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漸見眉目的中國第四世代坦克時代

2023-01-16 00:03:47 最後更新日期:2023-01-17 11:54:51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008k1Segly1ha24bkymkpj33341b14ia國內已有一些軍事CG畫師及研究者已根據圖片中的實驗車,繪製次世代戰車的想像圖,圖左為大包CG的作品,圖右則是不知道起啥名字好的咖喱棒的作品。(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關於解放軍新世代主戰坦克的討論,隨11月宣傳片推出後失去消息而沉寂了近兩個月。然而,第二屆航天航空航海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研究會上,一個只有0.5秒左右的戰甲車試驗片段流出,又讓討論又再次熾熱起來。以現在流出片段來看,這段講座的重頭戲是闡述營 / 連級裝甲單位何利用訊息網絡及AI、配合自身攻擊力及指引團級火力,將攻防範圍由5公里擴展至20公里直徑;其次是解放軍裝甲防護及主動防護系統(APS)最新發展的片段。這兩個部分的訊息量只能用「硬核」來形容,當中甚至包括反攻頂彈械及疑似電磁裝甲的測試。不過在全段不足10秒新式主動防護系統(APS)及ERA裝甲測試片段中,有人發現一架從未展示過的戰甲車輛,就構型來說有相當多次世代主戰坦克的特徵。

AA3右邊為兩個月前曝光的CG化國產四代坦克圖片,由於CG施以蒙紗效果,要進行相當程度的改圖才能看得較清楚;中圖為解放軍現役最先進99A型主戰坦克和15式輕坦克。若試驗車真是右圖CG的實車,那其發展似乎更受15式輕戰車所影響,而且車體前裝甲設計也變成西方第三代戰車所用的首下構形(前裝最大厚度在大傾斜前裝甲下方,首上則以斜角接近80度的前裝甲來加大防禦能力)。(網絡圖片)

 

片段中展示的底盤試驗車更多是在試驗各種主動防禦系統的設備,不過要了解其虛實倒也沒很大困難,例如車體和現役裝備99A式的坦克底盤比較近似,但人員出入口增加到兩個;砲塔則大幅縮小也變得更矮更狹窄,由於也找不到乘員出入口的證據,故很可能也是無人砲塔而已。砲塔後方則詳細不明,但空間似乎較大。照過去無人砲塔設計,如果彈艙是放車體內,則連砲塔都可以大幅縮小,然而就角度而言,砲塔尾艙空間似乎仍有一定水平,故這車似乎可能是尾艙裝彈的設計。

AA2該測試車砲搭左前方有一面疑似AESA雷達的平板並呈一定仰角。由結構來看和戰車主動防禦系統(APS)的雷達相似,並似乎控制著車體左側一組呈裝甲板裝向左邊水平方向發射的APS系統。圖右為珠海航展上公開的GL6 APS用雷達。

 

比較特別的是砲塔的兩側:四角方位似乎裝備安裝雷射的空間(不過測試車似乎只裝了一面雷達),相信是已經嚴重白菜化的相控陣雷達(如早前在珠海航展展出的GL6坦克用APS雷達同類的產品),前方兩則雷達位置後方有可能是安裝水平主動防禦系統的陣位,而由這更位到後方雷達有一個懸空的位置,和15式戰車很相似,不排除可以裝入額外裝備,配合不同環境作戰。至於本車的主要觀瞄系統、火力和裝甲配置,似乎還沒有更多的資料,似乎還是要等樣車進一步公開才有繼續探討的餘地。不過順帶提一下的是,砲架似乎也不算十分大,估計火力可能由125MM砲(砲彈改成定裝彈)至140MM的新主砲不等,但至少肯定不是前蘇聯規劃過的152MM的水平。

另外根據這段片段的內容暗示,新世代主力戰車可能也和其他戰甲車一樣,具備有人型與無人型,而且可按需要配備不同的主動防禦系統,不單是獨立作戰的裝備,同時也是整個聯合作戰系統中層層相扣的一員。

325200796 855216505712713 8807949933040393009 n這台實驗車的部分細節之前已在其他學術論文出現過,諸如前駕駛艙裝甲箱化、取消俄系彈盤、四代車普遍擁有大、輕裝甲化及輪廓扁平的無人砲塔等設計特點,已經有一定透露。(網絡圖片)

 

由第四代坦克的潮流發展、2010年代以來的實戰經驗,以及之前另一架宣傳片段中出現的「神秘戰車」看來,中國大有「緊跟西方潮流」之勢,戰車更傾向大型無人尾彈艙砲塔,不過似乎他們也想採用二人(或三人但只有兩門)的戰車制,戰車重量反而可能控制在50噸以下。這樣人員空間更充足之餘,裝甲防禦、機動、火力亦可取得很大平衡。

008k1S測試車砲塔似乎較部分預想圖為短,但由前方望去似乎有一些嵌入式結構,彈艙不排除是另一些可能更激進的構想,例如蘇聯Object 490戰車方便補給的集成集裝箱式彈艙,或者AbramsX概念車的特殊外置彈艙結構。(網絡圖片)

 

更有甚者,這種構形似乎還有更大好處:模組化方便任務換裝,以及更大膽的……戰車升級。首先,模組化更有助裝換更多模式,且一整個戰車連(13至15輛車)可因應不同任務換裝不同模組,相互支援而且任務調動靈活,不會像KF51一樣甚麼都塞進車裏,徙增重量與複雜性,且每架戰車若都是星艦級,那單價和重量也壓不下去

324422618 533679445394951 4260157748602770868 n部分軍武研究者認為該測試車砲塔左右側的插件式結構,可裝入多用途的裝備,以應付不同需要。事實上,現時可見的次世代主力坦克的設計都是在已縮小的左右砲塔兩側『塞裝備』,要搞成多用途車可是相對容易得多。微博軍事博主大包CG筆下的新世代戰車,可分成緊湊型(輕型)、標準型、遠程反坦克型、防空導彈 / 無人機發射型,以及反無人機 / 攻頂彈葯型設計,基本滿足可預見未來網絡化陸戰的需要。(圖片來自微博@大包CG)

 

其次,更容易進行系統升級。由這三十年的戰車發展史看來,一架戰車若有足夠的空間,就算火力不變換,其亦可以透過改裝及其他裝備不斷升級,甚至可能換掉砲塔,就可以繼續延續其服役生命。這種新世代戰車似乎應該有更好的適應性,以進行裝備更身,由砲塔兩側一系列可以更換雷達及裝備的模組插入位置,在接下來二、三十年不斷升級。

更大膽的想法:由於砲塔雖然是無人版本,但彈艙是屬獨立彈艙,而且砲塔環似乎沒有很大,只要對96A及99A坦克的底盤進行改裝,拆掉原有彈盤,修改座席等,就有可能把砲塔裝上去作為現役坦克的升級組件,或安裝到更小的無人戰甲車上作為無人攻堅車。

據所知是解放軍未來網絡化陸地裝甲作戰的構想,當中除包括疑似防禦攻頂彈葯在內的各種APS的試驗外,還闡述未來裝甲部隊陸戰的概念,實際技術含量比次世代坦克還要高很多。

  

當然,現在這種坦克是否就一定是解放軍第四代主戰坦克,還是一片迷霧,且事實上整個裝甲連是否能夠變成功能高度分配且能有效控制產量與造價(而不是像大部分西方車一樣搞出一堆高價恐龍),還有待分曉。但由片段中透露的作戰思想,我們可以發現解放軍陸軍很充分的考究近年的戰爭經驗(例如俄烏戰爭),也正嘗試將手頭已有與正在研發中的裝備進一步整合,組成一個更龐大的團營級陸戰系統,造到各兵種都能「信(息)火(控)一體」,「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戰場偵察體系及實時進行目標識別甄選,爲指揮員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並達成更快速的有效火力打擊」。主戰坦克在這系統內不但是作為前鋒,還能成為火力支援點的一員及為網絡火控系統提供前線訊息源。若能成功,在面對企圖利用城市進行分散防禦的軍隊面前,都可發揮極為有效的打擊火力。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1-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