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蘇蘭斯﹕MIT教授談疫情擴散對供應鏈的影響

2020-03-10 11:02:47
蘇蘭斯

2015 年起於「香港輕新聞」開博評論時事。
2019 年成為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節目招才計劃「才雋」,「哈林奭失眠」主持,在後不惑之年在多媒體界開展 Slasher 事業。
正職於航運物流公司總部,曾派駐國內工作五年,有豐富的商業機構管理經驗。善用案例類比,數據作理性持平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以外地區的每日新增案例比中國內地還多,歐美澳日等地的零售店更已出現搶購日用品的情況,究竟今次疫情是否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物資的供應呢?筆者在此分享麻省理工供應鏈管理系教授Yossi Sheffi的分析。

日常用品﹕日用品因為主要靠海運,運輸時間長貨價低,令一般零售商訂貨頻率不高,兩個因素加起來會令上游供應鏈有兩到三個月存貨,即就算供應地完全停工,短缺也不會出3月底前出現,搶購潮似乎並不合理。

醫療物資﹕1月已經出現的短缺,因為各地疫情爆發更加緊張。各國禁止出口更令情況無法改善,如果無政府介入,單靠私人機構增加產能只是杯水車薪,歐美國家醫療機構口罩,檢測設備都嚴重短缺,情況令人十分擔心。

情況可跟08年金融風暴比較

至於全球範圍的需求量大減,可能影響到每個香港人:現在的情況可能可以跟2008年金融風暴比較。因為疫情令很多行業生意大受打擊,這將影響一切非必需品的需求。如果零售層面的需求減低10%,上游每一層供應商的需求將會倍數減低,這將令很多小型供應商面對減少七至八成的訂單,令資金鏈斷裂,從而出現倒閉潮或會引起下一個金融海嘯。

全世界在疫情下並無淨土,不會改變全球供應鏈的大格局:在年前的貿易戰影響下很多大企業部署分散風險,把部分生產線轉移離中國,但今次疫情並無安全的生產基地,日本、韓國、墨西哥等地在今次疫情亦不會幸免;加上把生產線移離中國也充滿困難,中國高端科技產品如智能手機的生產仍然難以取代,疫情並不會改變或加快生產線全球化過程。

雖然美國政府仍然未有大動作,但大學為首的部份機構已經取消國際商務出行,取消大型活動,為改為網上上課做準備。似乎疫情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大家仍然要繼續做足準備。

Yossi Sheffi教授接受彭博新聞訪問片段﹕

https://youtu.be/BKAoHCjlUFw

Yossi Sheffi教授跟供應鏈業界交流疫情意見﹕

https://youtu.be/Sps8HxdQDYw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03-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