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粵東磁廠九十週年展覽:「何須錦緞繡春圖,春花飛上銀瓷面」

2018-01-09 18:26:30
劉稚茸

香港輕新聞特約編輯,資深傳媒工作者。

李老師說,藍料畫在生胚上再用1300度高溫燒熟,出來的產品叫青花;藍料畫在燒好的白瓷上,用800度燒熟,儘管也是青花料,但是它就是廣彩了。(筆者供圖)

時代廣場為保有和發展香港本土工業和文化,於2018年1月5日到21日在露天廣場舉辦「香港瓷藝90年」。筆者和時年88歲,被尊為香港「瓷畫界第一把交椅」的老師李筱文先生一起參觀了這次展覽。

120件展品來自香港目前唯一一家生產手繪廣彩的瓷器廠「粵東磁廠」,它不僅傳承了清朝康乾年代開始、至今有300年歷史、專門用於外銷瓷器的「廣州彩繪」的精髓,且又有因香港殖民地歷史染上的色彩,為英國貴族、酒店等設計的特別紋飾,例如為港督夫人設計的,從英國古董殘器上脫胎而來的「督花」等等。中西合璧,別有情趣。

廣彩是釉上彩。主要用於外銷瓷器。當年廣州是唯一對外通商口岸,世界各地萬商雲集,瓷器是廣州著名的十三行其中銷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廣州商人一開始從江西景德鎮購買瓷器,轉口貿易給各國商人,但是需求量越來越大,景德鎮到廣州路程遙遠且交通很不方便。

聰明的廣州人乾脆就地生產,從景德鎮購買大批已經燒好的白瓷,在廣州聘任技師繪製彩色圖案。不但縮短了時間,還能根據客人需求,繪製客戶定制的各種圖案,逐漸發展成一個新門類「廣彩」。港彩就是在廣彩基礎上更進一步,設計繪製出具有中西合璧的紋飾。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外國買家通過香港洋行訂購瓷器,並要求更新穎與特別的圖案;為滿足客人日漸豐富的要求,粵東磁廠的彩繪師傅亦開始參考博物館、拍賣行的展品,將西方圖案融合廣彩傳統的花邊特色,形成了具備外國元素、中西合璧的港彩瓷。

起初,粵東磁廠仍採用手繪的方式在白瓷上作畫,這樣的做法在當時有利有弊:好處在於當時繪圖大師傅基本各有所長,每個師傅都有其擅長繪製的物品,如畫雞的只畫雞、畫魚的只畫魚,保證各人的行業專利互不侵犯;但這也導致成品緩慢,無法應付「需求大、要貨快」的訂單。於是磁廠在60年代後期改用先將圖樣做成膠印、蓋印後再請不同師傅上色的方法,效率即時提高不少。不過,由於蓋印出來的圖片不夠清晰,做不成更精緻的商標圖案,因此粵東磁廠80年代後亦使用印紙技術,將所需圖案印在轉印花紙上再鐵燒於白瓷,此法在世界各瓷器廠中都廣泛流傳,至今沿用。

本次展覽期間,有五十年彩繪經驗的張錦平師傅會現場展示人手繪瓷技藝。繪製廣彩的師傅,左手托碟,右手以懸臂之姿在碟面作畫,可見其功力之深,非常人能達。

2017年 譚志雄師傳的16寸仿清朝廣彩翎毛廳堂人物圓盤,非常精緻(時代廣場供圖)

當年銷量最大的磁碟花紋是鬥雞。雞,吉也。(筆者供圖)

粵東磁廠將多年來設計的紋飾整理分類成幾十款。例如萬花、綠白菜、百蝶、織金人物、督花等等,匙羹展示紋樣。(筆者供圖)

畫家鄭少忠在白瓷碟上繪畫,然後燒製,鄭少忠為嶺南畫派楊善深弟子。(筆者供圖)

最具本土特點的港彩:左起回歸紀念碟、英女皇1987年訪港紀念碟、梵蒂岡紅衣主教定製碟、英國貴族家庭定制碟起。(筆者供圖)

1975 年港督麥里浩夫人來百年前英國 Hogarth仿造圖案(時代廣場供圖)

兩隻同樣花紋的杯碟,相對前面沒有燒過的,後面燒過的顏色,變得晶瑩艷麗,這也是瓷畫的魅力。(筆者供圖)

李筱文老師與瓷畫師傅在展覽場地。(筆者供圖)

手繪廣彩,左手托碟,右手懸臂繪畫,深厚功力非常人可達。(筆者供圖)

展覽現場人頭湧湧。(筆者供圖)

By 2018-01-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