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船小砲超大」的護衛艦 以色列想搞什麼?

2020-03-19 15:33:35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薩爾6型護衛艦模型圖,武器集中在船舯與艦橋前。模型圖並未裝海鐵穹,照現時消息,海鐵穹將裝在船舯反艦飛彈發射架前面。(網絡圖片)

 

本月12日開始,於德國建造的以色列薩爾6型輕型護衛艦首艦大衛之星(Magen)已經開始海試,其特異外形首次展現人前,而且火力在近東及北非地區一時無兩:該區部分國家即使有其兩倍甚至3倍大小的軍艦,火力也沒有那麼強大;當動力與航海機關的適航性訓練完成後,本艦就會駛回以色列並安裝武器,並於2021年中服役。

事實上以色列海軍在西方國家中可說是特異的存在:由於周邊敵國水面力量較低,地中海又幾乎是北約的天下,以色列海軍地位算三軍之中最低,也主要負責海岸支援,其海軍多年來主要以導彈艇及潛艇為主,水面艦隻不大,路線上很有蘇聯近岸防衛的「飛、潛、快」的影子,但為對付周邊的大量導彈艇及攻擊沿岸設施,往往擁有很強的單艦反艦導彈火力及近程防空能力。著名的薩爾4.5型及薩爾5型都沿著小艦超大量武裝方向前進。

2015年改裝後的薩爾5型及更舊的4.5型,後者只有前者排水量一半以下(500噸也未到),但整個甲板除艦橋位置都塞滿武器,甚至包括32發巴拉克1型防空導彈。由於全武裝會嚴重影響穩性,如非必要都不會裝滿。(網絡圖片)

 

在一般軍迷眼中,薩爾6型區區只有2000噸的艦體卻擠進了7000噸級大型護衛艦的雷達與火力,所用飛彈不但超過104枚(魚叉、巴拉克8型與海鐵穹),更裝備四面陣的相控陣雷達-EL/M-2248 MF-ST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其是西方目前最小型的四面陣防空雷達),作戰系統亦可搜索400個目標並追縱當中50個。更有甚者,其魚雷發射管及可搭載一架中型艦載直升機(如S-70海鷹)亦使反潛能力進一步提升。

未裝武裝的大衛之星號試航圖,四面陣列雷達採用少見的「前三後一」設計。另外艦體似乎已放棄小型煙囪的設計,與母型K-130型一樣,直接在水線附近的排氣口排氣。(網絡圖片)

 

前蘇聯及意大利海軍算是最會在艦艇上充塞兵器的海軍了,但由本艦現時雷達及武器配置可見,其火力密度甚至遠超這兩國海軍過去同級的艦艇。亦由於此,以色列海軍的艦艇一向存在乾舷低與重心較高的問題,甚至有人嘲諷他們的船"穩性低到根本不能出大西洋,會沉的(因為重心太高,遇大浪會翻船)"。這種塞武裝的方法在冷戰後其實不太正常且沒有必要,然而2010年以後的變化,令以色列海軍仍然無法擺脫出不了遠海的困境。

黎巴嫩海軍最大艦艇:一艘400噸都不到的登陸艇。(網絡圖片)

 

普遍來說,現時以色列對外的說法,本艦主要目的是要保護近年才發現在東地中海以色列專屬經濟水域內的添馬與利維坦天然氣田,不過以色列只是與黎巴嫩在相關議題上有專屬權爭議,而黎巴嫩薄弱的國防實力也不需動用薩爾6型這種大艦。事實上,本艦火力進一步誇大化,本來就和以色列國防策略的改變及大國勢力再次介入這區有關。

俄國的地中海第五任務中隊其實早於蘇聯時代組建,但主要是防範地中海的北約海軍而非以色列。現時該隊主要艦艇都是4000噸以下小船及運補艦,任務主要是維持俄國駐敘部隊的補給,不過由於編入該隊的水面艦大都配備UKSK重型垂直發射系統(VLS),投射大型反艦及陸攻彈械能力很強,一次齊射能對小國海軍及陸上重要設施造成沉重打擊。由左至右,分別是該隊的Project 21631暴徒級輕護衛艦、基洛級潛艇及Project 11356M格里戈洛維奇海軍上將級護衛艦。(網絡圖片)

 

防範俄國黑海艦隊駐敘利亞分隊?

2000年代本級艦進行規劃時,以色列海軍已幾無敵手:敘利亞與黎巴嫩海軍不值一提,沙特海軍主力都在波斯灣,而埃及與土耳其都沒有對以色列構成威脅,所以當時以軍考慮的是海岸對陸戰力更強的瀕海戰鬥艦獨立級。然而當時瀕海艦不但問題多多,外銷型價格更高得嚇人,最後以軍只能放棄。退而於2010年開始求購售價較便宜且有德國經費資助的MEKO-A100型護衛艦改進型。

以色列原想採購的LCS自由級改良型,大小及火力比過去正常得多,然由於LCS在2000年代造價實在超出以色列負擔水平,且船身結構問題太多,以色列唯有放棄。(網絡圖片)

 

不過既然此時以國海軍已無敵手,為何卻仍然好像失控般亂加重武裝?要知道一口氣裝備16枚反艦導彈及48枚防空導彈其實也沒有多少國家裝備過,尤其是在2000噸級別的小船上,而且本艦更裝備主動相控陣系統及達48枚70公里級的中程防空導彈巴拉克8型。唯一能解釋的是,以色列遇上了前前所未見的強大勢力。

UKSK垂直發射系統,不但可搭載口徑系列反艦、陸攻與反潛彈械,還可以搭載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及以四枚一組的方式裝備長程防空導彈。3M22極超音速巡航導彈今年測試完畢後亦可使用此發射系統,威脅將更大。(網絡圖片)

 

自2014年開始,為支援俄軍於敘利亞支援政府軍的作戰,俄國海軍黑海艦隊在敘利亞托魯斯港屯駐登陸艦,至2013年9月,俄國海軍更重建地中海的第五任務中隊。該中隊常年有15艘船艦,其中不乏暴徒級小型飛彈艦、20380級輕型護衛艦與11356M型新型導彈護衛艦,甚至有一至兩艘潛艇,整體水平比周邊海軍高之餘,也因為裝備UKSK垂發系統,故可搭載重型反艦導彈與長程巡航導彈,對以色列構成的遠程打擊威脅非常巨大。在這情況下,以色列海軍及俄國海軍其實有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這亦造就了比前代更為誇張的火力與防空能力,才能有效抵禦俄國海軍的首輪猛攻,為其他海軍艦船及機隊爭取反攻的時間。

左圖為以色列國土反導系統中各種導彈的性能與防衛範圍,中圖為箭2及箭3的模型,右圖是大衛投石器導彈試射情況。留意大衛投石器導彈的彈頭段是歪向一邊的。(網絡圖片)

以色列國土反導的延伸?

本艦另加裝兩組四十發的海鐵穹系統,其實就是鐵穹系統的海上版。然而這種特殊防空導彈為何要配備在軍艦上?周邊國家的砲兵或者火箭砲很難傷及高速運動中的軍艦吧。事實上這卻正正是鐵穹系統的海上延伸:要知道威脅以色列本土的砲兵火箭攻擊主要來自加沙、黎巴嫩兩地,而這兩地都在海邊。若果艦隻能部署在兩地附近的海旁,不但可提供更早期的預警工作,火箭在上升階段就可以進行攔截。成功率較大之餘,還能給本土的攔截器位更充裕的攔截機會。

針對亞音速火箭或砲兵目標的鐵穹防空導彈。(網絡圖片)

 

可以說,這其實是以色列全國範圍的導彈防禦系統的結合與延伸。以色列建設了一整個本土防空反導系統,由高端至低端分別是箭三、箭二、大衛投石器及鐵穹,其中箭三負責中程彈道導彈的防禦,箭二負責本土長程防空與末端防禦,大衛投石器負責中程防空、防巡航導彈與短程彈道導彈,而鐵穹就如上所說,打擊來襲的砲兵火箭、遠程榴彈砲與UAV之類(將來期望可攻擊短程彈道導彈)。而這些反導系統的雷達與指揮車亦可以互相連結,分享情報,組成全國一體的防空網;而事實上,本級艦與改裝過、搭載同樣武裝及雷達(只是火力基數較少)的薩爾5型,就是這個導彈防禦系統在海上的延伸與節點;巴拉克8型可以進行中程防空(地位相當於陸上的大衛投石器,其實連大小及氣動外形也很相似,不過大衛投石機是不同公司開發且有美國雷神參與),而鐵穹就可以進行前段所述的任務。鐵穹甚至有能力支援以色列陸軍對於加沙及黎巴嫩兩地的「防禦性攻擊」(當然,那也只是進攻的借口),清掃反抗部隊的UAV或砲兵火箭攻擊。

巴拉克8與仍在開發中的巴拉克8-ER型(加裝助推火箭)。該彈原本只作為以軍輕型巡邏艦的中程防空導彈,構形其實是以軍德比中程空對空導彈改良而成,重量非常輕,而且採用主動導引雷達與紅外導引影像雙重制導,射程甚至比重一點的ESSM還長,號稱70公里(動力射程,對高機動高速目標實際有效射程可能只有35公里),但問題在於時速只有2馬赫,最大射高也不超過16公里,對於打擊高速飛行的反艦彈,這速度顯然並不足夠,而且只有2馬赫的極速,也對燃料燒完後彈體的剩餘能量有很大的影響,甚至直接導致中段以後導彈動能不足,根本沒法對付有較高機動能力的目標,「捕捉到目標也打不中」。

總結:

以色列在軍備開發上不單有獨到之處,而且往往出人意表。不過以色列仍是一個正常國家,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所研發的東西往往需要針對本國國防需要及不足之處,所以才會有「可當步兵戰車用的坦克」、「便宜但非用來攻擊敵機的防空導彈」及「火力強到不成比例的小軍艦」。這些設計或經驗放到外國,並不代表一定管用。無論是一般軍迷還是國防採購的官員,最好還是搞清楚這點。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3-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