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擂台】「政治炮灰」、「違法達意」是誰造成?

2017-08-17 14:43:0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WeChat 圖片_20170817143329【香港輕新聞】前日,有13名年輕人因參與2014年反新界東北發展衝擊立法會案件被判入獄,引起輿論對青年抗爭活動與社會運動代價的討論。有輿論認為,今次事件將令抗爭者與幕後策劃者重新反思社運的前路;也有觀點認為,除了責備抗爭者,政府更應審視導致青年紛紛入獄的主因。

《明報》社評指,東北案相關人員最終被判監禁8至13個月,年紀輕輕滿腔抱負入獄,並非社會樂見;但現時年輕人容易墮入「我即公義」迷思,為伸張公義誤入「以暴制暴」陷阱。文章認為,法庭本身爭拗點在於暴力行為本身,而非審查行為動機;即使目的正確,使用激進手法實現亦不能接受。社評續指,社運抗爭向來輸多贏少,其意義在於在每次抗爭過程中播撒「種子」,再靠代代努力逐步推動社會改革;若使用一些「大眾可能很抗拒的方式」,就是示威手段出問題,反而有礙信念傳播。

文章又稱,近年香港政鬥激烈,有不少人鼓動年輕人勇鬥,但自己卻不參與;亦有法律界政客鼓吹「圓滿法治」一說,將部分激進行為合理化;在本次事件裁決產生後,仍有不少社運人士與政客煽動氣氛進行政治炒作,漠視法律觀點,其做法才是他們自己口中的將「司法政治化」。

《東方日報》評論員陳競立今日文章持相近觀點。陳競立指,近年香港社會暴力抬頭,但被判刑成為「政治炮灰」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而「躲在背後煽風點火」之人至今無一人受到法律制裁。陳競立認為,這證明香港法律具有各種不同的標準:反對派比其他人平等,而反對派頭面人物又比無名小卒更平等,是極其諷刺的。

《信報》「金針集」金箴評價,反新界東北發展撥款事件「是社運新世代糅合抗爭與衝突的牛刀小試」,認為自此之後香港社會的抗爭行動經歷了不斷升級;雖然社運的底線尚可辯論,但法律卻會明確制約某些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金箴又認為,社會抗爭激烈不能全怪抗爭者,政府與民溝通斷絕、普選進程緩慢、政府對年輕人追求公義後知後覺都是原因;若現任特首林鄭月娥重視年輕人發展,不希望更多青年入獄,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回應訴求才是頭等要務。

《香港01》「01觀點」今日則從引起青年暴動的新界東北發展事件進行分析,指東北發展方案最令青年憤怒的兩個原因,其一是2012年梁振英上任特首後,將收地過程較正規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轉為給人感覺偏幫地產商的「公私營合作模式」,況且事後政府解畫難以孚眾;其二是政府無心以資助房屋主導興建房屋,對於示威者的訴求亦未正面回應及調和。

文章認為參與抗爭的青年最終入獄無助解決東北發展爭端,並呼籲政府盡快檢討東北發展的錯誤,在未來開拓新市鎮時杜絕利益輸送、增建公營房屋,以防止社會與青年在抗爭中再有沉重犧牲。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08-1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