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販膚俗子》富於爭議—賣身也是高價藝術?

2022-07-11 11:38:06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207111《販膚俗子》電影宣傳片擷圖

現代藝術頗多古靈精怪,法國著名話劇《藝術》(Art)諷刺一幅空白畫面成為值錢藝術品,不足為奇,比起血肉淋漓、變態狂亂之作還可算十分「清白」。而越來越多藝術家顛覆出位,甚至用動物屍體或活體,以及人體來搞創作,做到驚世駭俗,抑或譁眾取寵呢?

突尼西亞 Tunisia 女編導歌特‧賓‧哈尼亞Kaouther Ben Hania 拍成《販膚俗子》(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描述活人賣身做「人肉藝術品」,充滿諷刺性和爭議性。此片本身並不標奇立異,更無變態綽頭,而觸及政治、金錢、難民、藝術市場和親情、愛情等方面,拍法靈活又有格調,作者保持女性的理智與感情,成為一部不落俗套的奇片。

男主角是叙利亞「憤青」,與中產千金熱戀。他在內戰複雜的叙利亞因自由言論而被拘囚,隨後逃到黎巴嫩做難民,被一個怪誕藝術名家看中,要在他背部紋出歐洲「神根簽證」Schengen visa。這憤青為了金錢、簽證,更為了與女友重聚,於是簽下賣身契。

這個 「人肉藝術品」 就這樣到了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博物館展覽,還被拍賣。男主角當然深感矛盾,亦被難民組織抗議,指為侵犯人權,把人當作動物園禽獸,被侮辱被剥削。但另一方面,他獲得優厚報酬,住五星級酒店,吃魚子醬。縱使被富豪收購,亦同樣在定期「上班」展覽之外自由生活,還分享拍賣價,似乎比一般上班族有利,更比動亂祖國自由和安全。

諷刺的是,男主角要自願賣身,才取得自由自主的人權,因而賺到錢資助國內親人,亦使他有條件去追求失落的愛情。雖然女友已經嫁給駐在布魯塞爾的外交官,男主角窮追不捨,這段苦戀是故事發展的重心,富於曲折戲劇性。結局很奇妙,出人意表,皆大歡喜。

據稱編導歌特‧賓‧哈尼亞的靈感,來自比利時藝術家 Wim Delvoye 十多年前的活人紋身作品《Tim》,而這藝術家的靈感則來自 Roald Dahl 1952年短篇小說《皮膚》。我亦聯想到,早在1910年,日本名作家谷崎潤一郎已經寫出短篇《刺青》,描述刺青師在美麗妓女背部紋上大蜘蛛,這小說是 「被虐美學」 的經典名著。

實際上,大家知道刺青‧紋身, 是世界各地很古老的藝術,人體刺紋曾經成為很多部族的習俗。中華歷史上的百越南蠻,包括越王勾踐,被稱為「斷髮文身,裸以為飾」。《水滸傳》有 「九紋龍」 史進。自古又有臉上刺字的黥刑。非洲「野人」和美洲「紅番」亦多紋身。

日本保存和發揚紋身特盛,幫會刺青也很藝術化,早已拍過美女刺青電影。現在紋身還成為西方而至全球的潮流,紋得科技化‧影像化,多姿多采,不少球星紋到上癮,今時今日隨街見到有紋身的男女,不限於黑幫。因此,人身刺上花紋、圖像、文字,作為習俗和藝術都無可置疑。又有紋身展和比賽,而且逐漸研製易於清除改變的技術,必然吸引到更多人樂於成為人體藝術品。

這樣說來,《販膚俗子》關於人體紋身是否藝術的爭論,有些大驚小怪了? 當然,現代藝術常有偏鋒變態,確屬怪現狀;但各花入各眼,百花齊放,也有正常、美好、傳統的作品非常昂貴。

此片爭議的關鍵,在於賣身。不過,像男主角那樣心甘情願,得到利益,就跟被奴役迫害大有不同。誠如球會買賣球星,簡直人口販賣,然而球星發達做富翁,往往周薪數百萬元,令人羡慕。根本上,人們上班工作也等於 「局部」 賣身,而身價差別極大。

《販膚俗子》談不上獨特,好在觸及不少問題,沒有妄加批判,可以引人思考。——我不大滿意的是「憤青」男主角 Yahya Mahayni 的外型普通,常會衝動失控,演技好但不大惹人好感。還好女主角 Dea Liane 不錯。——奇在那個賣弄人肉藝術的名家,似乎邪派,其實不俗,最後玩出真假人皮的安排甚妙。

也要提提片中佔戲甚多的女經理人,原來由蒙妮卡‧貝魯慈 Monica Bellucci 飾演,這位意大利女星廿年前主演《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alena)令人驚艷,此後演了不少影片,包括新占士邦片。她現在中年,有些發福了。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7-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