照物看出其大約大小,大約只能由輪胎大約猜到其大約相當於SU-27 / 殲11/16系的大小(或大一圈),亦即相當於西方另外兩種六代戰鬥機。同時由機形大小判斷,其燃料至少應該及得上SU-27的3800公里航程,甚至可能有超過4500公里的直線航程,相當於有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

 ANALYSIS2.001 1這幅圖是模擬在西太平洋海空戰中,中國空軍如何利用成飛殲36、無人戰鬥機和其他五代機打一場攻勢防禦型空戰。當殲36作為指揮者與滲透者時,瀋飛的次世代機即變成正面空中防空力量及帶領無人機迎擊各種空中目標,作用有點類似馬其頓方陣,而殲36更像發動側擊與突入的伙友騎兵。(圖片來自連結)

之前已說過,若果成飛的方案是戰轟 / 攻勢攔截機 / 「會戰機」,那瀋飛的六代機究竟有什麼角色?西方部分分析指出若成飛那台三引擎機是穿越攻擊後方的支援機群或B-21戰略轟炸機,或從另外方向在大洋上打擊第一陣的美軍戰機/進行側方偵察及目標指示,那瀋飛的可能就是和其他五代正面迎擊對手並指揮無人僚機群進行打擊,或攻擊其他支援美軍的韓國或日本空中力量(如果他們有敵對行動的話)。由於這種打擊在視距外攻擊後仍然有機會進入視距內作戰,所以除航程沒有NGAD級別那麼高要求外,載彈量和無人機控制能力仍不可缺,而且機動性要求也不能下降多少,尤其在迎頭空戰中槍奪最佳發射陣位時,頂多可能會較大犧牲超機動性而已。這樣將構成一個遠離海岸600-1000公里的第一道防空線,並打擊第一島鏈內的目標。

 472711499 645037991188340 9028261340174573484 n很巧的是,有人在最近公佈的武漢航母樓改建衛星照片中,發現多出一架擬似模型機,和瀋飛的次世代戰鬥機有一定相似度且大小也和殲15差不多,可能還大一點。由於這模型似乎仍在尚待組裝狀態,詳細還是未知之數。不過瀋六較大且後掠角較小的翼面而言,作為大型艦載機也具備相當的條件。(網絡圖片)

由換代而言,瀋六代替的可能是殲11系列和殲10早期型,還有殲轟7A和SU-30MKK等型號,考慮到2030年前後服役的話,這批機剛好巧達到18-25年機齡;另一方面,由較低後掠角的翼形及Lambda機翼,不單升阻比較好,低速可控能力也不弱,其實也適合在2030年代中後期部署於大型航空母艦上,作為遠程重型艦載機使用。並由航母搭載並擴展其作戰距離。

 瀋飛新世代戰鬥機試飛片段。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1-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