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政府陷入「骨牌式暫緩」困局 如何建立民眾信心?

2019-06-25 13:48:5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政府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已超過一個星期,然而政治危機迄今仍未解除,昨日(24日)仍有示威者阻塞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有意見認為,示威者以干擾民生作為政治抗爭手段,持續下去將惹來民情反彈,以民生事務作為政治抗爭的籌碼,必然有損正當性。亦有意見認為,政府目前已陷入「骨牌式暫緩」困局,凡內容敏感之議題皆採取避險手法,政府若不挽回市民的信任,就連純粹的民生經濟議題,亦會成為糾纏不清的政治揣測。

抗爭干擾民生會引起反彈

《明報》社評針對有示威者阻塞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表示,「示威者認為他們的行動有正當性和政治需要,可是對於不少受影響市民而言,這類堵塞行動既無必要,亦非表達訴求唯一方法,以干擾民生作為政治抗爭手段,持續下去將惹來民情反彈」。社評表示,政府這次修例引發管治及信任危機,雖然並非聚焦經濟民生就能改善,但是目前「香港確有大量民生事務,需要政府和立法會盡快處理,不能延遲耽擱」,「事事泛政治化於港無益,各方應盡量避免出現政治凌駕民生的情况」。

撤回修例政府不應再猶豫

《明報》社評指,如果政府是慮到之前建制派傾力支持修例,而不願明言「撤回」,惟制派第一大黨的民建聯近日已表明,「撤回」修例有助修復社會,支持者會理解。社評認為「有關說法已是給政府下台階,政府撤回修例不應再猶豫」。社評表示,「修例一役政府元氣大傷」,導致「明日大嶼」研究撥款議程要押後,如果若政府覓地建屋工作因為修例爭議而「陪葬」,將會是香港的不幸。

政府已陷骨牌式暫緩局面

《信報》社評表示,「現在特區政府已陷於『骨牌式暫緩』的尷尬局面,但凡內容敏感之議題皆採取避險手法」,政府整體大方向離不開捨難取易,「昔日那些『事不避難』的豪言壯語無法重彈舊調」。社評認為,「只要民眾始終不信任政府,容易的施政也有可能變得困難重重」;而客觀事實說明,「只談民生經濟對於化解社會深層次矛盾幫助有限,若然政府不能掙回市民信任,民生經濟也是糾纏不清的政治揣測,『明日大嶼』正是一個典型例子」。

獨立調查以開始重建互信

《信報》社評認為,「長遠而言當然有必要重啟政改,短期來說不妨為612警民衝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讓當日發生的種種真相大白於天下,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調查贏得市民信任」。社評表示,關於獨立調查,有一派意見認為是「針對警方」,「假如僅僅針對警方,那就不是獨立調查;既然是獨立調查,當然是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調查對象包括警方和示威者,一切以證據為依歸」,獨立調查根本就不該存在誰被針對的前設;認為「獨立調查是重建互信的開始,沒有真相徒然產生更多的疙瘩與猜忌,無助於修補社會撕裂」。

冠冕堂皇的說詞只是廢話

《成報》社評表示,多名每逢周日也發表網誌的司局長都撰文回應修例風波,然而「網誌」已是與時代脫節的「石器時代工具」,「內容大同小異,也是承認政府修例工作做得不足、特首已表達歉意、修例程序已停止、希望社會修補裂痕、撫平分裂及重新出發等……這些說法其本上也全是舊調重彈,軟弱無力」,「再多的冠冕堂皇的說詞也只是一堆廢話」。

林鄭應該與示威人士對話

《成報》社評指,「示威者連日來先後包圍政府總部、警察總部、稅務大樓及入境大樓,冀迫使政府回應訴求,如示威者昨阻塞稅務大樓及入境大樓通道以癱瘓運作,結果受阻巿民與示威者人士發生口角等衝突」。社評認為,「示威者這些行動目的,其實就是要林鄭月娥回應訴求,若要示威者不再包圍政府設施、不再影響對巿民的服務,林鄭月娥就應該出來與示威人士對話,不要再龜縮」。

僅是李慧琼的個人發揮?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表示,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前日出席一個訪問節目時亦認為,「政府『暫緩』一說並不對焦,若港府明確公布撤回草案,可有助修補社會撕裂,相信民建聯及其支持者可以理解」。文章認為,「民建聯作為政府最大友黨,李慧琼此一說法,自然令人猜想政府在『撤回』問題上是否有『鬆動』的可能」。文章引述建制中人表示,「李慧琼現在的說法是『撇清關係』,以免遭到攻擊」;而民建聯中人亦表示,「黨內無討論過李慧琼的說法,相信是李慧琼的個人發揮」。

涉原則問題政府難以讓步

杜良謀文章表示,對政府而言,由反對陣營提出的四大要求,「撤回」及「暴動定性」兩個要求政府實際上已經作出讓步,而另外兩個要求包括獨立調查委員會及不檢控被捕人士,「則涉及政府的『原則』問題,難以讓步」。文章認為,林鄭與反對陣營亦難以「對話」,「唯有盡量減少言語上的對罵,為局勢降溫」。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