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 由T-35坦克「重出」江湖到「軍事復刻」

2018-05-10 13:16:0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中唯一T-35實車。照片來自網絡。

剛剛於莫斯科舉行的俄國紀念衛國戰爭結束73周年的年度閱兵,陸上裝備中除了"Uran-9"無人戰鬥車、一款之前沒有出現的軍用吉甫以及部分無人車以外,可說沒有什麼新式大型裝備,乏善可陣。不過傳統上俄國主要城市都會進行閱兵紀念儀式,而其中斯維爾德洛夫洲上佩什瑪市(Verkhnyaya Pyshma)今年的閱兵反而更有看頭,因為其受檢裝備方隊中,除慣常出現的二戰蘇聯名車外,今年還出現了坦克史上的明星-多砲塔神教聖物T-28型及T-35型坦克。

號稱多砲塔神教兩大聖物:HMS Agincourt 無畏艦(左圖,七個主砲塔)及T-35型重坦克,照片來自網絡。

所謂多砲塔神教,是網絡軍事界的術語,指的是二十世紀早期無論軍艦或坦克,都要求增加主砲以增強火力及射界 / 理論上的同時接戰能力,例如戰列艦要有更多主砲砲塔、戰車要有更多火力之餘,也要配備更多砲塔,以應付不同方向的敵軍。以三十年代初期的重型坦克為例,當時的坦克作用主要是支援步兵攻堅,摧毀防禦工事,兼應付不同方向來犯的坦克及步兵。T-28及T-35是為當中的佼佼者,其中尤以T-35多砲塔重戰車最為誇張:45噸、五個砲塔,並配備機槍、45MM反坦克砲及76.2MM榴彈砲! 然而由於過份笨重,結構複雜,裝甲亦不夠厚,面對德軍更為靈活的單砲塔戰車,已經力不從心,加上懸掛及傳動系統可靠性差,絕大部分於德軍入侵蘇聯初期均因機械故障而被乘員廢棄。

今次閱兵中出現的T-28(左)及T-35(右)。照片來自網絡。

俄國境內原本只有一架不會動的T-28(在莫斯科,芬蘭另有兩架),而今次受閱的T-28,車身於2000年代初期於聖比德堡附近某村莊”出土”(此車明顯參與過列寧格勒攻防戰),愛好者找到其他現存T-28的零件並裝上車身後,曾於聖彼德堡附近展出一段時間,至2014年完全修復至可行走狀態。眼利的讀者可能會問:T-35只有61架(外加原型車兩架),且絕大部分已被毀,只剩一架不會動的在庫賓卡博物館,怎麼現在也跟著跑到閱兵上來?原來這架是15年出廠的「新車」,是烏拉爾開採與冶煉公司(Ural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Company, UMMC)以原圖紙製作車殼及車內配置,配上新引擎的「復刻」車

今年四月第"62"架T-35進行閱兵綵排的片段,影片來自TASS

言歸正傳,一、二戰的古老軍事裝備,其實可以如古老蒸氣火車頭一樣,進行保養及更新零件,甚至換上新的引擎,就可以長期保持運作狀態,例如西方航展上經常出現的二戰飛機及歐美各地「戰爭重演」活動上出現的各種二戰裝備就是。由於西方國家以至俄國的民眾有不少個人手作坊,部分零件其實可以透過家中的機床(甚至是數控機床)進行複制的;另方面,西方國家與俄國亦有愛好組織及博物館協助修復各種坦克甚至飛機至可展覽甚至可行走的狀態。不過,如果已沒有零件可以替換,甚至連原車都沒有的情況下,又可以怎辦呢?

1970年代以前,西方大片中出現的德軍坦克基本都是美軍M-47(劇照分別來自《坦克大決戰》及《鐵血將軍巴頓》),有時或會出現諸如《奪橋遺恨》的豹1式。照片來自網絡。

「軍事復刻」這玩意原本和戰爭電影有關:50-60年代的軍事大片,認真程度遠沒有今天厲害,軸心國的坦克往往用現役西方坦克權充,連外形都沒有改裝,例如1965年著名的《坦克大決戰》中,德國的虎2型及豹式坦克就索性用駐西德的美軍M-47坦克代替(要知道當年法國及瑞士可仍有少量豹式坦克及獵豹驅逐戰車服役);1977年的《奪橋遺恨》,德軍的坦克也是直接由西德的豹1型坦克所扮演。

虎!虎!虎!中的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布景。照片來自網絡

左圖及中圖是劇組當年搭建的等比例道具,右圖是上色版的1941年赤城俯視照。照片來自網絡。

1969-70年美日合拍的超級大片《虎!虎!虎!》中,開始出現更專業的復刻形式:製作等比例高像真軍事模型作為場景及道具,例如日本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模型(長180公尺,劇組沒有製作船尾)、赤城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及艦橋(1);而鑑於當年世上只保留了數架可飛的零戰(且全是私人收藏),而且更已沒有可飛的97式艦攻及99式艦爆,美方劇作組亦參照外形,以T-6及BT-13教練機製作可飛的「名機」,同時以玻璃纖維製作大量螺旋槳可轉的P-40戰鬥機,作為被擊毀的「道具」。當然,認真製作結果就是成本超支,幾乎回不了本。

電影中的"虎式"與現實中虎式坦克的差異。照片來自網絡。

另一個令「軍事復刻」愈來愈普及的活動,來自70年代興起的各類「二戰重演」活動及其團體。當中,為求真實模擬當年戰況,部分愛好者開始嘗試仿製一些重型軍械,例如反戰車砲、半履帶運兵車,甚至改造坦克之類。這些嘗試為「軍事復刻」活動帶來更多機會,同時亦吸引更多有一定汽車與重型車輛改造技能的愛好者加入行列。

一群同樣喜歡二戰重演活動的軍事愛好者動手製作等比例德軍虎式戰車,除重量輕得多,其仿真度極高。資料可看以下網頁

「軍事復刻」在80-90年代進入新階段:大量冷戰末期退役陸軍裝備(尤其前蘇聯更多)以廢品等名義流入西方收藏市場,除作為個人收藏或軍隊的靶車 / 假想敵部隊外,部份劇作組也開始拉這些退役車的「主意」,例如,開始有人拿T-55型主力戰車來造虎式坦克(當然,這距離真正的虎式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另外70年代的東歐電影已經用退役T-34改造成虎式的道具);另一方面,電影組亦開始與進行「二戰重演」活動的愛好者合作,租用他們的改裝車/仿製車協助拍攝,以求增加真實感。電影製作與軍事愛好者的跨界合作,令戰爭電影的迫真度進一步提高。

左圖為原裝正版三號突擊砲,中圖為《雷霆傘兵》中的三突道具車,右圖是英軍FV432裝甲運兵車。製作組拆掉上部結構後,將車身切開加長,並裝入另一對路輪,使底盤看起來更像三突。照片來自網絡。

上行圖分別是瑞典SAV-43M型自走砲(左)、電影中的仿制黃鼠狼3H型自走砲(中)及其真車(右);下行圖分別是瑞典SAV-41輕戰車(左)、電影中的仿制黃鼠狼3MH型自走砲(中)及其真車(右)。照片來自網絡。

由史提芬史匹堡執導的電影《雷霆救兵》及HBO電視劇《雷霆傘兵》中,首次出現以實車製作且幾乎和真車沒分別的德國裝甲車輛,例如黃鼠狼系列突擊砲及三號突擊砲等。前兩者倒還易搞,因為它們均來自捷克38T型坦克的底盤,而二戰前後瑞典曾以該戰車底盤發展自走砲及輕型戰車/多用途底盤,劇組就是拿退役車製作成道具車;後者則比較難搞,制作組是將一款和3號突擊砲體形差不多的英國FV432裝甲運兵車改造,並加裝一對路輪。若不是留意到路輪比原車稍大,筆者還以為劇作組找到一個「真」三突來呢。

由左至右,下行的分別是帝國陸軍94式輕裝甲車、95式輕戰車及97式中戰車後期型;上行的是模型公司製作的外形仿製車。94式輕型裝甲車曾經在《金陵十三釵》中出現,模型公司承認該車與實車有出入,因為......劇組要求將該車造大一點,以展示日軍進攻的壓迫感.......(事實上,94式甚至矮過當年一般較高大的日本兵)

這類活動在內地亦有不錯的成績:十年前抗日神劇還未出現時,華誼兄弟曾拍了一套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抗日電視劇,講述二戰時中國遠征軍進攻緬甸的戰績,無論故事還是武器考證,在中國電視劇史上均具有很高的評價。當中劇作組特意繳請四川成都創藝興模型有限公司,重製一輛日軍95式輕戰車的道具。公司找來一台尺寸相近的拖拉機底盤進行改裝,結果造出一台在細節上幾乎和原車一樣的道具車,而且還懂行走及轉動砲塔。受到這次成功的啟發,該公司陸續製作了97式中戰車及94式豆戰車,並用於各種電影拍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KB1eQxEVQ

世界各地「二戰重演」活動中的常見車種:SdKfz 2

「軍事復刻」的最高境界,是照著圖紙「重新生產」一件軍備。這也不是最近才有的玩意,事實上,很多古老槍械到今天仍有持續生產,作為收藏及鑑賞用,例如德國有工廠專接訂單製作仍能發射的STG-44突擊步槍及其他德國二戰槍械;美國的就更不用說,連南北戰爭時期用的步槍仍有生產(事實上,槍械復刻生產也和樓上提到的電影拍攝有相當的關係);甚至連軍用車輛都多有復刻,例如著名的SdKfz 2(半履帶電單車)戰後以農業拖拉機的名義再生產(而且德法兩國都各有生產),加上歐洲不少機器廠仍有生產零件,現時仍有大量SdKfz 2在世界各地行走,且多成為世界各地軍事愛好者進行「戰爭重演」活動的要角。

其中一架復產版Me-262 A-1a。照片來自網絡。

不過如講到更複雜的,例如戰鬥機或坦克,就是近二十年的事,除本文所涉及的T-35外,部分愛好者還以自己手工復刻外形像真的1:1名戰車(當然沒有內裝了)。近年軍事復刻中最為著名的工程,要算是ME-262及FW-190系列的「復刻生產」。以ME-262為例,負責生產的美國德洲飛機工廠(Texas Airplane Factory)特地由德國購買原始圖紙及生產資料,進行小規模生產,唯一沒有複制的,是以今天標準而言和垃圾沒有分別,兼肯定過不到FAA(美國聯邦航空局)審核的JUMO-004型噴射引擎。廠方以體積差不多,但重量只有1/4而推力大1000磅的教練機用通用電力CJ160引擎取代(而且還裝上限速器,以免推力過大)。雖是如此,由於安全性高很多,令復刻機安全性及低速性能大幅提高,至少不會成為航空愛好者的「飛空棺材」。

其中一架Me-262 A-1a飛行片段。

FW-190的復刻則是由德國的Flug + Werk reproductions負責,同樣是參照原始圖紙,再配以推力稍小的沙維洛夫ASH-82型引擎作為新引擎(如果是D-9型,則使用推力較大的Allison V-1710),2012年生產停止前,己製造了20架,其中大部分都是A-8型,但至少有兩架是D-9高空攔截型。

Flug + Werk其中一架復刻版FW-190 D-9。照片來自網絡。

小結

以現時普遍工業國家的工業力量而言,只要有財力及時間,大概除軍艦外(註2),坦克、軍車甚至螺旋槳戰鬥機之類其實已比較容易「復刻」了。不過「復刻」大部分由於和二戰重演活動及電影拍攝有關,且由於佔地問題及玩家缺乏家庭機械工作坊,東亞地區普偏仍未流行這類玩意,即使是中國內地,這仍只是較富裕人家的私人玩意。由於內地不少手作坊的「功力」十分強,在下倒希望國內有更多同好能加入「軍事復刻」行列,至少能為後世留下更多人類近代戰爭史的認識。

 

註1:可惜的是,赤城及飛龍是「史上唯二」艦橋靠左舷的航母,而由於要「將就」美軍借出航母約克鎮號(艦橋靠右)探演海上航行中的赤城號,日本劇組亦被迫將赤城場景的艦橋搬到右舷,以免產生「違和感」。

照片來自網絡。

註2:現時唯一做過軍艦「整船復刻」的應該只有中國,其成果是今日威海市的定遠號博物館。該水上博物館是依照德國尋獲並送贈的定遠號圖紙(原以為該圖紙於二戰時已因船廠被炸而被燒毀),等比例複制定遠號外觀及大部分艙室,只是沒有動力系統,以及所有槍砲都是像真金屬製品而已。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8-05-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