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4.1級地震天文台無作預警?蘇蘭斯:科普地震預警技術

2022-03-15 14:26:43 最後更新日期:2022-03-15 16:58:50
蘇蘭斯

2015 年起於「香港輕新聞」開博評論時事。
2019 年成為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節目招才計劃「才雋」,「哈林奭失眠」主持,在後不惑之年在多媒體界開展 Slasher 事業。
正職於航運物流公司總部,曾派駐國內工作五年,有豐富的商業機構管理經驗。善用案例類比,數據作理性持平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787017f4 422d 4f1d 8e47 aacc11044c9b中國地震台網發布的,關於今次惠州地震的震央位置圖。地震發生於 3 月 14 日早上 2 時 28 分,中國地震台網於 14 分鐘後的 2 時 42分發布此條微博訊息。(中國地震台網微博圖片)

上周中,本港因應新冠疫情首次使用緊急警示系統,至 3 月 14 日,香港附近的廣東惠州發生了一次黎克特制 4.1 級的地震,天文台接收到有史以來最多的市民報告,但政府今次則未有使用該系統,遂又引起了一個討論:為什麼政府或天文台不發出地震預警?

天文台對此疑問也作了回應,指本港的地震監察系統需要幾分鐘分析震級,不能即時通知市民。這與有能力在強震前數秒發出預警的鄰近地區相差甚遠,到底是香港天文台真的不能,還是不為呢?

Screenshot 2022 03 15 at 3.34.28 PM香港天文台在各區設置的地震監測儀位置。(香港天文台圖片

首先科普一下地震強度。每 0.2 級黎克特制強度代表地震能量相差一倍,例如黎克特制 4 級地震跟 5 級就差 32 倍強度,4 級同 6 級比較的話更差約 1000 倍強度;而與震央距離及震源深度亦會影響震感及破壞力。基本上,惠州的 4.1 級地震在全球範圍內也不達到需要發預警的強度,而且在半夜 2 點半,大家也不想被騷擾吧。

其實以人類現今的科技及對地震的認識,我們可以做兩類事情。

第一是地震風險評估,即是預測一個城市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內,遇到高強度地震的機會率。有些高地震風險的大城市,如東京、洛杉磯等,一百年內發生高強度地震的機率基本上是 1,即幾十年之間必定遇上一次大地震的風險非常高。其次,就是基於對地震機率的認識,在建築物設計及城市規劃上,盡量提高抗震能力以減低傷亡。

香港是屬於極低風險地區——這亦解釋了我們為何可以建成超高人口密度的城市——負責地震監察和分析的天文台自然不需要花錢購入地震預警系統。

這裏亦要解釋,現今技術並不能精準地在地震前預測,地震預警系統其實是透過接收最早到達地震感應器而且是較為弱的地震波,預測幾秒到十多秒後到達的主震波震動強度,這需要非常靈敏的地震監察裝置及超級電腦的快速運算,這與香港政府的緊急警示系統是兩回事。地震預警系統可以令高風險地區居民爭取到黃金時間作強震準備,提高大地震的存活機率。

香港最高風險的天災是台風及暴雨,天文台的電腦應該放在分析什麼風險、放棄什麼風險其實好明顯,香港會提供地震預警才是怪事。

任何地方的資源都不可能是無限的,天文台不提供地震預警是風險評估後的不為也,就正如沙漠地區城市若下暴雨一定會水浸,因為設計上就欠缺排水系統,風險低,自然投入也低。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3-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