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裝死 徒手擒獲無人機?

2023-02-02 01:06:02 最後更新日期:2023-02-08 21:51:1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d2362548拿航拍機攻擊的戰術,大概是2013-14年興起的伊斯蘭國(IS)軍最先使用的,當然在彈葯整形上也是相當土的方法,例如這個似乎是以小口徑迫擊砲彈作為彈頭(保留撞炸引信),然後套上塑料彈身和羽毛球尾翼。投放裝置似乎只用金屬扣和彈身連結而已。(網絡圖片)

 

俄烏戰事持續已接近一年,近期俄軍更值烏軍9月大反攻後攻擊能量枯竭、及大量烏軍消耗在阿特穆防衛戰之機乘勢反擊,多條戰線都戰況激烈。昨天一段網上流傳的無人機片段顯示,一架帶了小型手榴彈的烏軍無人機在偵察之餘,企圖轟炸一名在前線巡邏中的士兵。炸彈在該士兵身後爆炸,隨即倒地。當無人機飛近確認戰果時,該士兵卻跳起手擒無人機。若此片段屬實,有可能是無人機投入戰爭以來首次被人徒手「擊落」的公開紀錄。

徒手奪機過程節錄。本片似乎是在烏克蘭網內流通後被人傳到國外的(因為俄軍用的無人機片段未見過圖中的標尺)。留意片段似乎經過剪接。(片段來自連結)

 

 

現時大部分小型無人航拍機(例如大疆的四翼機系統),都只能在離操作員數公里的範圍巡邏,航程也比較不足,尤其是寒冷氣溫下,電池耗能更快。部分無人機有加外置的電池,可提高航程或滯空時間,但也提供不了多少。事實上早在IS猖狂中東時,就開始有利用航拍機及土制的投放裝置,去丟一些裝有尾羽的爆炸物(當時還不是用手榴彈改裝,而是類似AGS-17榴彈發射器的30 × 29 mm VOG-17榴彈,裝葯大約只相當於一般手榴彈的35%而已),殺傷力不強。而且最重要還是很難丟得準,因為那些土制投放器並不太穩定(例如只有幾條繩勉強固定彈身),風比較大就會不斷搖擺,丟落也很受橫風影響。較後時間部分航拍機開始加裝原本是民用的專用投放器,但對於投擲精度也只是稍有改善而已

 FASS很多航拍機的彈葯都要DIY,甚至要自己修改引信,例如手榴彈要拉開保險絲後再拿硬塑料套緊箍著,防止引信起爆,等炸彈砸到地上,膠套飛脫,就可引爆。這種DIY不但危險,成功率也很一般。另外,有部分無人機已開始裝投擲裝置,可靠性較高,但若不是類似掛架般裝彈,其實還是很不穩定。若想要更有作用,似乎還是要開發類似掛架的專用套件了。圖左為俄軍一種DIY無人機彈艙,套子反而是用易碎的......瓷杯。(網絡圖片)

 

事實上,陷進雪堆的攻擊手榴彈,看樣子似乎是前蘇聯製作的RNO或RGO破片手榴彈,殺傷力起碼有十多公尺,但在當日的環境,其破片及動能很易被雪堆吸收,衝擊力有所放緩,加上不少前線士兵都配備由金屬、複合材料或特殊纖維製作的防彈衣或防破片衣,只要躲避及時,碎片又打不中要害,損傷可以很輕微。所以真正要奏效,通常要飛得更高,讓步兵們發現不到,但丟下命中的成功率其實也不高。結果這種攻擊系統現在更多是攻擊落單士兵、偷襲前線戰壕,或者向損壞被丟棄的裝備「補刀」而已。

 1566349426 5d5c98724d487 1068x7381月中克里明納方向俄軍T-90M坦克在進攻中被擊中癱瘓,乘員撤退後被烏軍無人機連續丟了多個手榴彈,但到片段完結都沒有殉爆。由於稍後克里明納附近的非森林帶又被俄軍奪回,該車有可能已被拖回後方維修了。(圖片來自連結)

 

當然,也存在比較大的無人機攻擊系統,例如早前烏軍展出一種以農用無人機改裝,使用摘去火箭葯柱的PG-9V型榴彈,PG-9V榴彈是用於SPG-9型無後座力砲,其口徑較RPG-7的PG-7V榴彈小但彈身更長,裝葯量相當。無人機可以像神風般撞擊戰甲車側面或行走機構,若成形裝填彈葯接觸戰甲車側面後爆炸,金屬射流可貫穿側裝甲或炸毀行走系統,令戰甲車癱瘓。不過整體來說,這些DIY無人機在綜合性能(尤其是反裝備能力)、效率和成功率上,還是及不上專用的遊蕩彈葯,例如俄軍的柳葉刀無人機。

一種疑是烏軍的DIY反坦克無人機進行攻擊戰甲車的任務。不過這種改裝自農用機的無人機,速度較慢且體積亦頗大,也比較難保證成形裝填彈葯剛剛好可在正確角度及位置爆炸。(片段來自連結

 

註:手榴彈由用途分類可分成進攻手榴彈(爆破)和防禦手榴彈(破片)。和字面意思相反,進攻手榴彈因為有遠擲考慮,主要是裝葯多,破片反而較少,主要以爆炸時的壓力波毀傷目標;相應地,防禦手榴彈主要是破片殺傷,有一層金屬預製破片層,重量較高,殺傷半徑也較大。

CP e7q0WoAAcw1F二戰後蘇聯軍隊使用的多種手榴彈,包括破片型的F-1、反戰車型的RPG-40、進攻破片型的RGD-5、進攻型破片手榴彈RGN和防禦型手榴彈RGO,大都可以用作無人機投擲彈葯。

發佈於 奇聞趣聞
By 2023-02-02

手機分享本文: